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回国人员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又是统战工作的新对象。做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 ,必须要树立留学回国人员是重要统战对象的观念 ,建立留学回国人员的统战工作载体———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 ,健全留学回国人员的联系机制、服务机制和推荐机制 ,落实“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 ,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 ,营造留学回国人员能干事业、出成绩的良好环境 ,要充分调动留学回国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人近几年想当然地以为“海归”是不愁没有工作的,而且必然是高薪的。也是这种想法促使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异国求学。正是这种机会成本与金钱成本的大批量投入,使他们形成回国就业的高期望值。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飞速发展,国内产出人才的质量不断提高,导致水平参差不齐的“海归”就业也面临种种问题。有的人甚至对当初留学的抉择产生了怀疑。留学生究竟应该怎么锤炼自己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的需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从几点疑问说起“文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文艺与社会的关系”。这种相当流行的说法,颇令人迷惑不解。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正如哲学上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样。历来的哲学家、美学家、文艺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求和论述。有的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有的从文艺发生学的角度,有的从文艺社会功能的角度,有的从美学的角度,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学说,诸如“摹仿”说、“影子”说、“表现”说、“神话”说、“宗教”说、“情欲”说、“游戏”说、“劳动”说、  相似文献   

4.
1949年初,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了,当时,有相当一部分负隅顽抗的军(国民党军)、警(国民党警察)、特(国民党特务)、宪(国民党宪兵)“四类分子“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有的想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的存心捣乱破坏、制造事端,有的想伺机外逃……譬如,原在北平驻防的国民党宪兵第二十团3000多名官兵,大都是保蒋派,他们中有不少都潜伏了下来。这些  相似文献   

5.
2003年留学回国人士首次突破2万,他们的就业与发展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于是有了“海归”变“海待”一说。  相似文献   

6.
“一分为三”论者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不过他们的观点又是大同小异的 :有的只承认事物可以“一分为三”,有的则认为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三”。有的认为“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 ,有的只承认一种形式即对立中介。有的认为“一分为三”只处于补充地位 ,有的却认为“一分为三”是最基本的。大家都赞成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地运用“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7.
“要事业,就得牺牲家庭”。“事业和家庭不能两全”。持此观点的人在社会上是占相当比例的。这个问题也是摆在当今职业女性面前的严峻课题,甚至使人困惑。难道事业与家庭真的不能两全吗? 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伴有幸福和睦的家庭,古往今来是屡见不鲜,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勤劳、朴实、温柔、贤淑的贤妻良母。她们往往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理想、追求,甘当“男人的一半”,甚至有的待  相似文献   

8.
新老“海归”PK回国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海归”崇尚“魂商”,“新海归”追求个人价值,他们是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新海归”、“老海归”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成了人们对不同时间段留学回国人员的习惯称谓。新、老海归在学业、成才、就业、创业等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新海归”们最想要什么?面对后起之秀们的冲击,“老海归”们又在想什么?由此引发出一场“新”“老”海归的PK。  相似文献   

9.
“有点”、“有些”、“有的是”这三种结构的功能和所表达的意义有其相同的地方,亦有其不同之处。本文想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1.1“有的是”在句中,大致有两种类型。例如: (1)草坪上站满了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职员,有的是学生,他们都很兴奋地在谈论着什么。 (2)来参加会议的并不都是科学家,有的是、有的不是。 (3)在北京大干部、老革命有的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在不少的“三线厂”里有些临时生活区,有的是双职工搬进了正式生活区后,腾出来的建厂初期的土窑洞;有的是那些带家的职工自己临时盖的一些简易土房。这些生活区住的都是那些从农村来的临时户。有的叫他们“红面户”,就是不吃供应粮的农村户;有的把他们称为“第三世界”,就是处在发展中的一个新群体;而我们厂里叫他们住的地方是“幸福村”。  相似文献   

11.
他们有的平凡如普通导游,有的不平凡如一线特警。但“平凡”和“不平凡”也都是我们给这些行业贴上的“无知”标签。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究竟是“给一支有老有小的队伍做万能保姆”比较厉害,还是“扛枪去战斗在保卫人民安全第一线”更厉害?这还说不定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安芬妮,42岁,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一等秘书。从1980年第一次到中国来学习汉语,20多年来她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中国。) 对有的美国人来说,有一天能到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来工作,是他们的一个很久远的梦想,而我却没有想过。 1980年我来北京留学,完全是因为对汉语感兴趣,想来看看这里到底是什么样子。记得当时有朋友问我,你去中国干什么?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也正是如此。1984年回国后,我的工作和中文根本不搭界,和中国完全没关系。后来因各种机会又来过中国几次。到了  相似文献   

