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共产主义计划经济有相同的一面,都是社会对生产进行自觉的有计划调节。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不同。共产主义计划经济建立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因而“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的基础上,是集体财富“充分涌流”和单一全民所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而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则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长期并存因而必然保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之上。第二,对象和内容不同。未来共产主义计划调节的对象和计划的内容,是产品经济。而社会主义阶段计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把“全民所有制”划分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或称为“不完全、不成熟的全民所有制”和“完全的、成熟的全民所有制”两种,而前者实际上就是指“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后者则是指“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这些同志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划分、就是因为这些同志已经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许多不同点.例如,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尚未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只能是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是一主一从,一正一反地相辅相成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但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受商品生产条件制约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基础的。资本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取决于市场价格的高低和利润的大小。价值规律对生产超着直接的、盲目的调节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调节作用具体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二)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但由于还存在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因而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存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固有的经济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的存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不是不依赖周围的经济条件而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经济条件密切联系中发生作用。在各个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着特有的经济规律的体系,价值规律的作用总是与这些特有的经济规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还保留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这是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告诫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并且对消费品的按劳分配,还设想采取“证书”即劳动券的形式来实现,不再采用货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根据同书另一地方讲到的是指占有“一切”、“全部”生产资料)。这就是说,一旦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即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意义,认识更为深刻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生产资料是商品,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等一系列问题上,已经没有很多争议了。但是有些同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之外的东西,认为充分利用价值规律会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是与计划经济相矛盾的。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必须突破,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明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既然社会主义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继续发生作用。这种作用,我们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因为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要求,任何企业都必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的新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关系到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学习中的粗浅认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以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所谓共同占有就是劳动者联合占有,共同使用,它绝不允许某一小集团,更不允许个人侵占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靠什么来进行调节呢?过去,传统的看法和做法是靠计划来调节,即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计划机关制定统一的、包罗万象的计划,整个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单位都得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市场只起一点补充的作用。这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为或基本上看成为产品经济的结果。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以后,有重大突破,承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发生作用,承认了计划要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斯大林同志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商品流通中有调节作用,在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因而对市场的作用还是重视不够的。一句话,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是不彻底的,还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框框。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调节理论,就必然是靠计划来调节,而计划同市场的关系也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货币存在,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场合,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发生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高级形态的商品经济,即:现代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是商品经济,因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而且作用更加明显,更加充分。第一,对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无锡举行的全国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讨论会后,我国经济学界的许多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基本上肯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单位,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关系,多数人还突破了生产资料产品不是商品的框框,认为生产资料产品也是商品,并进而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我国多年来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实践来看,是否承认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性质,不仅是关系着能否按客观经济规律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能否建立科学的生产资料流通的经济体系(物资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国广大的物资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既然社会主义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要在社会主艾经济中继续发生作用。这种作用,我们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法学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曾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国营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十分有益的。在探讨中有人认为,“在全民所有制内部,企业也是一个层次的所有者。”①另有人认为,“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后,还必须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对生产资料有一定的所有权。”“企业所有权的存在是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属性的反映。”②还有人认为,国家和企业都具有对财产的权利,“这种双重财产权就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企业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③我认为这些看法虽有一定的见解,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否定了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否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这一根本原则,因而不能充分揭示国家所有权的本质特征,必然会影响妥善解决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问题,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因此价值规律仍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但是,社会主义的商品同资本主义商品有本质的差别,是“特种的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同私有制经济有很大区别。不掌握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就不能很好地利用价值规律。多年来,陈伯达、林彪和“四人帮”制造了种种谬论,混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根本区别,也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把价值规律看作洪水猛兽,既想消灭商品生产,又想消灭价值规律,结果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一次历史性惩罚。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伟大长征中,党中央号召我们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为此,不可不对价值规律的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规律也就是价格规律。列宁说:“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价值是价格规律,即价格现象的概括表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作为商品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必然起作用。因此,实行正确的价格政策,正确制定价格体系,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就是在国民经济中,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同时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为补充的经济形式。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毛主席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毛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商品制度及其价值规律的作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企业经营者收入中,包含着部分风险补偿。”本文就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风险问题谈点粗浅意见。经营风险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的好坏,最终是要通过市场来检验的。通过市场,由于价值规律及竞争规律的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带来一定的风险。经营风险是由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引起的。商品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愈高,所形成的风险就愈大。社会主义经济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于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实质上是商品,它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实质上是商品交换关系的问题,经济学界经过反复讨论,认识已趋于统一。但对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充分地论述。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劳动的二重性质,对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的商品性质进行一些探讨。马克思曾经预言,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未来社会中,由于个人劳动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出现,人类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将消失。不过马克思又认为:“以集体生产前提,时间规定当然照旧保有其本质意义。”“时间经济以及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仍然是以集体为基础的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还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会在下  相似文献   

20.
一、公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经典作家们认为公有经济中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劳动者成为全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主人,整个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力当然也不是商品。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者对社会进行义务劳动,劳动者所需最低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虽然认为社会主义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且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