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中国画在世界艺术界具有独特而非凡的成就,它的发展和西方绘画相比更具有发展的继承性。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中国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来适应时代带来的不同的欣赏水平和要求,并在其中得到发展和丰富。继承传统文化艺术是为了现代文化艺术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在艺术上,民族性就是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审美形式在艺术活动中的统一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艺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总是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的政治斗争,而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努力反映劳动群众如火如茶的斗争生活,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从而激发人民的斗志,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短篇小说《长长的谷通河》却反其道而行之,肆意歪曲生活,丑化群众,为林彪右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扬幡招魂,是一株彻头彻尾的大毒草,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3.
前言二人台音乐是我国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之一,它在音乐、舞蹈以及表演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成就,而且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百年来,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时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在内蒙西部、山西西北部忻县地区、河北张北地区一带代代相传,几乎是家喻户晓,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定的艺术,来沅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又通过形象,具体地反映生活。 社会主义的艺术,是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观察和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并对人民群众起着鼓午和教育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书法艺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较多的艺术手法,概括了从周代初年到春秋战国中叶五百年间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和各阶级、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在《诗经》中《国风》的成就最高。它多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宋代的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诗集传》序)十五《国风》从不同的角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出于里巷由群众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把劳动生活和爱情生活自然  相似文献   

6.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则故事现在已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了。它的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今天读来的鲜明的现实感,使它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的流传。而它的鲜明的主题思想又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理念的形式存在的,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力作,它们同是描写爱情这一题材,在戏剧史上都有较深远的影响。优秀的文学剧本,不仅能供舞台演出,而且也有较高的文学阅读价值,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读者共同欣赏,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状况、阶级关系、社会思潮、民族风貌的反映。每一个作家的艺术总要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它不但基本取材于本民族的生活,反映本民族的情感,心理习俗、兴趣爱好,还在艺术形式上受到本民族文化传统、欣赏习惯的熏陶,为本民  相似文献   

8.
音乐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它也是反映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视作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重要组成元素。《和谐中国》、《国家》、《和谐大家园》、《江山》、《蓝天》等歌曲就是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涌现出的反映时代、引领时代、深受大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民间木版年画,是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一种艺术样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题材广泛,种类繁多,表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中可以看出,它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且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纯朴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松游小唱》的"小唱"唱词艺术,深刻反映了川西地方川剧对改造古典诗歌艺术的影响。本文从文本出发,分析了《松游小唱》在内容题材、艺术手法、雅俗结合、生活意蕴等方面和川剧的共鸣之处,说明了传统戏剧有着对古典诗歌改造的功能,而且不仅是戏曲对古诗的改造,同时这部长诗也是将民间小唱艺术和古典诗歌相结合的重要尝试。诗人的这一次尝试,说明了在晚清社会将变的现实面前,诗变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语丝》周刊第五十七期发表了林语堂的文章《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提倡不打落水狗的“费厄泼赖”精神。这正是敌人求之不得的足以麻痹革命者的腐蚀剂。伟大的战士鲁迅,为了驳斥这种错误言论,肃清中国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的中庸思想在人民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揭穿敌人的反动本性,及时于当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不朽的论文,发表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一期上。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为了解决文艺与革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了推动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发展,曾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原理,深刻地论证了革命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作家必须自觉地深入生活的口号。他在《讲话》中,不止一次地反复强调:“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经过四十年革命文艺的实践检验,证明这一论断是科学的、正确的,是促使作家和群众结合、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话》发表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但是,它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褪色。究其原因就在于毛泽东不仅是以政治家的身份,而且还站在哲学家、思想家的高度,以辩证的艺术眼光观照文艺,用辩证思维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这是《讲话》获得超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讲话》中,毛泽东对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批判地继承与创新,文艺的普及与提高,作家的思想感情与创作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辩证的论述。作为一个政治家,毛泽  相似文献   

14.
1950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上所发表的作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崭新的时代、崭新的生活和反映新的时代的人物。文学批评特别重视对文学的社会批评、思想批评的功能的强调上,相对来说,对审美批评的功能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整整五十周年了。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光辉文献,它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著作,系统而精辟地阐明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方针、理论和政策,教育和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在精神上武装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文艺战士,使他们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与群众和时代相结合,走上了运用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谚语风格说     
俗话说:“泉水最清,谚语最精”,在民间文学中,谚语是最短小精悍而又富于哲理性和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知识、体验的总结,是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好的谚语,一般都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事物或某一事物某个方面的客观法则,有群  相似文献   

17.
玛拉沁夫是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二年一月,玛拉沁夫的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在《人民文学》以头条位置发表后,一举震惊了文坛。《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及《新观察》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称赞它是我们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篇反映内蒙古草原人民斗争生活的优秀小说。《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它“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力量,用新的伦理观念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应该说,这个评价是鼓舞人心的。在创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的时候,玛拉沁夫只有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846),以活泼多样的形式,鲜明生动的形象,通俗流畅的语言山,和谐流美的声韵,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它从各个方面揭露和抨击了当时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现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和悲惨处境,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它象一面镜子一样映出了中唐时代的社会面貌,并以其独特的异采,辉耀着整个唐代的诗坛。  相似文献   

19.
真实性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标准。文学的真实性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其根本内涵是真实地反映现实关系。历史主义要求观察历史现象,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这场有千百万群众参加的历史性变革,艺术地反映了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塑造了一大批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的农村新人形象,有的还达到了艺术典型的高度,向人民大众提供了一幅幅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段实践的历史画卷,它的重大思想艺术价值是不应该否定的。文艺评论要改变从主观出发的批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才会激励文学家贴近现实、深入时代的生活大潮,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它的产生和形成,距现在约有一千四、五百年了。它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