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共同纲领《共产党宣言》,明言谔谔地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的章程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些话虽然都用词不多,但它们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共产主义运动同其他一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一致性的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有力地批判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论述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而且为我们党指导抗日战争的根本战略思想,即把抗日战争引向人民革命胜利之途,提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依据。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弥漫于整个学术界的"文化热"给文艺研究者许多启迪,启迪之一就是应该将古典艺术研究与传统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不甚了了,便绝难达到对古典艺术特性的深透领悟.这里,笔者仅就二者基本精神与基本特征的一致性谈点管窥之见.一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范畴,它包括了人类活动的方式和产品的全部丰富性,通常人们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二分法来涵盖文化总体.苏联的一些哲学家、美学家如卡冈,则将文化分为物质层次、精神层次、艺术层次三个部分.实际上,区分为物质文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近现代世界哲学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但是,自从恩格斯揭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论者多认为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其哲学体系是保守的。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在这里存在着一个尖锐的矛盾:内容和形式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对立的统一,是违反事物存在的逻辑的。本文一反百年成说,揭示出这个矛盾。它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由辩证法构成的,其辩证法势必扩展为哲学体系,二者有机地结合为统一整体,是一致的;其辩证法和哲学体系都具体有二重性,都有革命方面和保守方面,这正是黑格尔辩证法和体系一致性的表现。文章进而指出,过去人们之所以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有革命而无保守性,其哲学体系有保守性而无革命性,是因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革命地改造过的辩证法看作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我们要: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体系的一致性,必须区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的中国,要坚持爱国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因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必然;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感与道德感的一致性段虹审美感与道德感的关系问题,从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天然联系。美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美的事物被人接受的前提首先它应该是善的,美与善起初是统一的,即美就是善,善就是美。反映在人类思想中,美与善,美学思想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党的十三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而得出的一个精辟论断,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赞同。但对这个根本标准的理解却见仁见智,甚不一致。有些同志甚至认为坚持了生产力标准就不好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不好再谈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了。这完全是一种曲解。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是相悖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前人已经造成的物质基础上去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必然不断前进。这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恩格斯、列  相似文献   

8.
弓玉彬  郑红 《理论界》2003,(4):64-64
近代自然科学高度发达,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主要表现为:(1)自然科学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趋狭窄。不仅在学科规模方面,文理科的发展极度不对称,而且在教育思想方面,科学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也压倒了传统的人文教育。(2)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和隔绝。在专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与之相对应,文科学生又普遍缺少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从而造成“…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潜意识与民族文化王家忠民族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心理现象,属于社会潜意识的范畴。民族潜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定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民族潜意识研究,对于民族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潜意识与民族潜意识社会潜意识问题最早是由西...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期,我国出现以天赋人权论为基础的民权思想,维新运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人士均认识到民权思想的薄弱和专制制度的重压是中国积弱之因,他们都批判封建主义和封建文化,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在议院制度与民主启蒙、平等文化与自由、批判“三纲”等问题上维新派人士则持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既是开拓创新的事业,也是艰巨复杂的工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大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性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任务、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二者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医疗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各个因素的影响,医疗环境与社会环境具有一致性。当前的医疗改革往往强调医疗环境的改善,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各个因素对医疗环境的影响。要实现目前医疗环境优化的整体目标,既要看到医疗环境本身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医疗环境的影响,医疗环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目前社会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我国民族学界在讨论民族学研究的重点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部分同志认为,重点应该是民族的产生,民族的消亡、各民族的社会形态等;而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应该是民族间的关系,新的民族的产生、旧的民族的消亡,文化交流对于民族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除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外,主要则由于概念不清所造成的。因此,我认为,应该把民族和单一民族的概念严格区分开来,分别加以探讨,才有助于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民族自然观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民族深爱着自然,对自然充满高昂的情趣。在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独特的自然观和民族文化。日本民族十分擅长感情的流露,这种感情富于变化。在感情变化的瞬间又包含着突发性,同时,隐藏在反抗和昂扬的娴静之中,即冷静中的激情,战斗性的淡泊。这便是日本民族文化性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也都要发展进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传统和民族进步问题,既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探讨研究这个问题在当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分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 柳亚子先生的好友,南社著名诗人作家苏曼殊,在他生前死后的百年中,广为流传的别号是“情僧”和“风流和尚”,见之于解放后的某几部文学史,则是带贬意的“鸳鸯蝴蝶派”.这在还须“继续反对”“封建主义”的时期,一提到“多情”“风流,必想到“堕落”“淫荡”,无“好影响”和“积极作用”,致使苏曼殊成为“犯忌”人物,荡墓毁塔,不得占西湖一角,实不足奇.苏曼殊确乎“情僧”.柳亚子先生有言;“关于性格的,我以为‘多情善感’四字,可以包括曼殊一生.再简单一点,可说是‘多情’两字……还有桐荪信上讲:‘他少年时本是  相似文献   

19.
爱是人类自身及其生存世界的一种普遍关怀的思想情操及相应行为,爱内蕴为思想情操,外显为实践行为,具体表现为理解、关心、体贴、呵护、帮助、给予、宽容、责任等;爱的本质则是融合贯通在人类思想情操及相应行为中的普遍关怀.科学地揭示爱的定义和本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实质,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本质或其实在的重点的内容。这两个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进行了多次讨论与探索。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剖析有关民族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