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CCTV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鉴赏比较,从声乐理论的高度探讨了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及其对听众的影响,提出了对原生态唱法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唱法随着近几年在主流媒体的出现而进入大众视野,文章就原生态唱法是否适合参加比赛,原生态唱法的保护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各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发展沉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它拥有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复制的。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生成“材质”、“族域性”、“基因”的文化特征和内涵以及个性化唱法等予以分析。旨在为创建原生态民歌区别于其他音乐种群的“族域性音乐形态模式”的理论架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设立了四种唱法,分别为原生态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这四种唱法的命名个体不够恰切,总体不够协调。为了进行恰切的命名,从民族音乐学和艺术学视角入手,统一以演唱的歌曲体裁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为前提,将其分别命名为:中华土风唱法、欧洲古典唱法、当代国风唱法和当代流行唱法。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音乐发展中,中国唱法经历了漫长的歌唱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的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及艺术特征:民族民间型、戏曲曲艺型、民族传统型、现代民族型、混合型和美声型。现在,音乐工作者正为建立中国声乐学派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唱法的最大特点是"原汁原味",现代民歌的产生和发展与原生态歌曲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即流与源的关系.原生态歌曲是一切现代民歌创作和发展的源头,而现代民歌一方面要继承原生态歌曲的传统和经验;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汲取其中有益和有用的东西以为己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发展客观规律.原生态之所以称为原生态,就因为它是一种最初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对它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的声乐教学主要还是应立足于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上,让学生学习到最新最科学的声乐演唱技术与技巧,这才是声乐教学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划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进行阐述 ,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 ,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苏星 《老友》2011,(3):69-69
人类音乐的最早形态是声乐。声乐是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且对人们生活有较大影响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语言的发展、劳动和社会生活,逐渐形成有规律的声音组合,并加以不同的节拍和长度,同时赋予不同的情感,使之成为最初的声乐形态。目前,声乐演唱的常见方法有4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  相似文献   

9.
也谈唱法     
唱法作为歌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方法,在充分表这作品深刻的思想情感的同时,必须忠实地再现作品风格。唱法不能量化,也不可雷同,有多少种风格就有多少种唱法。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从19世纪的欧洲出现,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音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大的发展趋势来源于时代科技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流行唱法的多样性和感官音响的刺激性,使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舞台事实的主流。随着社会对流行唱法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流行唱法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音乐院校的声乐课堂也出现了流行唱法教学,这是摆在声乐教师面前的全新课题。虽然欧美很早以前就出现了流行唱法教学,但一味地照搬照抄,缺少了科学性和我国的本土性。本文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实践,结合学生自身的演唱特点,从流行唱法的声音训练和歌唱技巧两方面对流行唱法做了系统的分析和初步的探索,为中国流行唱法的教学更加完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从特定意义上讲,人体的机能可分为两种:一是由人的主观意识支配的机能,这种机能笔者称之为“如意机能”;二是由人的生理需求主控的机能,即人不能凭主观意识支配,而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支配的行为机能,这种机能笔者称之为“非如意机能”。在歌唱中要获得好的声音,好的共鸣,好的声音穿透力,除了加强对“如意机能”训练外,对“非如意机能”的锻炼至关重要。如何锻炼“非如意机能”成为“半如意机能”甚至成为“如意机能”,为歌唱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往往成为歌唱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以西北民歌(主要是陕西民歌)为例,探讨了民歌中"润腔"唱法的诸多表现形态,从而展现西北民歌中"润腔"唱法的独特性,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中国民族唱法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歌唱与"打哈欠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人体可振动空间状态转化论"原理,从解剖生理学、歌唱医学、物理音响学等角度,对人们日常的"打哈欠状态"即中外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了较充分的剖析.在中外声乐教学理论和方法上第一次提出"一个哈欠、三个阶段、六个特征"的学术观点,确认了"打哈欠状态"歌唱方法的理论基础.这对建设与发展中外声乐学科理论,丰富多样性的声乐教学手段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唱论中的“唱心说”,强调了歌唱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强调了情声并茂的美学思想。强调人身乐器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理论在今天的声乐表演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在演唱实践中予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意识对人体有两种指挥方式: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直接指挥的意识称之为直接意识,间接指挥的意识称之为间接意识。正确的歌唱是意识对人体的直接与间接的指挥艺术。正确的歌唱需要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对人体指挥的协调统一,具体为呼吸、吐字、声区、音色、音高、气息、共鸣等的协调统一。歌唱水平提高的关键是意识对人体指挥的熟练性以及相关肌肉的锻炼。个人修养也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一名歌唱者,必须要有正确的歌唱状态,其中,打开喉咙是歌唱的核心、根本和灵魂。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打开喉咙,克服演唱中的各种错误发声,是歌唱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短语"失去比喻"出自邵燕祥不同时期的诗作,并具有相应的时代意义.这里,主要选取其讽刺的含义,同时,也将其视为一种"历史化"的进程.在通过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之后,可以明确,"失去比喻"同样是一个历史变奏的过程.它既包含思想的深化,也包含着抒情的嬗变、社会责任感在一个诗人身上的体现,而贯注于其中的理想精神,则同样是历史和时代内化之后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释了在演唱过程中,喉头的低位置和打开喉咙的意义;打开喉咙与保持喉头低位置的内在联系;怎样打开喉咙,打开喉咙的标志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