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少年》2008,(10)
古时候有一个笨贼,偷铃铛的时候怕别人听见,就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结果他骗得了自己却瞒不了别人,铃儿当然没偷成。可谁说掩耳盗铃一定不会成功?看看大家的想法吧! 1.盗铃人趁别人不在家的时候,盗铃成功。  相似文献   

2.
假装有学问     
中国人是极好面子的。就一般人而言,最怕别人“说穷”,说他是“穷光蛋”,所以就以各种方式“假装不穷”。不是有这样一个笑话吗,说是有一个穷人,我们姑且叫他“二狗子”吧,自己没钱买肉,可又怕别人说他“吃不起肉”。于是,就从肉摊上找了一块猪皮。每次饭  相似文献   

3.
李维娜 《今日南国》2007,(10):74-76
想到悬挂在衣橱里的修身漂亮衣服时,我们立刻成了泄了气的皮球。走形的身材让我们对自己灰心丧气,信心全无。于是,试图改变的想法迫使我们对自己苛刻起来。“当一个人的脑袋里装满‘我太胖’的想法时,他就会通过不正常的饮食来控制体重。厌食症和易饿病于是随之而来。”心理学家说。  相似文献   

4.
宽容是阳光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  相似文献   

5.
你在办公室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呢?在上司和同事的眼中你是否称职?这些问题对一个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这些重要的信息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客观的反映出来,要想直接从别人口中获得是不容易的。怎样才能看到别人眼中的你呢?你要试着以别人的角度诚实的评估自己,有时角度不同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还有就是你可以把自己的言行与下面的办公室恶习排行榜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已有70多年.研究它的文章难于统计。可是对“狂人”的争论似乎还未终结。评论界众说纷纭的看法,使中学教师无所适从。笔者所见,觉得有说几句的必要。在繁杂的观点中,以下几种较有代表:第一,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狂人并不狂,狂是“反语”,是“化妆”,第二,狂人是真狂,但不是一般的疯子.而是战士被折磨导致发狂。发了狂还在不息战斗的勇猛战士;第三,狂人既不是“清醒的反封建的战士”.也不是发了狂仍在不息战斗的“时代先觉”,他“完全是普普通通的狂人。”《狂人日记》所呈现的深刻思想不是狂人的思想.而是作者自己的思想。“狂人”只不过是作者的借体而已;第四,狂人是一个觉醒者.叛逆者,但并非清醒的战士.是一个病狂者,又不是完全普通的疯子,并非现实中不存在的象征性人物,而是作者遵循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一个五四时期思想觉醒然而又在精神上负有重伤的先进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形象。这些说法使读者产生疑惑:“狂人”是真狂吗?或是假狂吗?或是一个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7.
关辰老师在第三期学报上发表的《对“狂人”形象的再探索》(以下简称《再探索》)一文,我拜读了。关老师的文章对我有很大启示。但我对“狂人”的形象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求得老师们的指教。 狂人究竟狂不狂?我认为不狂。概括来说,这是一个在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迫害下勇敢的叛逆者,是一个披着狂人外衣的清醒无畏的反封建战士。 作品中的“狂人”面对封建礼教和“吃人者”一伙,尽管有时表现出“狂态”,但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多数情况下,总是以敏锐的眼光观察问题;以开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用"生存论"视角解读了《狂人日记》中狂人的言行后认为:他的言说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其"突外"后在常人世界的"归化"是一种生存方式;他的存在已成为中国封建礼教和旧文化秩序的一个他者性参照系,并体现了鲁迅直面现实和超越现实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随着养狗的人增多,“狗官司”也多了起来。本文举几例“狗案”,旨在提醒人们一旦遭遇狗患,要正确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狂人日记》描述的是一个癫狂话语颠覆传统神话的过程,那位癫狂的叙述人执拗地思索所谓“吃人”心思的来龙去脉,确认自己也正是染有这种心思的群体中的一分子,终于在亘古久远的历史叩问中走向了绝望的阴影。《狂人日记》式的癫狂话语的生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段,由狂人来充当叙述人,是隐含着突破“从来如此”思维定势的企图的,是尝试着引导人们进入一个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爱ài人rén者zhě,人rén恒hén爱ài之zhī;敬jìn人rén者zhě,人rén恒hén敬jìn之zhī。——《孟mèn子zǐ》注解:爱护别人的人,人们就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就会尊敬他。想得到别人的爱护和尊敬,先要去爱护和尊敬别人。滕(tén)文公没做国君之前,有一次碰上孟子,对孟子报怨说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dài)。孟子说:“您要善良,对人要友好,那么这些想法也就不存在了。”两人分手后,滕文公觉得孟子的话有些讲不通,就又跑去找孟子。孟子见滕文公来了,说:“你一定是怀疑我的话。这就像吃药一样,药可以治病,但人们总是怀疑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何如平 《社区》2005,(20):57-57
我们小区不少业主都养了宠物狗,大家没事的时候就在一起遛狗,偶尔也交流一下养狗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养狗一族”。我家楼下的阿成无业、不养狗,却爱遛弯儿,总是和养狗的邻居碰到一起。阿成有个毛病,就爱对事情品头论足,小区里的狗们自然成了他评论的对象,但他极少夸别人的狗,却总爱给人家挑个毛病,并由狗及人,常把养狗的邻居说得灰头土脸、面红耳赤……有时邻居们被说得上火了,也常反唇相讥“:阿成,别天天给我们念狗经,你也弄条狗来给我们开开眼。”阿成也不含糊,没几天就牵来一条,却让狗友们抓到了“把柄”。这是一只普通的宠…  相似文献   

