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雅丽 《唐都学刊》2002,18(4):106-109
郑玄、孔颖达等训诂大师皆将《礼记·礼器》篇名及篇首“礼器”之语诠释为“礼能使人成器”。这种解释与孔子“君子不器”的哲学命题相悖 ;孔子和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 ,礼是人治国、修身之器 ,故“礼器”不得解释为“礼能使人成器” ;儒家坚信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能仅有一器之用 ,而应该成为博学通才。“礼器”当为古汉语判断句式 ,意思是“礼是器具” ,可以理解为“礼是人修身之器”。  相似文献   

2.
高旭 《今日辽宁》2014,(5):62-63
一项项民间技艺如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散落在乡野间的每个角落,经过岁月的打磨,散发出温润的光泽.而作为非遗工作者,就是那些采撷珠宝的人,要将它们一一串联,使其绽放更为动人的夺目光彩.2013年的初夏,我和同事们来到朝阳,找寻那颗遗留在深山里的珍珠——朝阳民间刺绣.  相似文献   

3.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蒙德·威廉斯是一位独具理论特点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 ,他的理论思想至今仍在文学及文化批评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前英语文学和文化界风行的“文化研究”热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威廉斯等理论家的努力。本文从威廉斯代表性论著入手 ,评价他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论阐释 ,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文化批评家的思考轨迹。  相似文献   

4.
郭万金 《浙江学刊》2007,(6):111-116
宁海方孝孺身受有明开国君臣的特别器重,无论是君王的仁政构想,还是儒者的明道寄托,均将其定位为有明一代承续道统、昌明圣学的读书种子。方孝孺亦每以承续前贤,阐明王道为念,立身行事,谈诗论道,莫不合节中礼。建文逊国后,一介书生方孝孺以荷道之身独抗万乘君威,虽罹极刑,然持道守节之士人志行已凛然驾于君权之上,天下读书种子亦自此断绝,君主心理与士人志行间的隔阂遂被推至极端。  相似文献   

5.
宗瑞冰 《阅江学刊》2010,(6):104-107
江南文学是以江南文化为背景和依托的,张籍诗歌对江南地域文化的反映、摹写,以及江南音乐文化的因素对张籍产生的影响等,深刻体现了张籍诗歌的"江南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美本质的文化阐释张力,张振华本世纪以来,由于费希纳自下而上提出的实验美学的渗透,促成了西方科学主义美学观念的盛行,由此导致了美本体论的讨论在西方出现了巨大的断层。与此同时,我国对美本体之思却在日趋丰富和深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美学家们试图立足于...  相似文献   

7.
吴越  卫炜 《社科纵横》2008,23(4):126-127
Leech的礼貌原则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是西方礼貌理论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但其忽略或低估了礼貌的相对性同题.本文拟从文化层面上探讨礼貌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8.
曾军 《求是学刊》2007,34(3):104-106
一谁在生产都市文化?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包含着对“都市文化”和“文化生产”两个问题的前提预设。就“都市文化”来说,它包含着狭义的“都市性的文化”和广义的“都市中的文化”。就“文化生产”来说,它同样也包含着狭义的“将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来生产”和广义的“将生产作为文化创造的隐喻性表达”。进而,在“谁”这个问题上,同样也包括着狭义的作为“创造者”的个人和广义的用以意指一个创造者群体的机构(institution)。这种前提性的区分在我们进入都市文化生产主体的讨论时非常重要,它包含着都市文化生产中某些根本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阴艳 《学习与探索》2012,(9):137-140
东北电视叙事以对乡土文化的再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乡土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区域电视以区域文化为发展根基的今天,乡土文化成为了东北电视的必然选择。东北电视通过对民俗仪式原初意象的展现和对狂欢精神的言说,通过对东北电视文化符号——赵本山的塑造,完成了在东北电视叙事中的建构,从而实现了东北电视叙事中对乡土的归附与对人类精神乡土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的历史语境下文艺学研究遭遇的"合法性危机",多学科、多视角的范式重构是时代的必然。理论范式的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有文化权力、社会力量的角逐,多元文化力量的博弈并不对等。文艺学多元范式的对话、协商、平等竞争应是文艺学研究的常态,它们将共同建构文艺学研究的新格局。只有洞悉范式背后的文化权力,才能领会范式的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1.
12.
瞿继勇 《社科纵横》2011,(12):93-94,105
成语是文化与语言精淬出的文字艺术,能够言简义赅传达诸多幽深曲折的意思,并以其经典概述给予我们厚重的文化沉淀。《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既是一部文学宝典,也是一座语言宝库。《诗经》中的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透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与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看,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有四个特征:通过"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概念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问题主题化,通过"后工业社会"概念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空间问题时代化,通过"回归宗教"和"公众家庭"解决方案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介化,通过"第二图示"将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微观化.这种时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观的文化哲学阐释呈现了贝尔独特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尔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局限性,又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世界"的民间力量——关注中国民间外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间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民间外交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民间外交具有人民性、稳定性、广泛性、灵活性和两重性等特征,在新中国的总体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民间外交,新时期应该创造民间外交发展的有利环境,提高对关注民间外交必要性的认识,朝着"官民互补、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术语,但对其解释却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传统的解释都是从艺术层面,把境界等同于意境。其实,境界并不仅指向艺术,更指向宽广的文化层面。首先,境界要求表达真实的人生体验。其次,境界更是指一种悲壮苍凉的生命情怀。最后,境界亦指向创作主体的人格,只有纯真无伪、人格高尚者才能创作出有境界的作品。王国维的境界最终是一种生命空间、心灵空间的呈现。境界实际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考察与品鉴,是艺术境界与生命境界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文艺领域,而达到了生命美学、哲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16.
潘华琴 《学术交流》2007,(11):151-154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有着诸多的阐释可能性。从生命本体论的角度上来讲,文学是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注。在文学言语活动中,公共语言的个人化表达方式使不可言说的私人感觉得以呈现,营造了留存个体生命之私有性的精神领域与审美空间。在其间,无论是文学言语活动中的创作主体、接受主体还是人物主体都实现了生命的自我完善,文学为人类提供了突破自身存在困境的一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学是人学。  相似文献   

17.
杨有庆 《创新》2014,(4):38-43,90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对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空间批判,分析其空间批评如何将各种具有空间特征的文学与文化文本置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考察文本形式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各种空间化的文本形式的连续与断裂处探究其所蕴含的现实内容与意识形态观念,进而达到对资本主义所营造的超空间现实的总体性认知绘图,寻找某种乌托邦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的民主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是作为宪法中的人权保障原则确立的。它的确立要求从民主的角度予以阐释。这不仅因为该规范本身就蕴涵着民主要求,而且该规范落实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人民依据宪法通过民主的方式组织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的过程。不仅如此,该规范同时意味着人权获得保障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民主获得促进的过程。同时,作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机制,违宪审查制度也具有重要的民主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兰河传》中“胡家婆婆”这一形象,承载了真实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体现不良传统文化对人戕害的中心人物。“胡家婆婆”的性格是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与熏陶下形成的,她也就成了传统文化的影子,她将所受浸染悉数再传递下去,并不自觉地成了不良传统文化的帮凶,害己而不自醒,害人而不自知,一切都是按照传统文化与习俗的要求进行的,按照自己所认为的善的方向努力的,到头来却落得了人财两空,坑己害人。由此,不能不引起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同时,小说也把目光与视角投放到更为广阔的诸多女性悲惨命运的描述中,深刻揭示了不良传统文化笼罩下的女性悲惨命运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群体的,并由此让读者看到人类劣根性在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培育与繁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