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哲学的主体意识转向是由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的"知性为世界立法"和胡塞尔的"存在在意识中的消融"所共同完成的.而"存在就是被感知"最为简明地表达了意识自明性探讨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它存在很大的质疑空间.对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辩护构成逻辑的诘难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为什么对象在感觉的杂多性和流变性中维系着自身的同一;二是为什么随后的知觉可以更正先前的知觉;三是知觉自身是非完善性的,知觉自身是非自足的和未能自我解释和自我辩护的.  相似文献   

2.
规模养猪户的环境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北省248个规模养猪户的调研,发现养猪户对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整体偏低,其中对空气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最高,对水体的环境风险感知次之,对食品安全污染的风险感知最低.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养猪户的环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因素均显著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并通过分析养殖规模的调节效应,得出养殖规模对养猪户主观规范—风险感知、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过去行为—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应鼓励养猪业适度规模化;加大对养猪行业环境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对规模养殖户的生态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3.
格式塔心理学与艺术知觉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觉是一种融表象、认识、情感、价值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效应, 但知觉包含着认识。艺术知觉认识是艺术认识的形式之一。本文通过格式塔理论着重阐明了艺术知觉认识的特征和规律。首先, 知觉认识不是感觉元素的复合, 而具有整体性。其次, 艺术知觉认识具有建构性。从客体来说, 它由部分构成整体, 且部分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和意义关系;从主体来说, 知觉具有选择性和理解与解释。再次, 艺术知觉认识具有创造性, 知觉所获得的意义大于其构成整体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方面阐发了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的本体论意义:首先,充溢着欲求的微知觉作为比意识更为根本的规定使精神成为能动的实体,即主体;其次,作为本体的微知觉赋予了物质现象以力的原则,从而突破了近代僵死的自然现;再次,以微知觉为依托的前定和谐思想克服了单子的唯我论,表现出“主体间性”的思想维度.莱布尼茨的微知觉理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茨的微知觉理论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布尼茨的微知觉理论向来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系统阐述更是付之阙如.若从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这三方面对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做出较系统的解释,以揭示其在莱氏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并说明其对后世哲学的深远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精神现象学》是一部"内观"之书,它探讨的是事物向意识呈现的方式,即意识的诸形态.而意识的真理性是自我意识,一切意识必然都是自我意识,所以也可以说,这部书讨论的是自我意识的诸形态.严格来讲,这个内观的过程是在《精神现象学》(上卷)完成的,所以我们在讨论自我意识诸形态时,只限定在主观精神阶段,从"意识"(包括感性、知觉与知性)开始,经过"自我意识",到"理性"为止.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所在.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际,客观地将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置于人类总体文明坐标及其发展态势上加以审视时,其自身潜在的整体意识、人文意识和生态意识仍涵溶着现代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具有一种当存即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系统论整体原理的运用张加余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崭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总体语文书(一至六册),再读一册语文书,然后读一类课文,再读一篇课文,最后综合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他的这种整体阅读...  相似文献   

9.
教育应"从能力本位"转向"素质本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贯穿"素质本位"教育理念,要求关注计算机文化意识,超越工具使用;展现计算机应用思维过程,重视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从教育者应注意学生主体性、实践性与创造性等教学原则,要采用"再创造"、"类比"、"比喻"等有效教学策略方面,探索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素质和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文学史观是文学史教材和著作的灵魂.由此,该文提出并论证了"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的科学的文学史观念,前者主要从整体观、源流观、分期观契入,后者着重从历史性、主体性、稳定性契入.科学的文学史观的主体性,是决定一部文学史有无创新和学术价值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发挥《法律基础》课程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将国家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方面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精神力量,并将这种法律意识和精神力量外化为法律行为,从而实现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实践的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以便提高这门课程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克己修身之学,启示君子顺天应道、开物成务,其思想以整体性、自然性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蒙》 卦为《易经》的第四卦,主要讨论教育思想,强调“君子以果行育德”,其中包含的教学理念有:教育要有教无类、合理惩戒、避免 严苛,学习要心诚志坚、迎难而上、虚怀若谷。《易·蒙》对现代学生管理有诸多启示:教师要进业修身、管理要防微杜渐、授课要 因材施教、教育要慎用处分。遵循《易·蒙》思想,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也能成就更为卓越的自我。  相似文献   

13.
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有优势互补意识。既要有主要教材,又要有辅助教材,还要将相关的最新学术成果迅速转化为教材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隐性导读,把文学经典纳入教材群,使若干信息源相互参照,彼此关联,形成一个开放的教材群。  相似文献   

14.
大课堂条件下,教学要发挥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需做到以下四点:一是高等学校教师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的表率;二是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荣辱观;三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荣辱观;四是启发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反思,制定改正措施,并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5.
师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素质教育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清二者的关系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且积极地身体力行 ,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 ,做到身正、心正、行正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6.
没有国家意识,就没有爱国主义。但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意识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冲击。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全球化历史进步的大方向及现实中西方霸权主导的不公正性,在坚决介入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强化国家意识教育,重点进行社会主义意识与国家意识一致,民族文化意识与国家意识一致,国家主权独立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开放意识与国家意识并行不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介理论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和社会互动学的核心理论,也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我国英语专业教师普遍具有课堂中介意识,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中介作用的频度却明显不高。教师中介行为和中介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英语专业教师应通过积极开展反思教学、与学生签订“学习合约”、实施策略训练、设计多元灵活的小组学习任务等途径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柏林教学论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教学设计需充分考虑人类心理学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而外语学科的内容和形式应顺应社会生产力、文化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控、改革。本文以此为理论依托,从综合英语课程设置的角度探讨新型外语专业课程的发展思路,以期给综合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高校教与学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强调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是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高校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统一,是高校教学的战略目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坚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忽视教育完善个人需要的价值;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学方式上"重教师灌输,轻师生对话";师生间疏于交往甚至无交往.学校要唤起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意识,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师生交往、为人师表等过程中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