13.
素材卡片     
富翁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诗人贝恩斯在泰晤士河上看见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富翁的穷人,竟只得到一个铜板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富翁的吝啬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 这时,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说:“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 价 值 。” 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轻视别人为自己所做的,即是轻视自己的价值。 被撞以后 有一次,一位急匆匆迎面而来的军官在作战部大楼的走廊上一头撞到林肯身上。当他看清了被撞的竟是总统先生的时候,立刻赔不是。 “一万个抱歉!”这位军官恭敬地说。 “一个…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前,在《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一文中,鲁迅曾风趣地写道: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点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谈到作家书信的价值,他提出,因为“随便”、“近于真实”,“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哲学大家,新儒家的开创者熊十力是个怪久。年轻时候,以“狂人,怪人”而著称。 他才思敏捷,思维独特。十四岁的时候就敢在学堂之上面对自己的老师口出狂言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相似文献   

16.
人应该知“怕”.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子主张应该畏(怕)的那些东西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敬畏,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的业绩,儿乎在所有方面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这里只想谈谈他的自省和自责精神。 有人说鲁迅说话尖刻,一生只知批评别人。我认为鲁迅并非只是以其“敢于批评别人”成为伟大,而是也以其“严于解剖自己”才成为伟大的。是的,鲁迅对反动、丑恶或顽固保守的一切事物是非常痛恨、厌恶的。为了大众的利益,中国的利益,“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以文艺为武器勇敢地战斗了一生。他说过:“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我们说,这种为了大众的利益,中国的利益批评别人,是完全对的,是应该十分肯定的。至于他批评自己阵营中的同志们的缺点,或者朋友们的过失,则是“恨铁不成钢”,尽一个“诤友”的责任,要求他们改正之后,自己继续和他们一道前进,真正尽到了诱掖奖劝的责任。这种精神,来自他对祖国、对祖国将来的耿耿忠心,来自一种极端严肃负责的爱国爱民精神。他曾在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二日《致杨霁云》的一文中,向老朋友吐露真情:“自问数十年来,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我们说,这种为了祖国,为了祖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把他们捧成“天之骄子”、“时代的精英”、“开拓的一代”。有的人却在摇头叹息:“素质太差”、“使人担心的一代”。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不免时紧时松,或“左”或右。反映在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上,有时是“自命不凡”、骄矜自持,有时又感到有些受压抑委曲,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相似文献   

19.
输的艺术     
有则笑话说,一位自负棋名者与人弈棋,连负三局。却对别人讲:“头一局我不曾赢他;第二局他不曾输我;最后一局我要和他不肯。”躲来闪去就是不承认自己的输。这臭棋篓子的自欺欺人诚然可哂,却也反映了竞技比赛争胜怕输的普遍心态。喜剧演员陈佩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处方     
彭怀仁 《社区》2002,(18):1-1
曾有一位少年问一位智者:“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送少年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依智者之言走过他的人生历程之后,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也给每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 智者的四句箴言好比一帖快乐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