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据贵州省地方志记载,贵州中部的苗族“有族无姓”,或“有名无姓”。(见田雯《黔书》卷三,(康熙)《贵州通志》花苗条)这里所说的“有族”,是指有确切的家族谱系而言;“无姓”是说黔中苗族迟至明朝末年,尚未使用汉族式的姓氏;所谓“有名”是说当时苗族使用一套与汉族完全不同的人名命名系统。如果这一记载属实,而我们又掌握了这种命名的规律,那我们就不仅能正确地区别文献中人名的族属,而且还能为识别文献中的苗族史料找到一个标记,这对于研究苗族将大有好处。为此,我们勾稽史籍,跋涉于黔中各苗寨,逐一查证了该地苗  相似文献   

2.
张瑶 《中国民族》2014,(12):59-59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地处贵州中南部、黔南西北部,北邻贵阳、南近广西、西连安顺、东接都匀,聚居着汉、布依、苗、回、壮、侗、满、水、白、毛南等17个民族,素有“贵州小江南”之称,是天造地设的“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3.
贵州:好花红     
大型民族民间歌舞晚会《好花红》,是近年来贵州艺术的一出凤格浓郁、风采独特的精品、由贵州省歌舞团担任演出主体,从贵州省民族歌舞团,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州歌舞团抽凋优秀演员,组成最佳阵容。贵州素有”民族歌舞海洋”之称,贵州省歌舞团拥有苗,侗、布依、彝、土家等民族演员258人,一些民族艺术家享誉全国。该团在近40年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大批民族艺术的歌舞精品,曾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和国内各省市演出并多次荣获各类奖项。 歌舞晚会《好花红》集歌舞、风光、服饰、民俗、工艺等为一体,融汇了苗,侗、布依、讫佬、土家,彝…  相似文献   

4.
广西六甲人来源的分子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大.确证六甲人的来源还有待于遗传学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等单位于1979年11月在南宁市召开瑶族历史学术讨论会,对《瑶族简史》(修改稿)进行了讨论;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于1979年12月在贵阳市召开贵州少数民族历史学术讨论会,对《苗族简史》(修改稿)以及布依、侗、水、仡佬四个民族简史的修改大纲进行了讨论。现将两次讨论会涉及瑶族、布依族历史上若干问题的分歧意见简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继《苗族史》问世之后,伍新福先生又一新的力作《苗族文化史》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今年3月出版。全书50万字,分“文学艺体”、“思想科教”、“风俗宗教”三大篇,下设文学、工艺、哲学和社会思想、“苗医”和“苗药”、苗语苗文、苗区教育、婚丧习俗、服饰和饮食居住、宗教信仰等14章。此后学习、研究苗族文化艺史的读者将有了系统而完整的线索可资重要参考。苗族现有人口7398035(199年普查数),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北、海南8个省(区)、市。此外,历史上移居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苗族,目前已不下200万…  相似文献   

7.
《苗防备览》是清代后期关于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北部苗族地区地理、政治、经济、风习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其中《风俗志》一门介绍了生活在苗疆地区的苗族、土家族、仡佬族和汉族的风俗习惯。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等原因,生活在湘西苗疆不同地区的汉人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8.
陈焘主编《日汉辞典》(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910页有辞条:[Shamanism](名)[宗]黄教。另外两种国内应用较广的辞书,大连外国语学院编《新日汉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及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日语外来语新词典》释义与此相同。《新日汉辞典》又有补充词义:“也说”将释作“黄教”,是明显的错误。日本版辞书中大多将解释为“亚洲北方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模拟神的形态传递神意。”这实际是指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萨满教”。  相似文献   

9.
伍遵契小考     
伍遵契小考伍贻业.《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和《宗教词典》、《民族词典》均载有“伍遵契”条目。略谓:遵契,字子先。回族,江宁(江苏南京)人。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译著有《归真要道》、《修真蒙引》等。记叙堪称清晰备当,惜史实简扼,欲究者不得其详。笔者...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0,(7):33-33
"四月八"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或表达丰收希望,或表达祖先崇敬,或促进民间交流,现在则还增加了旅游开发的心愿。5月21日正是庚寅虎年农历四月初八,湖南土家族、侗族,尤其是各地的苗族同胞结合时代特点与各地传统特色,上演了一台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精彩纷呈的文化大戏。  相似文献   

