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有位朋友在一个单位担任主要领导已经两年多了,没听说有什么政绩,领导水平也没见有什么长进。最近在一次聚会中我发现,此君唱歌跳舞的水平有惊人的提高,不仅早已摘掉了“歌盲”“舞盲”的帽子,甚至可以与专业水准相“匹敌”了。我惊奇地问:“你老兄这‘两手’是什么时候练的?”他神秘兮兮回答:“不瞒你说,熟能生巧,我这可是受过专门训练的。  相似文献   

2.
疑似绯闻     
<正>我在一个清闲的市级局上班,二十年混过来,竟然连个副处级也没捞上。上次,一个副局长提拔走后,本来我挺有希望继任,但事与愿违。据说,领导们对我的工作是给予充分肯定的,但班子成员投票表决,我的得票数却最低。结果,那顶副局长的帽子落在了别人头上。我倒无所谓,但我的那些老同  相似文献   

3.
坐在大厅吃     
正我去给一个老领导拜年,老领导很客气地接待了我,安排我在单位食堂就餐。准备走时,老领导说,你烟瘾大,给你弄几条烟吧。于是老领导坐着我开的车出了院子,我以为到商店去,可转了几圈,却到了一家酒店。我有些纳闷,老领导一脸神秘:你别管,进去便是。  相似文献   

4.
帽子杂说     
正曾读杂文家陈四益先生所写《"帽子"臆说》一文。在该文中,陈四益先生指出:今天的青年人,已经不大知道什么叫"帽子"了,即或知道,也很难掂量出它的分量——当然,我这里说的并不是穿衣戴帽的帽子,而是历次政治运动所制造出来的形式多样、尺寸各异的政治"帽子"……的确,笔者就曾亲闻小说家邓友梅讲的真实故事:在一次国际笔会上,邓友梅说自己曾是一个戴帽分子,被戴过帽子。一位外国女作家便问:"你戴的帽子暖和、漂亮吗?"邓友梅说:"既不  相似文献   

5.
回顾篇 双星30年和汪海的30顶"帽子" "我30年戴了30顶帽子",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时,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幽默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并解释了他30项帽子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摊上大事了     
正当局长在大会上念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将"荼"误念成了"茶"时,台下立即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声。局长的脸红了,办公室王主任的脸黑了,新来的小张秘书的脸霎时白了。小张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果然,一散会,王主任就传唤了小张。王主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今天的事,你马上写个深刻检讨,一千字以上。""我又没写错,是领导读错了。"小张不甘地低声辩解。"你的意思是领导错了?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词让领导出错,就是你最大的错误!"王主任的话很绕口,却绕出一个真理。小张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青年人,已经不大知道什么叫“帽子”了,即或知道,也很难掂量出它的分量——当然,我这里说的并不是穿衣戴帽的帽子,而是历次政治运动所制造出来的形式多样、尺寸各异的政治“帽子”。土地改革时,有“地主”、“富农”;反胡风时,有“胡风分子”和“胡风骨  相似文献   

8.
最初的陪酒是件光荣而且骄傲的事情。比如说你刚分配到一个单位,上班伊始,就被领导点名,一起去陪同客人喝酒。这说明,你是被领导看重的,你会很骄傲地对朋友夸耀,心中有一种自豪感。后来你就会和我后来的感觉一样,感到累,感到无聊,感到厌恶。有一回,我的领导叫我先行去酒店订好房、点好菜。对于规格,他暗示我“从简”。我想我还算得上是个聪明人,知道“从简”的意思。可是客人来了,一落座、上菜,领导就虎起脸,朝我吹胡子瞪眼儿,大骂“怎么搞的”、“如此简单的菜饭”。我还未尴尬,客人们先尴尬了,齐声说:“没事,没事,够丰盛的了。”领导这才…  相似文献   

9.
正为何你一开口就冷场?为何听你讲完我就只能无语?因为你的表达方式指向"解决问题"。这种认知伴随着焦虑,因此需要各种手段去消除这个焦虑。在这种思维下,问题→解决,话题就关闭了。如果你喜欢看综艺节目,会发现综艺节目搞笑的手段是制造"笑梗"。比如《奇葩说》,高晓松的脸大就是一个梗。最近一期讨论男女分手,说分手时甩你一脸钱,你捡不捡?高晓松就说:"我不用弯腰捡啊,我脸这么大,一甩过来,脸都接住了,一张也不会掉地上。"  相似文献   

