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税制结构是否合理是税收制度是否健全与完善、税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前提.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目前的税制格局基本稳定,但仍存在诸如流转税比重过高、所得税比重过小等问题.优化总体税制结构和各税类内部税制结构,构建流转税与所得税双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可以实现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双主体税制是我国税制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制度,按照主体税种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二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三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我国税制模式的改革取向应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首先,双主体税制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必须加强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双重调控功能。第三,双主体税制既实现了效率,又体现了公平;既发展了生产力,又缩小了收入差距。第四,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制经历了从以流转税为主体到以所得税为主体,然后向二者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启示了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徐公伟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5):34-36,82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名义上是“双主体”结构 ,实质上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多税类税种为辅助税种的复税制体系 ,其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本文就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的主体税种的税制构成要素以及计算征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税制模式应当是一个动态模式。分别近期、中期和远期而有变动。近期目标,应建立以增值税为代表的流转类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中期目标,应建立以流转税、收益税、资源税三元并列而又以所得税略重的税制模式;远期目标,应建立以所得税为代表的收益类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税制结构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其他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税制结构。在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中央税税种较少,对个别税种过分依赖,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比重过低,一些重要税种缺失。应该适当增加中央税的税种和比重,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完善消费税结构,开征证券交易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征收办法 ,违背了公平、效率和财政原则。过分依赖流转税尤其是增值税的税制体系 ,已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 ,税制结构必须转变 :由过度依赖流转税 ,向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 ;由一味重视企业税收 ,向企业税收和个人税收并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归纳了我国目前三种主体税模式及特点;分析指出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模式及所得税单主体模式均缺乏现实可行性;进而着重阐述流转税单主体模式的必然性;并对完善流转税体系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税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其重要路径是税制结构的优化.为此,应通过"价值-规范"与"结构-功能"分析,探寻我国税制结构在制度目标、制度功能、制度分权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直间结构、税类结构与央地结构的内在关联,并优化基础性的税种结构.基于"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的税制改革基本目标,应兼顾效率与公平、自由与秩序等多元价值,以体现税制的合理性;同时,应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坚持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以体现税制的合法性.鉴于我国的"减税降费"和"营改增"等税制结构优化措施,都是在兼顾多元价值的基础上体现发展价值的引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应将我国既往的"收入导向型税制"转变为"发展导向型税制",从而构建更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税制",持续形成税收领域的良法善治,推进税收治理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建国42年来,我国税制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初步完成了从单一税制向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它各税相配合的多层次、多税种的复合税制的转化,强化了税收的调控能力,为大力组织收入,平衡国家预算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税制改革的历史,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是十分必要的。一、税制改革历史的回顾(一)税制改革的基本成就:1.突破了对国营企业不能征税的传统理论的束缚。传统社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理顺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我国财力分配由原来的以“条条”为主改为以“块块”为主,与之相适应,在税收制度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措施,初步建立起流转税与所得税共为主体的复合税制模式。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税制与经济发展在某些方面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容观上对现行税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要求.本文拟在对现行税制利弊分析的基础上展望我国税制改革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比,针对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不合理进行了分析,间接税方面:商品和劳务流转领域两税并存,导致了产业之间的税负不均衡;间接税过多,加重了消费者的税收负担;间接税偏高,容易引发大量的消费外移,不利于扩大内需。直接税方面:个人所得税小修小补,框架上没有根本突破,制度上没有实质的变革;个人房产持有环节缺失,加剧了财产贫富差距。并对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的思路、难点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通过改革流转税,降低间接税;二是推进直接税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调节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与构建城乡统一税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制、构建城乡统一税制已成为我国农业税费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如何构建城乡税制以及如何推进城乡统一税制等问题上,我们还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笔者认为,在统一的城乡税制之下,我国对农业的征税应当是多税种相互搭配、共同发挥调节功能的复合税收体系,包括对土地资源开征土地使用税、对农产品流转收入征收增值税和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国要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此,笔者从制度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税收征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是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收入差距扩大、心理预期不良以及消费观念滞后。对税收与内需关系的探讨和税制结构相应调整分析可知:应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改利息税的比例税率为累进税率,允许一些特定的税收优惠;结构性调整现有的税种,并将一些新的税种纳入我国税收体系。只有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优势,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才能切实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自分税制改革后,税务行政部门层层分派“税收任务”,甚至将定额指标与官员的政治前途联系起来,依法收税长期被置于从属地位,这种包税形态与法治理念相冲突,阻碍着我国财税法治的进程。通过运用掠夺性统治理论以及契约理论的分析,有助于梳理税收任务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弊端。要摆脱税收任务的困境,就要从税法意识、税法体系、公共预算、税务机构和职能以及税收法律关系着手,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申言之,就是要转变原有的包税制思维,在财政税收的各个环节树立依法治税理念,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法律体系,提升公共预算的财政约束水平,改革我国现有财税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以纳税人权利本位保障纳税人权利,以期全面实现我国的税收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种种弊端,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税种之一,通过几年的实践,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目标定位、课税范围、纳税人认定标准、税收负担、税率结构、费用扣除项目、税收优惠、征收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个人所得税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为改革目标,历经二十余载未取得实质进展。原因在于将税制模式作为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评判标准,而难逃改革目标不确定的藩篱。税收构成要件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确定性之应然向度为个人所得税改革目标的细化与明确提供了有益思路。个人所得税改革目标的推进,应在坚持税收构成要件法定、完备和明确的前提下,区分税制模式对其构成要件要素的影响,先改进税收身份判断规则、纳税客体界定的方法、纳税客体归属规则、税率的设置,再考量税制的“综合”程度,对课税单位、纳税客体的结构、税基的扣除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中国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税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大有可为,本文在全面认识传统的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其新形势下的理论新义和实践,以期促进循环经济的真正建立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权是地方税体系创新的关键。在此条件下, 应该合理配置税种, 优化地方税制结构; 扩大地方税收规模, 逐步提高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征收管理上, 建立 “一个制度、四个体系”的征管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对总部所在中心城市的经济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它通过税收贡献效应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为所在地区带来丰厚的税收回报;通过产业乘数效应扩大所在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通过消费带动作用,刺激需求;通过劳动就业效应,不仅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提升就业结构,增加高智力就业;通过社会资本效应,改善区域形象,提升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