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促进应用型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的实用型人才,提出产教融合下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策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高校教学特征,明确应用型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实践导向与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特征。同时,探究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从教学、产业角度深入分析产教融合的内涵。结合相关理论要点,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明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需要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就业支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以及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产教融合下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策略,以期促进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已步入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印发,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给予了明确规定。如何构建一支德能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则成为了高职院校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才智.人事人才》2019,(33):166-16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开始向现代化方向转型,促进校企合作可满足社会生产人才要求,还能促进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本文将结合产教融合特点,提出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高校课程对接、双方利益平衡、完善合作制度等策略,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四个参与主体(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双师型”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四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在“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当中,政府的积极引导、高职院校的激励促进、企业的技能支持、“双师型”教师的主动参与,都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为“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政府引导不畅、教师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本文基于中职机电专业课程状况、教情、学情等方面现状,推出产教融合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实施此教学模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提高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为“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供有效保障。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应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来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加以优化和完善,在逐步构建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同时,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高校外语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对高校外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通过对高校外语教学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外语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新时期外语教育的新要求并对当前外语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韩语专业的建设与实践,需要顺应市场的需求。产教融合是应用韩语专业建设与实践的重要模式,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存在软性条件不理想、政策制度不健全、供给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针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韩语专业建设与实践存在的问题,采取强化教学条件、完善相关制度、调整专业布局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平面设计基础上,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势下,紧跟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生的新经济形态的最新趋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卓越工匠价值塑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江苏省数字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为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向数字文化创意产业、AR人工智能等高端岗位群,培养能以数字赋能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研究、创作、实践、传播和服务的“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智慧工匠人才,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关注的重点。为此,本文将基于产教融合机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新的社会背景下,当前人力资源发展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要求不断加强产教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人才和产业的创新。面对这种发展形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地,要积极分析改革形势的发展,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光电产业得以飞速发展,对于光电相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进而对光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创新光电特色高等人才培养机制也逐渐成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分析吉林省在政策、企业、学校三方面对光电特色高等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出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本文对于加快高校转型,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光电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湖北省品牌专业汽车营销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实践,对汽车营销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团队与师资建设、教学资源与实践保障、专业创新发展与产教融合等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建设与改革的建议,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机制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才智.人事人才》2019,(28):162-16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将会井喷式爆发,转型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确保高校自身在转型过程中能够不断发展,进行产教融合教育是最有效、最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教育成为教育生态学下的一种新教育生态系统,生态链稳定的生态系统才能健康运行,在产教融合教育这条生态链上,学校、企业两个生态主体应形成互利共生体,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系统信息流保持通畅,各环节紧密相扣,才能建立起长久、稳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链,当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真正有机地衔接起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就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关键要素,即课程思维模式的几个方面,对于促进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推动地方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褚笑清 《人才瞭望》2017,(20):66-67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学校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必须实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产教融合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对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人才道路,切实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起点,对原有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规划、教学讲授与社会实践、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双创"时代产教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理念、创业能力与课程教学之间相互作用、整体协同效应,从而解决原有商科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五育”融合具有典型综合性特征,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落实中,“五育”融合理念体现得尤为突出。立足“五育”融合视角探讨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意在充分了解“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优化解决措施,提高“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力度,优化高校劳动教育质量。通过实践分析,“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需通过明确劳动育人目标、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丰富高校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加大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力度,积极提升高校劳动教育质量,有效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高职英语课堂文化重构路径,在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时,应将当地的企业文化精神、优秀企业文化制度以及特色文化合理的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在给学生收集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制度、企业特色文化相关案例的同时在开展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时,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参加报考,招生规模扩大到100多万人。产教融合符合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有技术有文化的新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不单单培养了人才,更是促使社会建设向前发展迈出了有益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对于现阶段高校外语教学的资源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理论与方式,深入研究高校外语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本文就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简单的介绍了高校外语教学的资源建设的特点,重点探讨了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