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刘麦儿,75岁,老伴比我小两岁。37岁的那年,我收养了因父母离婚出生不到8个月无人抚养的女孩,给她起名叫刘乃香。我家很穷苦,雇不起奶妈,老伴只好用小米加工做成米糊糊喂她,就这样把乃香养大成人,并一直供养乃香高中毕业。后因车祸,乃香没有考上大学,便到本村小学当了个民办教师。乃香18岁那年,她后嫁到太原的生母多次来信叫乃香去太原走一趟,乃香在太原住了几天。据乃香回来说,生母劝她去太原找个对象,并给她安排上个工作,免得在山村里一辈子受罪。乃香回答:“你生下我不到8个月,就丢下我不管,我父母把我抚养…  相似文献   

2.
得知母校四十年校庆,心情异常激动,一瞬间又将我拉回到了四十年前。那是1958年的一天.也就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告知我:经研究决定送我去新成立的太原师专带薪学习,据说条件很高。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高兴极了,多少年来的大学梦就要圆了。当时的太原师专只有三个班:语文、数学、生产技术。我分配在生产技术(后改为化学班)班的,全班共有四十余名同学,班主任是当时时兴的红旗干部钱东升老师(据说以后调湖北了),各科老师有:化学王柏华、物理尹宗川、生物安晋藩、陶若医、心理学刘蕴宽、体育徐润夫等都是太原…  相似文献   

3.
1947年我参军后,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个战役。  相似文献   

4.
忆当年     
1970年我大学毕业,时值毛主席发出大学生毕业后先参加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半年后再分配工作的指示,我和大学另外两名同学,还有山西大学、太原工学院的八名大学生被安排在太原市郊下兰村参加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相似文献   

5.
从小我就是一个晋剧迷。战争年代,无戏可看,全省解放后回到太原,犹如进入了晋剧的海洋。解放初期,人口只有二三十万的太原,就有4个晋剧院。名角荟萃,剧目繁多,票价低廉,可以尽情选择观看,这是我欣赏晋剧的黄金时期。不料,1952年我调到北京工作,最大的遗憾就是看不上晋剧了。当时我没有收音机,无法收听山西广播电台播放的晋剧,唯一盼望的就是晋剧团进京演出。不久,这个期望竟意外地实现了。1953年9月,山西晋剧团赴朝慰问演出前,先在北京演出数场。这是我离开太原后第一次欣赏晋剧。我千方百计搞到戏票,连看数场,倍感亲切。剧团成员多为名角,…  相似文献   

6.
母思难忘,是因为母亲生养、哺育了我们每个人,使我们长大成人!爱母亲这是人世间的常情,是永恒的理,是亘古的情!母校难忘,是因为母校教育了我们,使每个人立了志,树了德,有了文化.懂得纪律.走上人生的道路,迈开了成就事业的步伐,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光辉的人生!当然爱母校也是人之常情,永恒的道理!值母校——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作为太原师专的一名老学生,又在她身边工作了几十年的工作人员、教师,感慨良多,有许多话要说,要倾诉,因为母校给我的太多、太多……四十年前我作为太原二师一名语文班的学生,乘…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烛光     
离开太原师专有十七八年了,许多当年叫人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事增后来大多渐渐淡忘。但是,学校里当时特有的那么一道风景,却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给我的印象愈加深刻起来。清楚地记得,我们七七级是1978年初春人校的。那时刚刚复校的太原师专并不在侯家巷,而是在还比较荒凉的老军营,与太原师范在一起。学校也没有个大学的样子:吃饭是十几个人一个组,由值日者用脸盆和铁桶打来,再一勺一勺分给大家;食堂兼着礼堂,没有桌椅,学生们都是在空荡荡的食堂内外围着圈圈蹲着吃。教室的桌椅小而低,像是专为初中生订做的。图书馆里的藏…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18日,89岁的力群离开太原移居京城,与儿子阿强夫妇入住北京昌平一个文化小区,小区背靠青山,环境十分幽静。力老安顿好后,于2002年2月3日给我来过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离开太原已一月多了,时  相似文献   

9.
1948年六七月间,徐向前司令员率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主力、太岳纵队及吕梁军区部队,在攻克临汾后,连续作战一个多月进行了晋中战役,歼敌10万余人。阎锡山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我解放军两个旅尾追从汾阳北逃的阎军一小部,先头部队直追至太原汾河桥西。敌七十师在河西与我追击部队形成隔村对峙。敌榆次守兵八总队于7月25日连夜退回太原增防,以与我军顽抗。“何不一鼓作气解放太原?”有人对此不解。据知情人回忆,徐司令员曾分析了敌我态势:临汾、晋中两次战役,歼敌十多万,但我们也付出了伤亡3.2万人(临汾15000人,…  相似文献   

10.
难忘淖马     
太原解放已经整整50年了,每到太原,我都会感慨万千。看着那高耸云天的现代化楼群,看着那车如流水的繁华街道,看着那衣着时尚、充满欢声笑语的人们,50年前在淖马激战的日日夜夜,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一场场,一个个出现在我的面前。确实太难忘记了——淖马!  相似文献   

