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赫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位把德国的哲学与法国的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学说连接起来,第一次从哲学和经济学视角论证共产主义的思想家,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在赫斯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自由—和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虽然说赫斯对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与探索曾经走在马克思的前面,但是马克思通过潜心研究探索,从现有的经济条件考虑人的现实存在问题和现实的人的本质以及生产的全球化,深入探讨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超越和扬弃了赫斯的自由—和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其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完全符合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理想境界,研究这一思想有利于当今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和谐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张勤 《齐鲁学刊》2006,1(6):116-120
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设想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设。它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和社会蓝图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和解读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伦理理想的科学建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发展性,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韩俊 《理论界》2023,(7):20-26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进行系统全面考察,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形成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指出,人类必然进入的一种最高社会形态,即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存图景。在“自由人联合体”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旗帜。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无产阶级须通过革命手段,消灭私有制,而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产力总量。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面临的问题超出过去一切世代总和。习近平继承和吸收了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价值精神,从当代世界发展大局和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出发,深刻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该理念旨在建设和维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定,“重建个人所有制”则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构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这两个方面强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共同体,能够保证所有人的自由。“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讲,其秘密就在于我们社会向着“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提出来的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运用,是人类社会由"虚幻的共同体"向"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阶段。因此,"自由人联合体"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价值取向。在根本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虚幻的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创造条件,是中国道路的世界性意义之所在。面对世界发展潮流,开放发展既可以发展壮大自己,又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把社会主义劳动概括为“联合劳动”,并不确切,应该是“自主联合劳动”。理由如次: 一、“联合劳动”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而“自由人联合体”,首先是自由,其次才是联合,所以,忽视“自由”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二、自由人就是有充分的劳动自主权的人。劳动自主权,包括劳动岗位、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自主权。而我们过去实行的是僵化的经济体制,企业附属于行政机构,企业缺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新社会设想为“自由人联合体”。这个“自由人联合体”,即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组织,包括共产主义社会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自由人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同时就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社会成员将是自由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在狭义上来使用人权的定义的,并以狭义人权为原点,通过揭示人权与公民权的互动关系来展开其对近代西方人权观的批判。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所形成的人权与公民权的分离是马克思人权批判的切入点,而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人权批判的方法论,自由人的联合体成为马克思人权批判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以"走向无限交往的世界公民"拓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论证了人的自由联合在无限交往中的未来走向,世界公民通过道德-政治实践走向以实现基本权利为起点的无限扩大的交往。哈贝马斯的"走向无限交往的世界公民"不能代替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走向无限交往的世界公民的意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呈现。  相似文献   

10.
对卡尔·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资本社会后的人类理想社会,马克思从社会的不同层面创意出不同的蓝图.文章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这两大创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中解读出两者的"和而不同",划界了"科学共产主义"和"哲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以及人的能力发展几个方面。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度饿关联性:"世界交往"才能保存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生产力;只有"世界交往"才能获得利用全球全面的生产能力;"总体的人"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存在和生成离不开"世界交往";"世界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依存关系和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世界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马克思的文本、思想以及社会现实生活,从哲学分析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结合的角度,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自然的“物质变换”、劳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物质生产实践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同时文章还深入分析了“物质变换”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力图较为深入地发掘这一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关斯玥 《理论界》2013,(12):13-16
作为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将,斯托扬诺维奇以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对马克恩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批判式的考察。他通过澄清“人的本质”概念、指出“异化”与“非异化”概念的困境及其超越途径和对共产主义设想的再思考,明确揭示出马克思思想中所存在的张力与冲突。斯托扬诺维奇主张跳出马克思主义框架本身,以一种批判式的目光反观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来说,这无疑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2):106-111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与曲解等手法,摘引马克思、恩格斯的片言只语,借以杜撰出许多谬说,旨在挖掘颠覆马克思主义的陷阱。针对所谓马、恩晚年"抛弃"了"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皈依所谓民主社会主义之说,将其所摘全部马、恩文句,一一还原到原著之中显现其全貌及语境的本原内涵。引证马、恩论著中完整的论述,从而充分证明该书此举之伪、之谬。以恢复被歪曲了的马、恩形象,及其艰苦创立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主义理想之真谛。《陨落》歪曲马、恩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推行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联系马克思所有制和所有权理论分析了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理论形态、理论展开过程,并对该过程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文字和图形形式的梳理。目的在于揭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性,并便于加深对它的理解。马克思以对所有制的研究为切入点,通对财产所有权的全面研究。形成了独特的产权理论。该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运用抽象和实证两种方法分析了产权制度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尤其是在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生、调整、效率以及变迁。形成了科学完整、逻辑清晰的马克思产权理论。同时与马克思所有制及所有权理论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关于“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学说。在马克思看来,在以资本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交往扩大所造成的物化和中介化、资本的同一性逻辑的强制以及原有虚幻共产主义严重的制约着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破解交往的物化和中介化,瓦解资本的同一性逻辑,摆脱虚幻共产主义的诱惑,在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中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姜家生  刘庆丰 《学术界》2012,(3):154-161,287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在自身运动中所体现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起源,与资本逻辑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在阐释资本逻辑及对资本逻辑进行合法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为其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场域和理论依托.消灭资本逻辑运行的经济所有制,是这种价值观的独特主张.而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对立,则为这种价值观生成提供了信仰主体和内在动力.做上述考察之后,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性、真理性和说服力,便得以进一步澄明和弘扬.  相似文献   

19.
陈飞 《兰州学刊》2014,(12):36-41
节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多层意义的概念,但是目前关于节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在马克思那里,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劳动时间节约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首要经济规律,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劳动时间越来越短,自由时间越来越多。劳动时间的节约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时间是人的充分发展的空间。马克思的节约理论不仅在宏观上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微观上也是个人生命与精神成长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终极价值,是和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是一个理想的命题。"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混为一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为区分二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现实目标只能是"人的发展"或"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