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它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先学后教"。本文以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智慧课堂为例,对基于超星学习通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试点项目的研究和实践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为充分的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其他课程构建智慧课堂提供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我国教育将信息化作为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未来方向的引导。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推动产业信息化在全球快速蔓延。计算机、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技术工具,愈来愈多的企业已得益于信息化的快捷、高效和便利。同时,借助信息网络进行在线学习(E-learning)的电子化培训技术也日趋成熟,并逐渐成为企业集团提高员工素质,发掘潜在人才资源的手段。企业需要在线学习(E-learning)日趋成熟的网络技术有可能使网络教育在企业集团内施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如今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世界各地的大专院校已纷纷利用互联网络开设了各种形…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英语数字化教学及其资源日益受到师生们青睐。本文,在对中职生英语学习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字化资源定义、应用的有效性,及其展开进行剖析,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宁 《人才瞭望》2017,(4):67-6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倾向于数据化、信息化、学习需求的内在化等诸多方向发展,与传统行业时代相比,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形态更具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为了促进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社会正在形成。互联网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新世纪的教育离不开网络,校园网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成长,信息化则是谁都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将现代技术用于英语教学;进入90年代,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学习信息化应用开始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站开始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学习资源。网络化互动式教学发展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职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对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有益的补充,极大地提升了高职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走入教学课堂,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时代背景的支持下,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焕发出巨大活力,颠覆着传统教学模式。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信息化技术在利用机遇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安全等威胁,其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负作用。本文基于SWOT矩阵,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方面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移动特性使学习行为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场所,网络已经占据了学生主要的空间时间,对网络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网络学习改变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提高了师生信息化水平,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也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管理理念更新,推动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赶上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的新潮流,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张倩 《人才瞭望》2022,(1):56-57
我国社会发展持续推进,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拉近,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我国的发展开始迈向人才强国、制造大国.信息技术也在不断丰富各个行业、改变各个行业,切实加强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高校结合信息化技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也能够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积极融入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本文分析了电子阅读对图书馆的挑战,然后提出了高职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赵冉 《人才瞭望》2007,(10):76-77
一、电子化培训概念 电子化培训(E-training)或电子教育(e—Education)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将音频、视频、动画、文本以及交互式材料综合起来,帮助每一位学习者以最适于自己的速度高效率学习的教学技术。电子化培训解决了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它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在信息时代帮助人们高效地获得适用知识的利器,成为知识型企业培训员工成功的基石。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电子化培训提供了新的平台,使电子化培训正在超越CD-ROM的形式,走到了互联网上,它利用了新媒体的所有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特别是以线上与线下互融为标志的学习共同体打造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浪潮。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共同体的打造中,以共同体概念指导教与学系列活动。教师与学生既是共同体的打造者,也是共同体的享用者,而这就是共同体的价值和魅力。本文以课堂共同体的打造为例,探讨立足课堂实际的共同体有效打造策略。深入分析教师在共同体打造中的责任,以期优化共同体打造环境,让共同体服务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真正让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在疫情期间,许多院校利用了教学互动平台开展了线上教学。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否实现深度学习呢?当前的教学互动平台是否能真正满足学生的深度学习需求呢?教学互动平台应该如何优化呢?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江西省高校的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大学生深度学习现状和教学互动平台使用现状,进而提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互动平台优化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网络稳定和信息安全;优化教学互动平台的功能,提升学习体验;加强培训和管理,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孙云龙  姜仲秋 《人才瞭望》2016,(14):232-233
红色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蕴涵着经过血与火洗礼过的优质德育教育资源,具有时代价值.肩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将其精神融入到德育教育课程建设当中,结合高职学生特有的文化认同心理机制、学习特点等,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广为接受的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教学、到地方红色旅游景点内开展实践性教学、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建设校园环境以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指导学生创建红色社团推动合作型学习,最终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到达德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深入发展使企业运行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获得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领域的改革逐步过渡到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主的竞争模式.面对传统资源在效能和价格方面的优势逐渐丢失的情况,电力企业只有凭借信息化手段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取得企业产出成果的最大化,才能实现良好的蜕变,继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笔者以信息化条件为背景来探讨实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技术驱动下的海外引才引智策略与思考日趋紧迫。融合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结合互联网思维,搭建我国智慧化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源数据智库。为我国人才需求搭建大数据预测协同机制,为地方需求和海外人才搭建双边精准匹配机制和评价机制,发展激励内生动力机制、海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人才共享平台机制等基础性平台的搭建,实现规模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各地人社部门已有的信息机构为基础,打破“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且逐渐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其中也包括建筑行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正向自动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直接关系企业日常运营发展以及整体管理水平。新时期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但现阶段实践过程中仍面对些许问题,需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此本文展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信息化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令人担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观念落后,认识不足;师生的信息素养欠缺;硬件和软件发展不平衡;信息化设施与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