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人与动物有区别的话,从语言这一点看是最 有说服力的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那一种动 物能够有人那样丰富的语言。正是这样的缘故,语言的 问题越来越成为各门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其 中关于语言与其象征性权力(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的论述在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和人类学家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dieu)的思想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布迪厄的视野中,语言已不纯粹是言说和书写的 意义。他是将索绪尔(Saussure)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 所得出的有关社会…  相似文献   

2.
多元折衷论:历史学面临的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折衷论:历史学面临的理论误区庞卓恒多元折衷论(PluralisticEclecticism)是当代西方学术思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原则。在本体论上.它强调任何现象或既成结果都是多种因素随机地或偶然地组合在一起.相互影响或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和中国语用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学和中国语用学思想“中国语用学研究”课题组一、语用学:符号学的重要分支(一)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莫里斯(Morris,C.)突出的功绩之一是对符号学的三分法,即把符号学分为语形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  相似文献   

4.
一、语言学习模式对于“人们是如何学习外语的?”这一问题,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些关于第二语言习得模式的假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例如:“渐进体系模式”(ApproximativeSystemsModel)(G.Sampson1978)。这一模式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一个语言发展的体系。而体系渐进的动力是内在的变异性,(in-herontvariability)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内在的变异,这种变异表现为功能,而语境产生功能,功能促使学习…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家能力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崛起的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方法(thestatecenteredapproach),以强调国家与国家能力(statecapacities)而引人注目〔1〕。特别是90年代初期以来,研究中国问题时,这个理论受到多数学者的关心和选择。国家学...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1a) Julia, being a nun,spent much of her life in prayer and meditation.(Quirk et al ,1985) (2a) Anxious for a quick decision,the chairman called for a vote.(Quirk et al,1972) 从上下文来看,1a中的非限定分句和2a中的无动词分句都可以理解为表示原因的状语: (1b)Julia,as she was a nun,spent m…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抽象语义给语言表达奠定了丰富深厚的语义基础 ,是使语义表达丰富多彩的强大的物质前提。抽象语义即语言意义 ,指的是词语没有进入具体言语实践时的意义。在没有进入交际环境时 ,语言的意义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 ,有待实现的。在讨论抽象意义时 ,学者们还注意到词语的多义性。如俞东明先生举例说 :“英语‘handout’根据辞典有三个基本的字面意义 ,即分别是‘施舍物、广告单和讲座提纲’。脱离语言使用的语境或话语场合(domainofdiscourse) ,以上三个抽象意义不具有任何交际价值。”①我们认为 ,词语的抽象语…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西方语言哲学家兼语用学家格赖斯(H·P·Grice,1968)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和布朗(P·Brown)、列文森(S·C·Levinson)、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引起了许多国家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合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全面深入和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语境(context)在英文中的“灵魂”作用,在英汉翻译中的主导作用。翻译实质是准确理解原文并以另一种语言再现的过程,即先理解后表述。而无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的表达都有赖于语境把握。一、语境的概念及其发展语境的英文:context本意是上下文或上下文之间的关系。J.R.Firth将语境分为两种类型: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前者指源于语言内部“一个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系统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聚合关系”;后者来自语言外部即情景语境,包括参与者特征,有关的事…  相似文献   

10.
李森林 《云梦学刊》2011,32(2):140-142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境对会话含意的错误推导有三种模式:(1)A→B型:发话人的意思为A,受话人推导出的会话含意为B;(2)A→B、C、D……:发话人的意思为A,受话人推导出会话含意为B、C、D等一项或多项含意;(3)A→0型:发话人的意思为A,受话人由于没有相关的文化语境,推导不出其会话含意。如果要避免出现错误推导,就得:(1)投入文化语境;(2)把握语言语境(上下文);(3)沟通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1.
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思潮的巨大影响,使得人们夸张了分析哲学和传统哲学的差异,割断 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具体表现就是忽视从本体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哲学的发展,忽视研究分析哲学 所包含的本体论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斯特劳森(P.F.Strawson)和罗素(B.Russell)关于指称问题的争论的本体论旨趣 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是事出有因。本世纪7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经过德国资深哲 学家图根哈特(E.Tugendhat)和早逝的牛津哲学家埃文斯(G.Evans)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①本文 拟在图根哈特的工作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研究的角度重述斯特劳森──罗素之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自组织演化吴彤一、科学研究是自组织吗让我们以一个案例研究-"拉比树"(l.l.Rabi'sTree)开始我们的论题。1958年,美国海军研究部(OfficeofNavalResearch)为了支持基础研究从而支持应用研究,聘用ArthurD.L...  相似文献   

13.
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Dell Hymes)认为外语学习者仅仅获得了“语言能力”(Language cempetence)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获得交际能力(communicate compet-ence)。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功能。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在回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此,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激发兴趣,诱发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  相似文献   

14.
社会语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语用问题何自然语言的使用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上涉及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的场合都必须讲究语用,因此语用学同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里奇(Leech,1983:11)将普通语用学(generalpragmatics)分为语用语言学(pr...  相似文献   

15.
英语习语的两个特征,即语义的统一性(semanticuni-ty)和结构的固定性(structuralstability)决定了习语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开或替换、但在实际运用中,为了突出要点,表达感情,或是谋略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又往往对某些习语作一定的更改,加以灵活运用,这种现象在英语中是屡见不鲜的。如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就将习语talkshop(说行话)扩充为talkuniversity shop①(谈论大学里的事)。而《观察家》一位记者曾将downandout(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16.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戴维·斯科特本文使用对克林伍德关于“问答”逻辑这一概念的解读方式以反思塔拉尔·阿萨德向人类学提出的挑战。阿萨德认为人类学应当改变它思考殖民主义问题的方式,主张转移研究的重点,从撰写殖民地人类学的历史转而撰写西方霸权的人类学(或者换一个提法:后殖民主义现在时的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anthropologiesofthepostcolonialpresent”)。本文特别详细说明了阿萨德的挑战必须据以理解的部分证据的环境或曰概念—政治的问题空间(thediscursivecontextorconceptual_politicalproblem_space)———第三世界各个主权国家的民族解放规划(nationalist/liberationistproject)———即万隆规划———以失败告终的环境,以及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权威的各种形式之不同一般的重要性———我们的当代世界其所以呈如此状态,正是这种权威造成的。最后,本文讨论了关于了解加勒比奴隶解放后期的历史(postemancipationhistory)这一问题,从而说明后殖民主义现代的历史人类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解决科学合理性问题,劳丹(L.Laudan)提出了他的“网状模型”(ReticulatedModel),并以此为基础勾画出“科学变化的一种更为阶段性的图景”(amoregradualistpictuteofscientificchange)([1],p.75),这形成了科学哲学中著名的劳丹网状模型理论。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困难有待于解决,为此本文在劳丹的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网状模型的域”,并阐明网状模型的“主域”与“亚域”相互取代的模型;构造了一种新的科学变化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科学进步及科学合理性问题提供一个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解构批评的困境杨大春Deconstruction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开启.但它主要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内赢得了自己的地位和声誉。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Deconstruction差不多成了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界的主导思潮,其他诸如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共物品供给行为: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共物品(PublicGods)是指那些可供全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享有)或受益,但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些居民(受益者)按市场方式分担其费用或成本的产品。一般而言,公共物品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物品的产...  相似文献   

20.
非认知主义价值学说批判赖金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非认知主义(non—coguitivism)价值学说主要有两种理论形态,即情绪主义(comotivism)与指令主义(prescriptivism)。其共同立场是否定价值的实际存在以及价值陈述的认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