10.
不适应     
二十多岁,我刚入机关,见有些人见到领导就一脸谄笑,左右逢迎,溜须拍马,无所不为,我不适应。我觉得这些人怎么活得如此低贱,没骨气,没出息,丑态百出,让人鄙视。三十多岁,在提拔关键时期,见有些人今天找人,明天请客,通路子,拉选票,赤裸裸地运作,我不适应。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办公室主任老宋挺犯愁的,新来的领导是个铁面无私的人,整天板着个脸在局里踱来踱去,踱得局里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心慌起来。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不能等领导把火烧出来啊!局里的人都来找老宋商讨对策,老宋想了想,说,只要领导生病,就万事大吉了。多年前局里也有过这样一个新领导,有次他生病了,局里每个同事都跑去看他,把领导的心都看软了。老宋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2.
在军官队伍里,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干部,但我很“不自量力”,很爱看领导们爱看的《领导科学》。自1998年与《领导科学》相识以来,在她的帮助下,我在思想上、工作能力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因此从一个团机关调入一个大机关工作。可以说,《领导科学》使我受益颇丰。一是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应责无旁贷地为领导当好“参谋”,可我过去往往是不敢向领导提建议、出点子,也想不出好点子,拿不出高招。偶尔提出那么三言两语,也往往把握不住问题的要害,仅局限于对事情表面现象的“品头论足”,自然,这些点子不能被领导采纳。但自从结识…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5则     
正手头有点紧青年问禅师:"我有很大的梦想,如果实现了,这个世界将再也没有纷争。但是我需要很多钱,大师您能帮我吗?"禅师拿出一顶小孩的帽子和一双小孩的手套让青年戴上,然后问:"你有什么感觉?""手、头有点紧。""我也是。"  相似文献   

14.
尽孝     
正领导的妈死了,领导哭得很伤心,我也跟着领导伤心了好几天,因为我是全程陪着领导操办丧事的。丧事过后,领导表扬了我一番,说我这个副局长当得有水平,是下届局长的最佳人选。我说:"哪里话,还不是全仗领导的培养呀!"领导又正儿八经地问我:"有老娘吗?"我一惊,说:"有,在乡下。"领导说:"那好,我放你一周时间的假,你回去好好陪陪你老娘,尽尽孝道。"我说:"不用了,我老娘好着呢。"领导不高兴了,冲我嚷道:"难道还非得  相似文献   

15.
正领导者是单位内拥有最多权力资源的人,其个人风格对单位的制度、氛围、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单位的状况也是领导的"一张脸"。因此,领导者尤其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在工作中不能简单地由着自己的个性去作为,必须考虑到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16.
勇气     
莫言 《领导文萃》2014,(12):100-100
正几年前,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对面来了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昂首挺胸,从仪仗队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前恭敬肃立。年轻的时候,我也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像话了。但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都说,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很难相处,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行就不行了。其实,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尤其是那些只注重埋头工作、不善于语言表达而又不喜欢迎合领导的下级,就更难讨得领导的欢心,上下级关系就更难调适了。我就属于这样的人。正是我性格上的原因,我在从政的道路上有许多难以言表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有得有失,有喜有忧,有苦有甜。我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就像天气一样,有阴有晴,有时是毛毛细雨,有时也是大风大雨。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我的“仕途”。尽管有些领导不喜欢我,我仍能坐稳自己的位子;尽管我受了许多委屈,但是领导最终…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领导文萃》2008,(24):78-78
在一个轻松的场合,一个女孩双手举着酒杯向我敬酒。 不需要看她的脸.也不必去推敲她的内心,就凭这双手,我就读出了修养、尊重和真诚。  相似文献   

19.
请示的学问     
牟丕志 《决策》2008,(4):60
学会向领导请示工作是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门必修课。请示工作不仅仅是机关工作的一个运行程序,更是维护领导权威、体现领导地位的重要环节。一个人在机关工作,如果不学会请示工作,那就是蛮干、傻干,一辈子也出息不了。我在机关工作多年,已经当上了局里的中层干部,我最重要的一个体会就是,向领导请示工作的学问太大了,真是一辈子也学不完呀。  相似文献   

20.
她是一个孤儿,只身来到了巴黎,在友人的资助下开了一家帽子店.她低价购进了一批过时、滞销的女帽,把帽上俗气的饰物统统拆掉,改成亮丽的新式帽子,透着时代的气息.她亲自为顾客示范帽子的戴法,一反常态,把帽子前沿低低地压在眼角上,显得神气非凡,这种新款的帽子很快成为巴黎妇女的最爱.这个女孩就是卡布里沃·香奈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