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代社会不仅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全球风险社会,成为人类生存的悖论现象。反思风险社会,不仅要把握其实践存在论基础和存在的历史条件,还应追溯到全球资本关系和私有观念在全球风险社会形成中的根本性作用。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在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立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发展是扬弃人类生存和发展悖论的根本历史出路。  相似文献   

2.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范畴,关键在于把握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集中体现在世界的二重化上.世界的二重化首先体现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过程中,又同时形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实践同样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的“世界历史”理论对社会发展尺度进行反思,指出社会发展不能遵循单一的生产力尺度,否则会导致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忽视,出现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对立,进而论述社会发展应当遵循发展生产力的客观尺度与人的主体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在社会发展中实现对人的理想生存状况的追求和对现实个人生存状况的改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哲学.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理性主义、近代理性主义.西方古代理性,特别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理性,是建立在实践哲学基础上的客观理性.经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代的客观理性逐步演变成主观理性,如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为代表的绝对理性主义.而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相对理性主义或实践理性主义又实现了客观理性.但无论是绝对主义的主观理性还是相对主义的客观理性,都具有实体性的特点,并存在着理性高于非理性以及二者的二元对立倾向.  相似文献   

5.
权威问题一直是人类关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不能缺少的,它根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权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人类在实践中对社会规律的发现和总结.科学的权威观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是社会规律的表征,是人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人们基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关系状况和思想文化状况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是外在规范性要求和内在规范性认识的统一。社会平等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状况,以社会成员的对立性为前提,以社会民主为保障,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特点。社会平等要以一定的制度规范表现自身并以此为条件,制度对于社会平等的作用,在于能够提供一种独立于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准则,培育人们的平等意识,消除人们之间的对立。制度的人性化和人的制度化的过程,与社会平等关系发展的进程是根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书评的审美特性问题,是书评的基本问题之一。书评美对于发挥书评的认识作用、伦理教育作用、功利导向作用、审美感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特点是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检验书评是否美的标准只有客观的社会实践。我们相信,通过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实践运动,我国的书评水平和图书质量会不断提高,日臻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蓬勃健康地发展下去。一、书评美是书评的基本属性图书评论中的审美活动是主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被写作和出版的图书是客观方面,书评家是主观方面,主观与客观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这对矛盾中,从唯物论的根  相似文献   

8.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这是由实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理论与实践、世界观与方法论、人活动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是由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历程所证明的。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要做到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目的和实际效果 ;必须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必须要有检验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是否统一的标准。我们要坚决反对割裂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性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按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上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黑帮文痞姚文元摭拾历史上最反动的唯心主义者的余唾,公然咒骂“客观第一、主观第二;存在第一、思维第二”的唯物主义原理,是“反动的形而上学”,拼命兜售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主义。“四人帮”大搞唯我主  相似文献   

10.
论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是指同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认识。错误认识的基本类型有:具有片面性的认识,具有表面性的认识,具有主观性的认识,落后于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现实状况的认识,超越于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现实状况的认识。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错误认识,有着多方面的客观根源和主观根源。所以,错误认识是难以避免的。在认识领域中,错误认识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总的说来其作用是消极的,但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用科学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错误认识。我们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真改造主观世界,以求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尽量减少错误认识的产生,并及时地发现和克服已经产生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1.
研究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现代的科学、技术、政治、生产和其他形式社会活动的发展显示了这个问题的异常重要性。实践概念实践是改造客观现实(无论是第一性的,自然的现实,还是“第二性的”,人为的,社会的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远非任何主观活动都与实践相一致的命题,是正确判定实践之认识论实质的必要前提。实践的真正内在属性表现为(1)主体活动和(2)与客体有关的活动。因而实践乃是主观东西和客观东西的统一。从形式上看,实践被来自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本质所决定,从内容上看,它是感性物质的,“直接可感触到的”,客观上产生结果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改革开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发生更大的转变.人们需要转变的观念很多,本文着重谈转变对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对立的认识,树立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既对立又同一的观念;转变只以生产关系作为区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的认识,树立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统一来区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艺术风格美是由独特的内容美(或内在美)与形式美(或外在美)的统一而呈现出来的、在风格上又富于千姿百态变化的美学表现形态。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先天的,还是属于后天的?是属于主观的,还是属于客观的?对于这些美学理论问题,美学界还有争论;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的;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客观的;也有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能够直接改变现实,具有直接现实性,同时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纽带、桥梁。因此,实践是检验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能否坚持这一基本原则是关系我们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的思想保证。本文试图结合建国三十年来的历史经验,就如何做到主观和客观统一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文学特质中一般社会意识性与特殊审美性的矛盾及复杂联系,也由于人们主观认识和把握的不同,决定了文学活动中规律性的两类价值取向:一类是可然性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片面对社会功利性或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另一类是必然性价值取向,它追求社会功利性与艺术形式美的统一。前者有极大局限性,而后者则是最符合文学真义、最完善的文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在时代价值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变化;在思想内涵维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体现为矛盾条件的客观性变化、矛盾因素的共时性变化、矛盾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需要辩证性的理解;在工作方法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问题关切以及弘扬创新工作精神等创新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公平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与效率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本质上要求而且可以达到高度统一;而平等是一种道德理想乃至幻想,与效率间的矛盾是价值与事实、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背离造成的。由于主观不能达之客观,平等与效率二者不可兼得。当前阶段应坚持公平优先,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与此同时,兼顾平等,为增强社会凝聚力提供道义基础。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信用机制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用机制是人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主观上诚实守信和客观上按约偿付相统一的经济运行方式,它创造了现代社会发达的信用工具与信用交易方式,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是市场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启动器和润滑荆.因此,信用机制深深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之中.  相似文献   

20.
阶级、阶层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基于财产、地位等的区别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既具有客观基础,又由于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方法而具有了主观性。正是由于这种主观认识、理解的差异,造成了人们在社会制度发展上的对立和冲突以及自身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没有或不愿反映社会分化的现实,统治者力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现实。事实上,只有使意识形态符合阶级、阶层发展的实际,才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在稳定协调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