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金瓶梅》中的两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的两性关系有的为巴结官权服务,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有的为赚钱服务,受金钱的支配,带有浓烈的铜臭味;有的受到放纵的色欲的左右,紊乱多变,而崇尚中国传统两性伦理道德的、基于生命冲动和爱情的两性关系则比较少见,表现出重欲轻理、重色轻情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金钱买卖关系,从两性关系这个角度表现了明中叶社会人性堕落、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特点,表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两性关系上的约束力已逐渐失去。 相似文献
2.
统治与依附——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戏曲中两性关系在新的视觉下的重新审视和评价,建立起对传统男权中心文化和文学观念的批判态度,从中认识作为人的女性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如何被男权统治所抹煞和剥夺,理解在今天的社会变革中推翻几千年传统的男“主”女“仆”观念,倡导男女平等的艰难性与复杂性,进而提出未来社会实现男女互补互爱、和谐相处,共同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贤亮近年发表的<壹亿陆>是他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要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改变了他以往知识分子的话语风格,建构了一种新的两性关系.论文将这部小说与他以前小说中的男权意识和女性形象作对比分析,得出男权意识遮蔽致使正面意义的女性形象缺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5.
《青海社会科学》2017,(3)
文、武是中国古代男性气质的核心,是男性气质的重要体现。宋明话本小说中的男性气质书写呈现出了明显的偏重性、阶段性,实为一个持续构建的动态过程,与不同阶段的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联;而女性气质书写乃至女性形象塑造则更进一步地受制于男性意愿,在相当程度上实为基于某种男性需求而对当时的男性气质、男性形象所做的有益补充,是为男性意愿下的进一步"被书写"。受制于文化形态的男性气质书写、男性形象塑造与进一步受制于男性需求的女性气质书写、女性形象塑造彼此搭配进而构成了这一时期文本表现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性关系模式,并在两性关系的构建上体现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选择与男性意愿。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社会发展下,两性关系、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直接关乎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生产。现代男女双方普遍拥有婚恋自由决定权,双方遵循从性爱开始,以爱为起始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平等。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回到男女双方自身,促进妻子、丈夫在家庭中的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婚姻家庭中人的再生产。婚姻作为一种保障性的制度可以被 相似文献
7.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今天,女性对男性的隶属关系已经打破,可是,由于时代局限,新型的两性关系还不能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夹缝中,女性“拜社会现代化之赐”,有了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在社会现象上,便是女权运动的勃兴以及新女性主义的抬头。但是,仍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群体却不甘愿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封建的、落伍的男性沙文主义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于是,两性之间有史以来的战争不得不扩大化并呈现出新的样貌,反映在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一言以蔽之,就是两性关系的无情、疏离与对抗。 相似文献
8.
王菊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82-84
马克思曾指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夏洛蒂.勃朗特是比较早、比较自觉地意识到女性的关注、焦虑、体验、自我价值期待的,推崇女性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在当时的19世纪是具有先进性的,对夏洛蒂.勃朗特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将女性置于与男性相对的非人的地位上 ,女性主要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和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存在。她们的生活空间也仅仅被限定在家庭、家族之内 ,因而传统妇女文学所表现的大多是女性对男性的“发乎情 ,止乎礼仪”的单方面相思 ,即或有对男性哀怨也是“温柔敦厚”、无伤大雅的。只有到了“五四”这一妇女解放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对女性作为“人”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启蒙 ,伴随着个性解放热烈呼声的对女性独立、自觉意识的热切召唤 ,首先唤醒了一批最早从睡梦中醒过来的知识女性 ,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女作家才第一次以群…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系统地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它区别于其它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而突出这一特征,仅靠叙述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叙述的任务是用比较简练的语言去概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很难同时做到具体、生动、可感,而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则更加无法做到形象性,唯有细节描写才能使通讯中所表现人物的言行、神态、情绪变化跃然纸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细节,便没有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究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第一,要抓住人物… 相似文献
11.
从两性关系重组谈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父权制的建立,揭开了人类两性关系新的一页,也拉开了性别歧视的历史帷幕.男女地位不平等是历史的沉淀,也是现实的图象.究其根源,研究者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生产力上,而少有从性别角色这条线索去追寻其原因.我以为,传统的两性分工是导致性别歧视和种种男女不平等现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寻求实现男女平等的路径,应当首先把这里当作突破口.一、性别角色是一种文化现象性别角色是指人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与其生理的性身分(由基因、激素、解剖不同而形成的男人和女人)相符的人格特征和行为特征.就是说,表现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正> 鲁迅的小说以崭新的面貌,把我国的短篇小说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因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上倾其全力,匠心独运,从而创造了众多的动人心弦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不仅是学生的心病,也成了教师心头解不开的结。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成为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并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找出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可以为解决学生写作文难问题找到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 1 95 0 - 1 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立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向无性化和一性化即男性化发展。所谓的“男女平等”只不过是抹杀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 ,将女性变成男性的话语表达。由此可见 ,社会给予了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政治地位 ,它也就用“平等”剥夺了男女各自的自我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16.
从两性关系变迁的角度看《周易》,其六十四卦体和卦爻辞至少在两性关系上呈分离状态:《周易》六十四卦体是从《连山》《归藏》发展过来的,也许早在母系氏族,最迟肯定不晚于尧舜禹时代的产物,这个时期产生的阴阳观念只能跟平等、和合等理念相关,体现人类早期的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而卦爻辞则是父系社会体制较为完备下的产物,与当时社会尊男贱女的等级制相适应,其阴阳观只能是崇阳抑阴,但受卦体思想和母系社会遗风影响,仍然坚持阴阳和合。显然,卦体与卦爻辞虽有联系,但在对待两性问题上,由于各自产生的时代不同,决定了二者不同的观念,《周易》阴阳和合观从阴阳共尊到崇阳抑阴的转变,既取决于又反映了社会关系尤其是两性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人物通讯的写作离不开细节。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风貌、深化主题、再现典型化主题、再现典型环境等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要精心选用各种类型的细节 ,使之很好地为表现主题和展示人物形象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关联细节与自由细节为楔入点,考察先秦谏诤文学中的两类情节设置在叙事文本结构中的作用.以国外文学理论来印证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拓深对古代作者创作初衷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刘思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6-62
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各种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几千年以前人与人关系的大变局即由伙伴关系到统治关系,就是从两性关系的变化开始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全局性的和结构性的。封建社会丈夫对妻子的绝对权力发展为制度性的一夫多妻制这样一个两性关系的结构性毒瘤,极大地恶化与毒化着家庭亲情关系,也影响到全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一夫多妻制这个两性关系毒瘤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一些男性的心理结构积淀"妻妾情结",也表现为近现代社会父权夫权政权对人的身体的支配、控制、占有,以及婚姻生活中对男人和女人的双重道德标准。新旧世纪之交以来,在全球化与商业化语境中,又出现了以否定女性人格尊严为前提的权力、金钱、性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跨国的不平等的以女性身体物化为特征的两性关系。鉴此,通向两性和谐乃至社会和谐之路,在于每一个女人与男人的主体性人格的成长,在于对自我人格独立与尊严的守护。 相似文献
20.
对秦始皇而言,征服六国并不意味着统一的完成,创建法律制度与整顿社会风俗对巩固统一具有重要作用。秦始皇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十分重视整顿社会风俗,将其与征服六国相提并论。秦始皇制定律法严厉制裁婚外性行为,并多次巡游天下,反复申诫相关规定。这些法规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奠定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