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夷的考古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哲》1997,(6)
  相似文献   

2.
《考古》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刊载了一篇《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的文章,其中有些考古发现与《易》学有关。但由于该文作者未从《易》学角度着眼,使一些在易学史上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没有被识破其庐山真面。 笔者虽未亲见原物,但仅从该文的绘图与文字说明中就发现了几个绘有易图的器物,象这样的物证在考古发现中是少见的,益显其珍贵。 衢州市南宋墓的墓主是一位深通易学的儒官,名叫史绳祖。此墓正是史绳祖与继配杨氏的合葬墓。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下旬,衢州市王家公社瓜园大队社员挖地时发现了一座双穴砖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再次发现一座北周时期栗特人墓葬。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第七座有围屏石榻或石椁的栗持人墓葬。出土围屏石榻一具刻图案精美,内容丰富。由墓志可知,墓主人名业,字元基,康居国王后裔,历任车骑大将军、大天主等职,卒于北周天和六年。墓志中的“康国”是汉魏隋唐时期昭武九姓胡国之一,都悉万斤,有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在栗特全境处于主导地位。志文中两次提到墓主任“大天主”之职,但史书中不见这一官职名称的记载。《北周书》中有“防主”、“副防尘”、“城主”、“军主”、“幢主”、“戍立”等官职。可以看出,“主”这类官职均为军旅的官职。志文中的“大天主”与此有何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1982年5月至1983年7月,大庆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全市所辖的五个区,近550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先后发现金代的遗址,遗物点20多处,采集到了一批文物。笔者以这批文物为依据,结合有关考古资料,经整理大致情况如下。一、冶铁业(-)康家围于冶铁遗址座落在大同区老山头乡康家围子村北的盐碱地上,遗址为三处火烧土迹象,略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处,北距大庆来油七厂7号并约50米;第二处,位于第一处的东南约70米;第三处,位于第一处西部约50米;三处火烧土的面积均在10平方米左右,并有冶铁炼渣分布其上。炼…  相似文献   

5.
车马坑是20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其发掘一方面反映了考古学取得的重大进展,另一方面由于其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众多内容而备受关注.车马坑考古涉及的学术问题主要包括马车的起源、车马陪葬制度和古代车制.随着考古发掘技术的进步,有些问题上已经理清思路,取得了共识,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6.
牛耕 《西域研究》2004,(2):84-86
罗布淖尔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外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在这一地区发现了楼兰古城、小河墓地、营盘遗址等重要古代遗存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地区的关注。解放后 ,一直到 2 0世纪80年代末 ,我国学者才进入楼兰地区进行考古调查 ,对楼兰城局部进行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产稻闻名于世。那么,中国何时开始种稻?中国古稻有哪些种类?是从哪里起源的?又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古稻的种植和分布情况又怎样?等等。这是许多考古学、植物史学和农学史工作者一直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辽金考古发现与研究刘丽萍一、考古发现的辽金遗址泰来塔子城古城泰来塔子城古城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的古城,座落在嫩江支流绰尔河畔。“塔子城古城是座正南北向的方形城址。周长近九华里,城外四周被三道深阔的护城壕所环卫,城的四角各有一个守城用的角楼的...  相似文献   

9.
商代考古发现的牛状遗物,主要有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其中大多数出土于墓葬中。这些器物上的牛形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牛形器物;第二类为牛首装饰或牛首纹饰;第三类为牛面具。牛状遗物上表现的牛类形象为水牛,没有黄牛。殷商时期崇拜野生的、未训化的动物,而水牛正是未被训化的动物,多见于陶器、玉石器和青铜器上。牛形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也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对其出生地交代得很清楚,只因为后人对少梁、夏阳、龙门等古地名的具体所在和所指认识不同,才产生了对司马迁的出生地有种种说法。如:山陕之争的河津说和韩城说;在韩城境内的五种说法是华池、高门、芝川镇、夏阳城内和龙门砦等。  相似文献   