11.
久住太原的人都知道五一广场旁的侯家巷有一幢欧式风格的建筑:哥特式的尖顶,青砖下红色的墙格,雕花台叶的的廊柱,通身铭刻着沧桑,这就是最早的山西大学堂西学斋,后来的市政府招待所,如今的太原师专——我的母校。20年前,我在省城一家商店当售货员。那时,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在文革中荒废了学业的我也迫不及待地重新捧起了书本。为了能每天白天到补习班上课,我主动包报了为商店采购的重任。这就得凌晨四点起床,赶到商品批发部排队,五点取货,六点送回商店。1979年,我终于通过了高考,被太原师专录取。初进大学校门,佩戴上白底红…  相似文献   

12.
王子善 《中华魂》2012,(23):59-60
1948年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形势发展一日千里。1948年秋季人民解放军包围太原,我被分配到华北银行太原接收大队,  相似文献   

13.
陶鲁笳 《中华魂》2014,(22):28-31
早在抗战期间,山西革命老区农民就自发地成立起一些劳动互助组。解放战争时期,我所在的太行区32个县就有互助组23266个,晋察冀边区26个县有38500个,晋绥边区也有。山西土地改革搞得比较早,当时老区在全省人口中大约占四分之三,太原解放时,老区已完成了土地改革。1950年冬,新解放区也分三批完成了土改任务。  相似文献   

14.
满洲坟忆旧     
太原新南门外有个满洲坟,是我曾经生活过30多年的老街巷。它的来历距今有二三百年了。从1644年八旗军队攻占太原城开始,满族人先是在太原城西南角构建了"满洲城",后定居于此。1886年,太原城被汾河的大水淹没,城内的旗人又在城东南角修建了"新满城"。而位于首义门(新南门)外的荒地,则成为满族人的公共墓地。既然是公共墓地,为什么又变成居民住宅区呢?据史料记载,满洲坟有地298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  相似文献   

15.
金婚如歌     
我是军转干部,17岁参军,20世纪60年代转业到地方工作,1990年离休。回首这一生,曾参加过解放太原,解放大西北、大西南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老伴张锦秀初中文化,曾任教师,后因孩子拖累,辞了工作,操持家务。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三个孩子及媳妇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有的在单位还担任领导,外孙还考入重点大学。这使我们感到高兴、自豪。离休后,除和老伴协助儿女们抚育第三代之外,我们常在一起读书看报,吟咏诗歌。我和老伴是1952年4月结婚的,今年已是五十周年了。在这金婚之际,我们商量该如何纪念…  相似文献   

16.
1948年9月,山西境内的大部地区已被我人民解放军解放,从而缩小了对太原城的包围圈,阎锡山为了死守太原,在太原城四周的大小村镇和山头上修筑了成千上万个钢筋水泥碉堡。在北营村北约500米处,修有一座中心碉堡。碉堡的正面,还有4个暗地堡。碉堡前面是一百多米平地,对发挥轻重武器的威力十分有利,易守难攻。中心碉堡内有阎伪军一个排兵力把守。  相似文献   

17.
1946年2月,我被派到阳曲县工作,任东阳曲城工部部长。 1948年,在晋中战役中,阎锡山的野战总司令赵承绶被俘,太原前线总指挥部把赵承绶送到了阳曲县七军敌工部关押。我们城工部在敌工部隔壁,敌工部部长找到我,想利用赵承绶瓦解他的嫡系七十一师。  相似文献   

18.
我们伟大祖国己进入了不惑之年,四十年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一样,有了巨大的发展。我们太原工业大学四十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校生由665人发展为53S3人,本科专业也由解放初期的4个发展为33个,已有了14个专业、学科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一  相似文献   

19.
1948年晋中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开始对太原形成合围。山西大学及省内的一些中学的学生来到北平求学。入秋,解放军重兵包围平津,国民党统治集团惶惶不可终日。中国民主青年联盟的范兴源、李步仁几位同志在经过中共地下组织的认可后,秘密组织在北平的山西青年支援解放太原的工作,并开始了摸底活动。  相似文献   

20.
母校恋     
母亲生我,给我获得了人生的机会。母校育我,给我创造了做人的条件。四十年前的八月,并州大地迎来了灿烂的阳光。我市第一所高等学府——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创立了。我荣幸地作为太原师专的第一代婴儿,在母校温暖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当我第一次迈入侯家巷一号挂有《太原师范专科学校》那庄严而醒目的校牌大门时,双眼馋亮,胸膛直挺,热血融融,惊讶、激动、兴奋、自豪的情感,顿时在全身上下翻滚。就好像一个矮小的凡人,突然进入了天堂仙境一般。跳入我眼帘的是那白玉般的欧式宗教建筑——一座雄伟而奇特的教学大楼。倾刻间反射到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