11.
为子孙留下“文化”———贵州省民族文物保护概览文/吴正光图/王立力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3500多万人,少数民族占36.77%。世居贵州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蒙古、仫佬、满、羌等17个。贵州各...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已经30年了。人生三十,是“而立”之年,标志着成熟和壮大。值此喜庆之日,我们谨向广西各族人民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 广西是全国九个沿海省区之一,又是其中唯一的自治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广西的壮族、汉族和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兄弟民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富有革命传统,共同开拓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南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得读《民族研究》1980年第3期所载谢国桢先生《简介明万历刻本重修〈贵州通志〉》一文。由于此文立意介绍万历《贵州通志》这部“宇内孤本罕见之书”;并摘录了其中一段有关贵州苗族、彝族、仡佬族和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历史资料;又以著名历史人物奢香的事迹为例,述说了“我国西南兄弟民族与汉族人民,同心协力,修建由蜀入黔道路”,共同发展祖国的经济、缔造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史实。因此,读后颇受教益。  相似文献   

14.
侗族源于“峒民”。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行政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则自称“甘”。 侗族主要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约有150万人。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两地民居各有特色。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  相似文献   

15.
“那”文化圈论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认为,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着冠以“那”(壮语:水田)字的地名,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称之为“那”文化,“那”地名分布的范围,称为“那”文化圈。在“那”文化圈中生活的主要是操壮侗语族语言的族群,包括中国的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黎,泰国的泰,老挝的老,越南的岱、侬,缅甸的掸等民族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他们的主要文化特征是:语言同源,以稻作为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那”(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使用双肩石器,制造和使用铜鼓等。文章还论述了“那”文化圈族群及其文化与汉文化及印度化的关系,“那”文化圈研究对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八月四日至十一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历史讨论会在湖南吉首市举行,一百四十多位代表出席,收到论文、调查报告等共五十多篇,就苗族的族源、图腾崇拜、楚苗关系及苗族是否经过奴隶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族源方面提出的主要论点有“南蛮欢兜说”、“贵州苗族土著说”和“九黎三苗说”等。持“南蛮欢兜说”的学者认为,古代苗族出自南蛮欢兜部落。欢兜乃三苗部落联盟的盟主之一。古籍记载三苗被舜放逐于三危,欢兜被放逐到崇山,后来欢兜部落成为苗蛮的祖先。据《太平寰宇记》、《慈利县志》、《永定县志》、《直隶澧州志》等史籍,崇山在今湖南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学艺术(续) 景颇古风与“木脑示洞” 《民族文学研究》第4期第37页 哈尼族神话中的不死药与不死观 《民族文学研究》第2期第52页 色—哈尼族神话中生命、创造、再生 的象征 《恩想战线》第2期第43页苗族民间口头文学反映的胚胎状态 的无神论 《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第86页苗族神话与巫楚神话之比较 《贵州文史丛刊》第3期第144页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91页苗族古歌《开天辟地》哲学思想 再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44页苗族古歌所体现的价值意向探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38页论《苗族…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鉴于边远山区和某些少数民族自治县文化落后、知识分子缺乏,责成广西民族学院预科部办少数民族高考补习班,以便尽快培养出少数民族“四化”人才,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建设事业的发展。广西民院预科部的做法是:从包括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6个边远山区县的24个县内前一年高考落榜的学生中,按各县大小,做出比例,再参照高考分数,择优录取了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布依、回、仡佬、京等10个少数民族的50名学生。  相似文献   

19.
广西属于史称“百越”地之一,东北西南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越南毗邻,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与壮族共同开发边疆的有汉、瑶、苗、毛南、仫佬、侗、京、回、彝、仡佬、水等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他们创造、保存的乐器文化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是怀化5个民族自治县之一,系湘西南通往贵州、广西的咽喉,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邻近十八县市物资集散地,有“八邦会靖”之说。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靖县,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总面积2200.51 平方公里,人口25 万,居住着苗族、侗族、回族、土家族、汉族等16 个民族。其中以苗、侗居多,占全县总人口的5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