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禹精神与中华文化传统戴琏璋戴琏璋,男,1932年生,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教授。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大禹、研究大禹,最重要的是学习、继承、弘扬和力行大禹的精神。那么,大禹精神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去分辨、总结,据本人...  相似文献   

2.
大禹庙     
大禹庙大禹陵是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迹之一,位于绍兴城东南六公里的会稽山麓。'95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的盛典在此地举行。陵区内有离店,是一组宫殿式的建筑群,140O多年前的南朝梁初,几经兴废,现存建筑多代乾隆年间重建。纵轴线上的建筑自南为照壁、...  相似文献   

3.
大禹出生在何地,史家说法不一。本文认为,原居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夏族因遭受特大自然灾害而北迁后,与西北的羌人联姻并与有莘氏之女生下大禹,因此,大禹的出生地是在今陕西北部,其父鲧原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黄朴民黄朴民,男,1958年生,历史学博士,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在大禹形象的复原和再现过程中,先秦时期的典籍记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尚书》、《诗经》、《左传》、《国语》等主要追述了大禹的生平事迹以及历史贡献,而儒、墨...  相似文献   

5.
何不建立一门禹学魏桥魏桥,男,1930年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编审。最近,我有幸参加“95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活动,这是一次空前的祭禹大典。与此同时,举行大禹学术讨论会和商品交易会、“大禹颂”文艺晚会。面对如此丰富多采的活动,躬逢其盛,感触颇...  相似文献   

6.
大禹与浙江文化徐吉军徐吉军,男,1961年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大禹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者。相传他“续鲸之业”[1],不仅一统九州,而且还是一位有功于民的贤君。大禹治水,就是历史上流传极广的一个有关大禹主要功绩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7.
首届大禹学术讨论会综述束有春束有春,男,1956年生,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首届大禹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4月17日至19日,在古越之地的绍兴大禹陵畔召开。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绍兴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绍兴市水利局协办。作为’9...  相似文献   

8.
大禹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先秦的许多历史经典和诸子论述,以及后世学者不但普遍肯定了大禹其人,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评议了大禹的为人和业迹,在此不赘述了。本文试就大禹与绍兴会稽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一、禹有无到绍兴会稽的客观可能笔者认为论证大禹是否到过绍兴会稽,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夏土”是个什么概念?是指夏族部落的活动中心还是指夏王朝的势力范围?二是绍兴会稽是不是夏王朝的势力范围?三是历史记载禹的一些活动在绍兴会稽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9.
大禹陵和禹王庙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座落在出绍兴市东南约六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北麓。大禹陵(见封面照片),相传是夏禹的葬地。《吕氏春秋》载:“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墨子》说:“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旧经》云:“禹陵在会稽县南一十三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段。但确凿的落葬点,迄今未详。现有“大禹陵”碑一通,背山面西,上覆一亭。碑字为明  相似文献   

10.
《水经注》是一部“宇宙亘古未有之奇书”,其记载的禹迹在内容和地域上都有进一步扩大。作者从这些以往关于大禹研究中注意甚少的史料中,又得出了关于大禹治水神话传说的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谚语和汉民族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语汇最能反映文化的内容。和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样.谚语正是汉语语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数量庞大,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全面地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及汉民族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处世哲学,处处闪耀着民族智慧的火花,成为汉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们研究语言事实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汉语谚语和传统道德观任何民族都有其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观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战后日本学术界的中国东北民族起源研究史为中心线索,探索了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东北民族起源研究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主要学术观点,并从中试图探讨日本学术界的关于东北民族起源研究最新动态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今人每自豪地美称吾国吾民,无不皆言“华夏大地”和“炎黄子孙”。当然也有一些其它更具气势而悠远的代号,诸如“龙的传人”、“黄河”、“长江”、“长城”等等。要问理由,似乎简单得毋庸一答。因为传说五千年前有个黄帝和炎帝是我们的始祖,又因为最早有文字记载而非传说的中国王朝国号为夏。并且据专家们判定,至此以降,我们的历史便进入了马克思所言的阶级社会。由于炎、黄和夏后氏都是驰骋立国于黄河中下游两岸的中原地区,再由于以往汉民族统治年代之久长,于是“华夏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汉民族的天下”便自然天成,承传至今。这一…  相似文献   

14.
炎帝和黄帝,是上古传说中的伟人。《史记·五帝本纪》为什么以黄帝开篇,为什么把炎帝置于黄帝的背景之中?归纳相关古代文献可知,炎帝代表农业发明,黄帝代表国家创立,这一观点,分明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论说。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界存在着意见分歧,有些学者排斥炎黄传说与中国文明起源相关。而炎黄的古代文献记载证明,在古代中国文献中,确有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国学说。这个学说的存在,与考古学先有农业后有国家的结论在逻辑上是一致的,证明这个学说具有合理性。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研究路径众多,考古学担任重要角色,但绝非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15.
赵逵夫 《社科纵横》2006,21(3):113-114
本文通过对“积石”地名来由的考证,论证了积石与大禹导河事迹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林鲁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一书,是英国著名史学家A.J.P.泰勒于1961年出版的一部名著,已由商务印书馆于1992年出汉语译本。泰勒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授历史,1956年后为英国科学院高级会员,长期从事欧洲近、现代...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广西民族学院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徐杰舜教授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分析》一书。这部洋洋130多万字的大著由10多位汉、壮、蒙古、满族学者共同完成 ,开创了从人类学角度全方位研究汉民族的先例。该书按中国的人文地理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汉族分成七大块 ,下按不同特征分为数十个族群 ,分别从历史、语言、族群、文化四个方面加以探索。其中 ,对汉民族文化的研究颇有特色 ,兹撮其要而言之。中华民族有着延绵不断、光辉灿烂的文化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 ,其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18.
赵喜桃  朱小琴 《唐都学刊》2006,22(6):147-153
从语法角度可总结出汉语的不足与缺点,实际上在语用中几乎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与完善。因为汉语在使用中,非常注意贴近语境及汉语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并且非常注意从语境中吸取信息补偿的功能,使得汉民族语言显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魅力。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也使汉语新词形成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张彩霞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词汇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通过它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而日益丰富外,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从国内兄弟民族和国外一些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即外来词,来不断丰富自己。外来词是不...  相似文献   

20.
吴颉  滕志朋 《创新》2021,15(2):84-91
广西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地区.历史上,广西各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他们与汉民族之间交流密切,文化互通.广西仫佬族"古条歌"《古今对唱》是对民族交融团结的史诗性咏叹.《古今对唱》叙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近现代中国这一个时间跨度无比巨大的历史过程.《古今对唱》歌颂了远古传说故事中的祖先神,也展示了进入文字—文明时代后中华民族的真实历史,记录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引述了汉民族文字经典中创造的艺术形象.仫佬族非常认同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历史,《古今对唱》等"古条歌"也主要用汉民族语言演唱,而且有意识地在重要的场合演唱,从而起到凝聚民众的作用,形成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古今对唱》呈现了仫佬族等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在当今也成为民族交融团结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