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才智.人事人才》2019,(35):206-207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发挥高校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促使课程思政化进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和手段。本文以"移动终端软件设计"课程为例,探索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从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深入研究如何将思政课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通过创新思政教育理念,转变思路,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外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大思政”教育的有效举措。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面临着部分“双创”课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方法实施合理性欠佳、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标准仍不明晰、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氛围有待优化等问题,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存问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方法路径,对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授课质量与思政素养、优化课程建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占据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和占据日常思政第二课堂主阵地的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关键主体。本文在深入分析以上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多元经济发展形态的形成,使得大学生德育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多元信息的迅猛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构建课程思政与艺术素养协同育人模式是提高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必要选择。构建课程思政与艺术素质协同育人体系,既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也要以艺术课程为主要平台,基于此,本文对两者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进行论述分析,旨在深化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融合,达到学生艺术素养全面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5.
《才智.人事人才》2020,(6):186-18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2017 年教育部 43 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可以从优秀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兼职辅导员"。本文以笔者所在中国戏曲学院设立学生兼职辅导员为例,探讨设立学生兼职辅导员的重要意义,分析学生兼职辅导员在思政工作存在的优缺点,探索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兼职辅导员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俄语》课程是培养“专业+外语”复合型国际化俄语人才过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是开展新时代高校俄语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文化自信视域为背景,提出构建新时代高校俄语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三条路径,即“以教师为育人主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大学俄语》教材为内容主体的课程思政‘二次开发’、混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实践”,结合教学案例展开具体讨论,以求不断优化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推行“四史”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政治任务的基本政治要求,更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关键举措。高校思政教育同“四史”教育联系密切,二者本质属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契合度较高,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鉴于此,本文应从课程化、活动化与立体化等维度入手,助力“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基于多元化的媒体平台构建课上课下思政引导一体化空间,创新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简化课程思政的流程,达到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效果。本文分析新媒体对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重要影响,高校新媒体环境下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达到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强调两者协同合作、资源信息共享,积极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大师资、大平台,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作用。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以课堂教学启智育人、以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以“双创”实践守正创新,建设有组织有实践的大思政育人平台,多角度开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发挥最大的育人实效性。同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可行性、协同方式和育人效果,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促使协同育人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加强协同行动力,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探索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从辅导员视域而言,当前高校在“一站式”社区育人中面临着主要育人力量单一、各部门职能发挥不足、学生宿舍环境差异较大、聚焦学生实际不够等问题。基于此,应聚焦思想引领、推动全员育人、加大社区投入、抓好学生成长各阶段、构建学生成长多维空间、依托辅导员工作室等,开展“一站式”社区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既为创新创业课程“三教改革”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又可以提升育人成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举措。文章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打造一支队伍、搭建两个平台、厘清三条主线、完善多元评价”的实施路径,旨在构建课程思政闭环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与纵深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思政”是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是构建“三维”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深入研究“生活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实践路径,探索其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活思政”以生活为主线,在鲜活的生活事迹中实现思想引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实践教育为方向和基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生活思政”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深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大背景下,无论是教师队伍的改革还是实践探索的经验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于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还不够成熟,如何优化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规范机制是当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难点。本文根据职业院校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结合职业院校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探索高质量拓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制定职业院校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框架,探讨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产生有效关联,协作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师参与度;构建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职业院校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创新,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提升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必然之举。关键在于明确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领航地位,发挥思政课的领航作用。高校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了“何以必要”的问题。思政课能够领航课程思政,是由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所决定的,回答了“何以可能”的问题。构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方法引领、师资队伍引领于一体的现实进路,回答了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教师需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从多维度、多渠道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得思政教育如花在春、如盐化水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中思政评价部分,思政评价与专业课评价相结合,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开展新一轮的改革工作,以此推动思政课程符合新时期育人需求,并能够有效应用网络媒体与平台构建新的思政育人体系,推动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线与措施。从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出发,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专业教学贯穿大学人才培养始终,是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载体,亦是思政教育的必由路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以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为例,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目标的达成,积极探索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向同行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从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厘清思政教育建设思路,以思政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改革创新思政育人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培养仁心仁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高校的根本职能。这也就要求医学高校进行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既保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又需要保证各专业各课程之间思政教育的全覆盖。本研究课题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下,抓住专业的育人“主线”,形成了课程育人“主体”,精准融入了本课程的思政育人“话题”,借助课程思政资源库,进行高职医学混合式“金课”建设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要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之中,有助于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食品专业课程思政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以专业课程思政和案例研究为着眼点,总结现有问题,并以《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探索融入方式和多元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旨在为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全面加强高校思政工作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更是高职院校育人体系转型的重要命题。将“三全育人”理念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更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优化的现实要求。本文主要对“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创新意义及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劳动教育的与时俱进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