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一个重要的因素——情感。艺术作品的情感因素探究,是一直延续到我们现今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艺术作品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方式等足以说明艺术语言传达情感的独特性。它也是艺术家借助于这种艺术形式和手段最终在艺术作品中去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艺术创造活动的解释可以考虑两个基点:一是艺术创造活动的材料和技术层面,一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从材料和技术层面上看,艺术创造活动同人类的一切技术性活动(包括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的生产劳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它本身即是一种实践活动(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明显的物质特点即是明证)。从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看,艺术创造活动的根本追求是非技术甚至反技术的,它既不是一种简单的造物或制造物品的活动,也同一切造物活动不同。它本质上更接近哲学、宗教这一类形而上的精神活动。艺术与宗教之间一直…  相似文献   

3.
艺术作品是作者精神状况的物化形态 ,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美的追求 ,是从生活的感受出发 ,真诚地对待艺术的结果。优秀的艺术作品征服着人们的心灵 ,陶冶着人们的情趣。人们在美的创造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优秀的艺术作品并能抚慰人心 ,给人鼓舞或助人奋斗。  相似文献   

4.
艺术,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没和我们的生活分离过,一直在社会或者个人生活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跟文学作品一样,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外在表达,总是会承载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意义,从远古的占卜祭祀到中世纪的传播神学,发展到今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人类哲学文化的一部分。音乐是最贴近人的情感的艺术,而哲学是人类情感的普遍化和符号化。在这个意义上,音乐与哲学在最根本的立场上是一致的。从中西不同时代哲人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在人类思维的起点,哲学和音乐是同一的,二者都基于自然和人类生命律动的节奏。这不仅是音乐的审美本质之所在,而且导致了哲学具有音乐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的歌唱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时代,伴随着人类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歌唱文化开始萌芽、衍生,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依赖于各种艺术,而人类的物质生活则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艺术和科技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前进。这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两翼。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李政道所说的:“科学和艺术实事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尚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造型艺术亦是美术,是艺术的一大门类。它是使用一切物质材料作为媒介,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艺术形式。它还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科学和艺术而言,技术无疑是变革社会的直接力量。但技术的生成、演变,以及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的特定作用,都源于它所依赖的科学基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高层次需要,人类不仅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功用,而且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艺术美感;创造一个美的世界是人类实现其需要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人类对技术功能的本质要求;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追求一种美的境界和美的感受;对艺术美的追求,推动着技术的完善,也决定了技术完善的方向;归根结蒂,艺术旨向是技术发展的愈益显著的特征。科学、技术与艺术,是评价人类行为的三个维度,科学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理论可能性;技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现实可行性;艺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结果的理想性或美感度。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学旨向,更体现了人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9.
生活充满对立统一的事物,充满辩证法。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内容上,而且也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存在于生活中的辩证法。在极其丰富的艺术手法中,对比是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辩证艺术。 从作家来说,无数大作家在创造他们的艺术作品时,都极为成功地运用着对比艺术。马克思在谈到莎士比亚的戏剧时说:“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议会中的战争辩论》)马克思指出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对比艺术的成功运用。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评论莎士比亚时又这样说过:“莎士比亚就象一切真正伟大的诗人一样,的确应该赢得‘酷似创造’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艺术,就其本质而言,都具有创造性。对创造途径的寻找,对情感和理性世界是人类远未了悟的事理的揭示,无不构成艺术哲学的核心内容。每一代的艺术家,总在不懈地通过他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去发现生活。这种发现生活的冲动,蕴含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一种直觉性的洞察——生活通过每个生命个体的感知,演化为一种观念、思想,或者组合成几种意象,几种象征,这样,生活便被人们头脑中的这些零碎的观念、思想、意象、象征,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积累了无数的建筑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把建筑的技能和艺术提高,创造了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作品。这些成功的建筑艺术作品,倾注了无数人的辛勤劳动,记录了艺术家们的精雕细琢,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无穷魅力。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建筑的艺术不仅在于悦目,更在于赏心,它创造出某种情绪氛围,富有表情和感染力,可以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编按]  相似文献   