11.
一、考古发现与先秦古书新证  晚清以来 ,由于社会的变革 ,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变革 ,于是有学者开始对古书产生怀疑 ,要求对传世古籍进行系统的估价。这种趋势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 ,便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疑古思潮” ,在史学界和学术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李学勤先生说这是“对古书的第一次大反思”。疑古派审查古书的目的 ,在学术上是为了重建古史 ,在思想上是为了冲决经学罗网 ,打倒圣人偶像 ,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在方法论上 ,他们局限于以书面文献论书面文献 ,结果怀疑过了头 ,把许多反映夏商周文明史的真书都定为伪书 ,造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胡玉冰 《人文杂志》2004,(3):153-159
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献资料 ,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夏文献资料匮乏的状况 ,为人们从总体上了解西夏文献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另外 ,出土的西夏文献材料对于传世的汉文西夏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一 )可以据以补充大量的新的西夏史料 ,使我们对西夏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系统。(二 )可以据以修正以往汉文西夏史料中的疏误。 (三 )可以据以考证汉文史书中对西夏历史语焉不详的记述。 (四 )可以据以印证汉文史书的记载之实。还为研究中国古代印刷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女娲生殖、生育的内容也是女娲神话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考古发掘的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女娲生育、生殖的内容多有记载或反映,女娲神话的史学价值不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从考古发现追溯晋阳文化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钢 《晋阳学刊》2001,(6):76-81
晋阳文化源远流长 ,从石器时代开始 ,中经夏商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 ,到隋唐五代 ,都有重要的考古发现 ,特别是对晋阳古城遗址的部分发掘 ,说明了晋阳城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实物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的考古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举世公认,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正经历着自己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内蒙古考古事业也得到长足的进展.本文拟对内蒙古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作些综述.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到内蒙古考古事业的发展与现状.1 河套人及萨拉乌苏文化的发现,是我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长期以来,对其文化内涵及时代的认识是模糊的.从1956年起,人们多次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它是1965年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楚雄自治州元谋县东南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当时,地质学家钱方在上那蚌盆地发现了两枚原始人的牙齿,两颗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个体。接着先后发现了经过人工加工的刮削器和石核等七件石制品,还发现了用火的痕迹:炭屑和两块黑色骨头。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岭南地区历史上的牛有多少种?它来源于何处?牛的发展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学术界鲜有研究。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并结合文献史料,就牛的发现、分布、种类、来源、牛耕等问题,全面考察了岭南地区古代耕牛的发展情况,对研究岭南地区古代畜牧史、农业史、经济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绘身和纹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绘身和纹身于志勇绘身是指根据某种需要,用各种颜料、脂彩等涂抹、画缋身体而达到一定功利和审美等目的的一种人体装饰形式;纹身是指用蠡刻或瘢切方法形成瘢痕切纹和黥刺纹,使肌肤产生永久性化装变形,而达到一定功利、审美等目的的一种人体装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一、拓跋鲜卑的起源与南迁 秦汉之际,匈奴的势力日益强盛,开始对东胡部落联盟发动大规模战争,征服了东胡部落联盟。剩下的东胡人便分聚于乌桓、鲜卑两部。“鲜卑自为冒顿单于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不与余国争衡,未有名通于汉,而自于乌丸(桓)相接。”所以在文献上一直未见其和西汉发生什么关系,所以关于鲜卑的活动,东汉时才见于史籍。汉文史籍所叙述的鲜卑都是从鲜卑迁徙到饶乐水(西拉木伦河)流域开始的。 那么鲜卑迁到饶乐水前居住在何地呢?史称鲜卑以山为号,然鲜卑山却有两个,《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鲜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张穆《蒙古游牧记》说:“旗西三十里有鲜卑山”。这里的鲜卑山乃是人们所说的东部鲜卑。然鲜卑依地理位置分为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北部  相似文献   

20.
于建军 《西域研究》2012,(3):71-75,139
本文通过对新疆史前考古中发现的粟类作物进行的梳理和对比尝试,说明新疆粟类作物的来源以及传播过程中对文化形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对于农作物传播对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期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类问题,作出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