13.
李贺三议     
一、“鬼才”考辨 称李贺为“鬼才”是褒还是贬?前人意见不一。近人的文章却大多认为“鬼才”是对李贺的“莫大侮辱”。有的认为“过去推崇李杜元白的人们,称李贺是‘秋坟鬼唱’……这种成见因袭了千年之久,以致李贺诗被压抑下去”;有的肯定“鬼才”是“诬蔑”李贺。我认为这些看法是不对的,他们或者没有过细揣摩提出“鬼才”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海归”是非常令人艳羡的群体。是就业市场中企业争相追捧的“金领”人才,月薪动辄上万元;5年前,部分“海归”变成“海待”,蜂拥的留学潮使他们与本土人才相比。逐渐丧失头顶的光环;而今,金融危机来袭,不少“海归”面对海外恶劣的就业环境。开始选择回国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不少外国政要开始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展示自己的施政方式甚至个人爱好.美国总统奥巴马、印度总理莫迪、英国首相卡梅伦,都被认为是使用社交平台的“高手”.他们有的擅长讲故事,有的擅长“攀关系”,也有的喜欢拉家常.总之,政要们施展“魅力”的方式各有不同,他们用自己的习惯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着自己亲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据反映,近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个别领导干部远离群众,却热衷于贴近“大款”,同他们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有的人以各种借口,不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委(党组)会,而对“大款”举办的舞会、宴会、过生日、搞庆典等活动,有请必到,从不推辞;他们很少到困难户、五保户家里走走看看,却常常是“大款”家里的“座上客”。群众称他们是“嫌贫爱富”的领导,专傍“大款”的干部。  相似文献   

17.
试论苗族鬼神文化的世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表达思想、情感和欲望的独有形式,有的直观朴素、有的含蓄深沉、有的则隐蔽地附会在宗教式的鬼神文化观念中,在鬼神世界里寻找为自己表现所需的“天意”和“神由”。对于苗族人民来说,他们更习惯于后者,鬼神世界尤如一个窗口,从中我们窥到了苗族人民对现实人生的种种世俗性想法、欲望和要求。苗族聚居的地区敬神把鬼之风相当浓烈。在苗族人民心目中,鬼与神都是隐藏在大自然背后的神秘力量,它从自然物中幻化出来,而且具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它主宰着宇宙万物、人间的凶吉祸福。换句话说,宇宙万物的兴衰更迭,人…  相似文献   

18.
我所任课的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我担任七年级语文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都比较富有:有的学生家长开大型超市,有的做大买卖,有的开矿……他们有存钱几十万的,有几百万的,有上千万的,大都有轿车。很自然,他们的孩子认为自己家有钱,不学习也照样生活得很幸福,因此,对学习没有起码的认识,也就不想学习。在作文课上,要让他们写一篇文章,那实在太难了。勉强凑合一篇,也是文字堆,而且错字连篇。诸如写“吃饭”的“吃”多一横,把“暖和”的“暖”左边写成“目”,把“脖”字左右两边互换位置,把“凸”倒过来写,把“衣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和凌初在“三言”、“二拍”中用通俗小说的形式对苏州商人进行了文学呈现,从中让我们感知晚明时代苏州商业的繁盛和经商之风的浓郁,也让我们对小说中的苏州商人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他们有的坚定果敢、勇于闯荡、甘冒风险;有的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注重商业信誉;有的谙熟经商之道、买贱卖贵、眼光独到;有的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服务周到。他们形象各异,生动鲜明,姿态万千。  相似文献   

20.
郑明芬  张静 《社区》2010,(7):57-59
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因为居无定所而露宿街头,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有的自得其乐,有的见人乞讨,有的醉卧街头,有的深受“毒”害,有的孤苦伶仃,有的甚至在广场聚集露宿,“无家可归者”像城市里的电线杆一样无处不在,原本干净整洁的广场变得臭气熏天、犯罪猖獗,成为了城市的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