12.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从创作到欣赏,均属主体的创造活动。它总是或隐或显、或正确或谬误地打上主体诗美观念的烙印。所谓诗美观念,是指人们对作为美的诗歌艺术的总的认识。它涉及题材、形式、手法、风格诸方面,其中最基本的,乃是诗的本体观念和诗的价值观念。换言之,它是问诗应该是什么样和如何看待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诗人往往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不同的读者对同一诗歌作品也经常产生认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企业管理是科学”的内涵在于它和科学同是人类社会活动,具有共同的本质。“企业管理更是艺术”在于它不单单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活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其特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每个企业管理人员都应当自觉地创造这种现实美。  相似文献   

14.
任何艺术活动都离不开它所依赖着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如语言、线条、音响、颜色等都要按照艺术的间架结构规律来组合。没有这个艺术的骨架就没有艺术作品的产生。正是这种艺术骨架,才造成了艺术作品的空白与间歇。在长期的艺术欣赏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物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间歇,也在积极地参与着艺术创造并发挥着奇特的艺术作用。①文学艺术的审美与创作也不例外,作家在作品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留下空白,增强了文学的空灵与膨俄,形成了文学的召唤结构,同时,这种文学空白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  相似文献   

15.
从十九世纪末维新派文人倡导“诗界革命”开始,中国诗歌史进入由传统旧诗向现代新诗发展的演变过程。革新派的诗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途程中连续不断,前后相继,为创造同已经发展了的中国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及美学观念相适应的新的诗歌样式而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与实践。这种追求与实践不是单一的,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诗学观念,创作趋向的流动、交叉、竞争与累积,逐渐按新诗发展规律形成了各具自身功能而又互相联系、渗透的多元新诗艺术形态结构。这种不同的诗学观念,创作趋向即本文所述艺术潮流。潮流不一定必然产生流派,但流派总是比较集中地体现潮流的某些本质方面,甚至领起或推动某种潮流。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是文艺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探讨艺术美生成奥秘的关键所在。不能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这一认识论角度理解艺术中的审美创造,这是因为艺术美并不是生活美的简单照搬,而是艺术家充满主体性的创造。生活之于艺术十分重要,离开了生活,艺术的审美创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必须看到,艺术并不等于生活,艺术在本质上是人按照理想的方式再造出来的"虚幻世界"。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取决于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而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艺术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人生经验的审美开掘程度。一味用生活原则衡量艺术,极易…  相似文献   

17.
美术创作谈     
<正> 几千年来,人类艺术的发展如同人类物质生产一样,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原始艺术到现代艺术,一个新时代艺术作品的出现,掩映了旧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辉煌。这条长河从来都是不择细流,兼容并蓄,永无休止。使之波澜壮阔、永不枯竭就是因为富有创造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传统艺术。传统艺术的链正是由无数创造的环所组成。今天的传统是前人的创造,而今天的创造即是将来的传统。民族传统艺术是伟大的,值得我们自豪的。但仅止于自豪和赞美,是不能代替创造的。我们只有汲取前人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养料、精华,把自己的起步点定在前人的肩头上,立足要创新,才能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艺术符号? 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之一的符号论美学认为,人类的整个文化就是人类的符号活功,不同的文化形态就是人类经验的不同的符号形式。“人猿相揖别”的显著标志,在于人的智慧发展到能够制造符号,用符号来交流思想和认识对象,因此,创造和运用符号成了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人甚至称人类是一种符号的动物。通过符号系统,人类不仅能够表达存在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非存在的事物。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直观的形式,用来把握自然和生活,它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形式符号。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9.
艺术具有多种功能,但其本质是审美,其它功能都必须以审美为中介才能实现自身的意义。客观事物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才能成为艺术的对象。人类只有产生审美意识之后,才能形成艺术创造活动。艺术作品的存在,也必须依凭它的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涵从接受美学、社会学、系统论和美的生成说的角度 ,把艺术看成一个系统、一个历史过程 ,从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有机联系中考察艺术的本质 ,从而得出审美特性为艺术的本质属性的结论。这一结论无论从艺术原理看 ,还是从艺术实践看 ,都显示出较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