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正确建立城乡政府权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通过城乡资源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协调发展,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要着重走乡镇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袁望冬 《城市》2014,(2):28-32
正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镇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空间、人口、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实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展。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一个整体,城市和乡村是这个整体中的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我国在城乡实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造成了城乡分割的局面。城乡分割的旧体制,阻碍城乡生产力协调发展,扩大了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了日益复杂的城乡利益矛盾。我们进行城乡体制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建立协调城乡利益关系的运行机制,使城乡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得到调节,进而实现城乡利益关系的整合。这个整合过  相似文献   

4.
王良桢  宋言奇 《城市》2015,(2):59-61
城乡环保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需要对理论问题以及实践问题加以把握.基于此目的,笔者试对城乡环保一体化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一些实践层面的问题加以探索. 一、理论探讨 从城乡环保发展历程看,能够提炼出两个理论:一是从“城乡生态分离”到“城乡生态对立”再到“城乡生态一体”是社会发展趋势;二是从“城市缺陷论”到“区域规划论”是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从“城乡生态分离”到“城乡生态对立”再到“城乡生态一体”是社会发展趋势 1.“城乡生态分离”.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要求适度超前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引领与支撑,因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交通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交通运输部的组建实现了城区公交、城乡班线客运由统一部门管理,为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市与区县之间的配合协作,统筹协调城乡客运提供了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统筹安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思全  王蒙 《城市》2010,(7):14-21
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城乡关系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否顺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述了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城乡关系,强调“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灭”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发展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要面临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却日趋明显,因此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泽胜 《城市观察》2012,(4):120-125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边缘地带,也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前沿地带。城乡结合部是其自身模仿、融入城市,以及城市扩散辐射效应嵌入的双向互动过程。本文以上海市x镇为例,探讨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乐昕 《科学发展》2013,(7):21-25
我国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是人口转变与社会发展之必然。一方面,城乡二元的生育政策很难体现城乡公平,用生育政策的优惠来弥补社会保障功能的匮乏这一做法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二元生育政策本身的复杂性增加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成本与困难。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应以城市与农村均实行一孩半政策作为既简化又稳妥的改革方案。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还应配备配套措施,完善生育政策的评估指标,将少生与不生纳入评估范畴,促进城乡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化、户籍管理动态化,还要正确理解人口老龄化,为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从城乡分化的新格局看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城乡二元性特征出现了新的变化,城乡间的同质性及城乡内部的异质性都在增大,从而导致了社会成员分化程度加剧。新的城乡格局不可能再回到旧框架中去,但亦非向西方式的阶层化社会结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的分化属于集团性分化,城乡分化被封闭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内。城市间的差距拉大,出现了城市地方化倾向,城市内出现了组织分化及主要由组织分化造成的个人分化。农村社会的分化可分为高集体化低工业化、低集体化低工业化、高工业化低集体化及高工业化高集体化四种类型。作者认为深化改革就要从调整工农剪刀差入手,逐步取消国家财政对城市的补贴,要容纳农村新生结构要素,给农民以相对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不但要对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更要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有益经验.在城乡各自的改革和发展中,城市经济的改革、发展和乡村比起来又不得不占首要和主导的地位,这是由城市化历史的一般规律、我国“效率优先”原则、城市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和乡村的相对落后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高雪莲 《城市》2014,(7):19-22
正从全球发展来看,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已经实现,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农村已与城市相差无几。这些国家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城市间及城乡间的衔接协调,又注重为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任杲  宋迎昌 《城市》2017,(11):48-53
自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来,我国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拉大.进而,城乡协调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相应地,学术界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阐释、 规律认知、 模式探索、 测度评价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未来,进一步明晰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化认知城乡一体化规律等问题需要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乡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活动能量,他们在给城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青年农民工的越轨问题.笔者拟从社会体制结构及群体心理两个维度对青年农民工的越轨心理进行分析,并希冀能对城市管理体制的改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上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海英 《科学发展》2010,(11):52-77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变的必然过程,也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城乡居民的地位一体化、机会一体化、保障一体化。必须从制度上建立一套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系统,其中,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上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仅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农业的发展需要密切相关,而且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四个率先",以及对于探索转型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需要农村的促进和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旨在建立一种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趋势。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此提上了日程,在历次重要会议中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毕于榜 《城市》2006,(5):39-41
一、城市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一)经济合理原则 不同的城乡之间、城市之间能否建立经济联系,首先取决于它们经济上是否具有互补性.这种经济互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生产要素的交流上是否能以一方的优势弥补另一方的劣势;其二,社会劳动、社会分工有没有使城乡各自形成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和产业结构发生联系,一方的产品能否进入另一方的市场,即劳动成果能否在城乡间、城市间经常流动.经济互补性是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关系在同一区域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城市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郭力君  任云兰 《城市》2011,(8):19-23
众所周知,在工业经济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经历了分散一聚集一扩散的过程:工业化初期,人口和工业疯狂地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机动化的实现及逐步普及,人口和工业又开始从城市向郊区扩散,呈现城市郊区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青舟 《城市观察》2013,23(1):1-1
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原有体制框架下,忽视了城乡有机联系,孤立地进行城市和乡村建设,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才能促进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进而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我们只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才能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发展的大战略。当前,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需要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海南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需求和国际旅游岛框架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出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把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行政一体化作为推进海南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