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形态:从虚拟思维到虚拟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在广义上,虚拟则指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人类虚拟活动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而虚拟思维和虚拟实践则是其中两大基本形态。从虚拟思维发展到虚拟实践,是人类超越活动的一次重要飞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具有全新实践形式的实践——虚拟实践应运而生,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实践不同于普通实践,具有全新的特征,它的出现使马克主义的实践观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向虚拟实践:人类存在方式的重要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明仓 《东岳论丛》2003,24(1):89-92
虚拟实践是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虚拟实践的崛起 ,是人类实践方式的一次飞跃 ,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走向虚拟实践 ,是人类存在方式的整体性的重大变革 ,它既给当今人类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 ,也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虚拟技术对原有的审美认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人类的审美认知是在主客二分的前提下,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所缔造出来的虚拟现实却有打破这些的征兆,虚拟现实的一个后果就是人沉浸于其中,甚至忘掉了自我,完全融入虚拟现实中去,这对于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无疑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虚拟中的审美是一种人类从未遭遇过的审美新形态,它无疑会成为未来人类需要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对人类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虚拟和审美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虚拟能力:一种不容忽视的主体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虚拟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超越现实性的主体能力。人的非特定化、未完成性为虚拟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劳动(实践)是其实现的根本途径,意识是其重要前提,需要则是其内在动力。虚拟中介是虚拟能力发展状况的标志。以语言文字符号和0-1数字化符号为虚拟中介构成了虚拟能力发展的两个里程碑。虚拟能力的特点是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专门性与异质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虚拟能力对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6.
虚拟文化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它打开了人类的解放视界,也孕育了新的迷误.和谐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历史传承,却是尚未完全实现的文明期待.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历史性际遇,经历了从"误解"、对抗、消解到理解、融通、相互建构的过程.理解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共生、共存和共荣是人类走向崭新文化形态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虚拟食品添加剂安全实验的设计和开发是为了满足青少年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选购安全食品能力的现实需求.该文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设计依据,将虚拟食品添加剂安全实验分为激发动力、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和反馈外化四个阶段,阐述了该虚拟实验的功能和架构设计,介绍了四大模块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虚拟政府是电子政府研究中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因为,当今社会的虚拟化带来了政治与政府组织的虚拟化,也引起了政治与政府权力的转移.结果,虚拟政府对传统官僚制构成了一种挑战与变革的力量.在利用网络空间重塑官僚制的过程中,政府再造必须落定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而且,只有在公共服务质与量的提高上,才能着实超越"虚拟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张怡 《社会科学》2004,(12):86-90
本文从赛博空间、文字本体论的转移所带来的超文本现象以及人机互动界面三个方面对虚拟现象进行了认识论研究。认为由于虚拟现象的出现,人类传统的认识模式出现了重大变化,在赛博空间里人们是以全身心的沉浸方式通过界面去感知对象,从而主客体之间有了新的关系,实践有了新的特点,而这一切是因为人类的认识出现了技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全球网络技术在当代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空界域,并缔造了虚拟生存这一人类全新的生存方式。近年来,虚拟生存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积极回应,并在对其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是,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说,都缺乏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野。因此,应该将对虚拟生存的研究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拓展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理解。这种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虚拟文化问题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虚拟社会"的到来,人类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形态处于一场深刻的"革命"之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虚拟文化"的冲击.本文考察了"虚拟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剖析了"虚拟文化"的实质,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利用虚拟技术,丰富人类现实的文化生活,激发人类的文化创造力,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同时也应该有效抑制虚拟技术的种种负面效应,以让其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温新德 《学术论坛》2007,1(3):101-104
资本是可以增值的价值,虚拟资本是可以带来货币收入的价值符号。资本是人类劳动的具体凝结,虚拟资本是经济主体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索取权证书,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符号。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动态的,银行存款货币是虚拟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本质上看,虚拟资本是信用关系的载体,反映授信主体和受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论文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依照马克思关于资本与虚拟资本论述的逻辑架构来分析虚拟资本的本质和表现形态,揭示虚拟资本所具有的虚拟性质和资本性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虚拟交往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经成为个体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与现实交往相比,虚拟交往具有去身体化、自主性、跨地域性、非物质性、非功利性、去中心化等特征,在推动人类交往发展的同时,虚拟交往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借鉴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有助于科学地界定虚拟交往。  相似文献   

14.
桑业明 《东岳论丛》2007,(5):146-148
"用实践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实践思维,是马克思哲学用来分析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源自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虚拟思维是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催生物,是实践思维在当代的新发展、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论虚拟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志良  桑业明 《东岳论丛》2004,25(1):157-160
在当代,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正崛起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方式。虚拟思维方式是在虚拟实践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再次实现了对实体型思维方式的否定,而且也是在当今时代对实践思维方式的确证,是实践思维方式在现代意义上的延展。虚拟思维方式是一种"如何是"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合成性的思维方式,也是高度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价值哲学关注人类特有的文化与心灵秩序的形成、确立及其合理体验方式的有效创制。面对由近代启蒙所造成的市场化社会之强大的资本逻辑,我们需要一种公共性人文情怀的理性自觉和相应的实践—智识性努力,以此造成一种新公共性价值生成的张力空间,获得一种真切的生存与生活体验,有效地彰显人性之尊贵、幽雅和华美。文化公共性价值体验方式与公共性社会的实践—生存逻辑之间具有内在同构性,它所持守的是一种文化整体性的立场,追求的是社会合作性目标,着力彰显的则是人类的生存合宜性的真实体验,旨在促使现代个体的心性秩序与整全性人格的不断养成。  相似文献   

17.
论虚拟审美     
杨建生  吕在 《学术论坛》2012,35(1):82-87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出现审美化、虚拟化的趋向,导致了当代审美流变,虚拟审美问题应运而生。虚拟审美意识及实践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物质基础。虚拟审美实践方式分虚拟技术、虚拟设计、虚拟空间和虚拟艺术等多种构成系统。虚拟审美推动着当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引领着当下精神文明意识的建构,也推动着当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虚拟审美的发展经历了从"幻想远离现实"到"浓缩拉近现实"再到"模拟再造现实"三个阶段,当今虚实一体化世界阶段,电子游戏大行其道,游戏人生的审美意识不断弥散,使当代审美在虚实相生中平衡发展,并重构着正在行进中的人类审美历程。  相似文献   

18.
胡光志 《社会科学》2007,(8):105-113
虚拟经济是经济学界提出的一个全新范畴,指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可以在现行经济法体系中抽象出虚拟经济法的概念。虚拟经济法的价值,是构建虚拟经济法理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虚拟经济法是指反映虚拟经济运行规律、调整虚拟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基本价值是虚拟经济秩序和虚拟经济效率,其核心价值是虚拟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给整个哲学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对虚拟存在着很多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 ,从而不能正确地对待网络虚拟。虚拟不是虚无 ,不是虚幻 ,不是虚假 ,虚拟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网络虚拟的存在为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论虚拟条件下主体的生存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 ,人们以虚拟方式在其中展开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可以称为虚拟社会。虚拟社会的生成 ,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使社会分化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 ,社会主体生存也随之分化为现实生存和虚拟生存。以虚拟性、模糊性、全球性、裂变性为特点的虚拟生存是与现实生存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体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种存在方式带来了人类生存中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理想化生存与世俗化生存、全球生存与民族生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