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农村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向城镇迁移和集聚的结果。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与集聚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国,除工业化进程这一基本因素以外,国家政策对人口的迁移、集聚和城市化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化问题,必须研究影响人口迁移与集聚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和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户籍限制放松,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增长,以人口流动为核心议题的研究也日趋丰富。文章在阐述人口流动相关概念、理论演进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流动的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等维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其研究进展。首先,目前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和流动强度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流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流动特征存在异质性。其次,已有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大数据资源和利用辅助变量对人口流动规模进行测度。再次,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个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五个方面,且存在单因素或多因素叠加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廓清了人口流动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今后,政府应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学界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人口合理流动,从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助益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急速转换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几乎占世界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流向,走中国式的乡村城市化道路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一、简要的回顾一个国家乡村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种密切的相关关系,总的来说两者呈共同增长的趋势。伴随着经济的成长、停滞、恢复与发展,我国乡村城市化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简要回顾将是选择我国乡村城市化现实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口城市化和再分布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宝树 《南方人口》2003,18(3):23-28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指出城市人口郊区化与农村人口城市化共同加快推进,是上海人口再分布的主旋律;上海人口城市化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非农化水平;外来人口对上海人口城市化和再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人口城市化和再分布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5.
边境地区农村人口流出根源在于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新经济迁移理论等认为影响人口流动决策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迁移流动可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但是人口流出给边境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三个边境县人口流出的调查,分析流出人口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人口流出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有无外出经历、婚姻、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和户籍等对人口流出有显著影响。应提高边境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边境人口流出的问题,维护边境地区人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尹向飞 《西北人口》2011,32(2):65-69,82
本文利用STIRPAT扩展模型,对1985—2007年湖南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人口数量、人均消费、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消费、城市化和老龄化驱动碳排放增长,而以产业结构表示的技术水平显著地抑制碳排放的增长:在不同阶段,人口数量、人均消费、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人口数量的影响程度逐步降低,而人均消费和人口城市化逐步超过人口数量成为第二和第三驱动力.老龄化是驱动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针对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9,(3):38-5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不完全流动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这些儿童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已有的流出地环境极大地制约着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家庭成员也会通过积极、消极抑或是不自觉的行动来回应现实需求。因此在分析父母外出对家庭结构和个人所带来制约的同时,进一步考察父母外出后家庭成员能动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13年CEPS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母亲外出的流动安排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极不利影响;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氛围、家庭及个人的自致性因素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发展;学校和朋辈群体环境中阻碍因素的影响大于支持因素;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留守男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认知水平优于留守女生,但留守女生的成绩和综合发展能力更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要差异在于身心健康。基于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减少发展代价;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应嵌入家庭视角,自觉顺应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强化家庭责任、发掘能动性,联结多方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友好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未来我国分省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动态模拟的一种多因子确定性模型,解析了初始城市化水平、城乡自然增长率差异、农村人口转化率对城市化过程的影响,导出了城市化水平动态平衡的充分条件;作为这一模型的应用尝试,并以农村人口转化率为控制参量,预测了我国各省未来60年的城市化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9.
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婧 《西北人口》2011,32(2):23-27,33
我国面临着人口规模扩大、快速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多种人口趋势交错并存的局面.这将对我国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人口规模的增长、人口的城市化、家庭的小型化等因素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碳排放的增加,而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尚不清晰。同时。各类人口因素的作用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从而使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复杂。考虑到我国面临的复杂人口变化形势以及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最后提出了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省际人口二次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1‰抽样数据 ,采用嵌套Logit模型 ,考察和分析1 990年代后期中国省际人口二次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一般迁移、再迁移和回归迁移的考察分析发现 ,无论是个人因素还是区域经济因素 ,都对其迁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再迁移者明显受到潜在目的地区域环境因素的吸引 ;而回归迁移者对出生地的经济状况敏感程度较弱 ,但个人因素对其迁移选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浦东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新世纪浦东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提议。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力 《西北人口》2004,(4):39-4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针对新增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贫困人口,并出现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强调由此带来的孟买现象、数字鸿沟、房地产建设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忽视和贫困社区、文化贫困等易被忽略却会产生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因素,今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83年9—10月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考察团先后到西德、意大利、南斯拉夫和泰国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四十二天的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了解了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使我们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有了某些新的认识。现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1.四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情况。上述四个国家中以西德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据西德朋友介绍,西德的城市化是从1800年开始的。到1870年,城市人口已占三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西德几乎全国都城市化了,全国没有纯农村型的居民点,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5%,而且都是有技术的,使用机器耕作的现代农民。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同工厂工人和其他非农业职业的人没有多大差别。但西德仍然有农村地区这个概念,这是指那些在该地区没有十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0人、农田森林较多  相似文献   

14.
毛新雅  翟振武 《西北人口》2012,33(3):1-5,11
城市化的实践进程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城市化往往遵循"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或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空间路径而展开。文章对"空间循环假说"、ROXY指数方法、"区域城市化"概念以及"差别城市化理论"等人口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的演绎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结合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特点,文章认为,人口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与研究对中国城市化的道路模式、区域规划以及都市圈与城市群区域人口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新形势下 ,东部发达地区应高度重视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论文以农村生产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上海市郊区为例 ,对与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近年来上海郊区农村社会经济包括城市化虽已取得很大发展 ,但城市化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 ,城镇的人口规模偏小、“分散式集聚”等矛盾也比较突出。论文提出了加速上海郊区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目标 ,并对其可行性作了论证。在此基础上 ,还对近期迅速推进农村城市化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城市化、非农化的动力机制复杂,有共同的作用因素,也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本文选择辽宁、江苏二省进行了农村非农化动力机制的定量比较,为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城市化、非农化的诸多因素和认识各地区的特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及交通建设与耕地占用的关系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于耕地的潜在威胁,当前是国际性的发展问题.“各国和世界领袖人物都公认存在这些问题”,城市化、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同一过程.农业劳力转移通常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二是农村劳力就地实现产业转移或实行兼业化.无论何种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非农业建设与耕地占用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不断转移,城市化与农村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一个特征非常显著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历史阶段可预计持续到下世纪中叶,甚至中叶以后.在1982年和1990年2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人口比  相似文献   

18.
综合,研人类生态系统和生态危机“军事人口学”研究内容初探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中人口对生产力的压迫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学习党的计划生育理论和政策,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70周年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1949一1979)〔中国人自素质与经济发展噪声与人口素质战后人口控制政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试论经济结构与人口转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的若千对比及其启示苏联现阶段的人口研究儿童状况: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增长努力为我国培养人口学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的人口学教学究汪润元苏苹朱向东…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市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目前城市人口已占到世界总人口的40%左右,预计到本世纪末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到全部人口的一半。我国1985年的城市化水平也已达到36.6%,因此研究城市和农村人口性别比的差异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农村,15—19岁这五个年龄组的人口,不久将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抓好对这部分人口的宣传教育,无疑将有利于今后计生工作的开展和人口计划的落实。为了更好地指导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我们深入调查了521例15—19岁的农村人口,看到了以往宣传教育的成绩,更感到了潜在的危机与挑战。一、15—19岁人口计划生育知识教育的效果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