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宽厚精神源远流长.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宽厚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培育宽厚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家族文化渊源上看,陶铸民本思想主要是在吸取陶氏祖先惠民、养民、恤民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陶铸为人端方正直,诚实守信,廉洁自律,重视植树造林,谋划安居工程,关心百姓疾苦,乐于帮助别人,形成了独特的惠民、养民、富民等民本思想,它对加强党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思想、廉洁自律、清正为民思想、践行“三严三实”、提升民生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面准确地理解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不仅关乎对古人人格理想、思想建构的评价,还牵涉到如何维系当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防止价值理性迷失等问题.孔子"安贫乐道"的核心不是安于贫穷、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不为"、穷不改志;是为"守道"而"安贫","志于道,据于德",保持心境的安坦."安贫乐道"和"富而可求",积极用世和"有所不为"共同组成孔子人生态度的"太极图".  相似文献   

4.
当代审美文化作为社会心理的表征,显示出当代社会心理的变迁。探究下来,目前社会心理有了四种变化:从重理性到重感性;从重集体到以个人为中心;从单一唯美到求新求变;强调身份符号的代言作用。这些变化对构建当代审美文化的精神特质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东北的文化崛起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东北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现代文化的建设,同样不可忽略。本文简略地描述了东北历史文化的现象,认为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漫长历史中,东北居于边缘;但现代以后,情况有所变化,特别是五十年代以科技、教育为代表的大规模的文化建设,为东北工业基地的建成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和保证,并实际上支撑了东北五十年的社会发展。因此,如何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振兴和继续建设东北的文化并使之发展壮大,是影响到东北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理解《庄子》的钥匙是“心斋”或“坐忘”,它清楚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三层面及精神活动的逐渐深化。这一理路贯穿全书,其美学思想也据此而展开。庄子学派要求超越炫惑耳目的感性形色、樊然散乱的道德观念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即游心于万物之所终始的玄妙境界。庄学的主导倾向不是客观唯心主义,而是心学,是如何达到心灵澄明之学,其超越性与内指性浑为一体。庄子美学经过魏晋玄学的中介开始广泛渗透于我国的艺术观念中,至中唐以后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这既是社会发展的气运使然,同时也得益于禅宗美学的相助。庄子美学追求天人的境界可以弥补现代人生存的缺失,执著于德全有助于克服现代人格的畸形,它将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诗性主体是主体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和元话语,是保证生命存在的创造激情和幸福感、美感和诗意的精神基石.在当代性意义上,现代人类迫切需要重建和完善诗性主体,反思和批判知识、权力、道德给予主体的规训和压抑,抗衡和拒绝社会意识形态所崇尚的只要感性享乐而放弃彼岸承诺的实利主义潮流,守护着自我存在的审美超越性和诗性情怀,由此保证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力和生命存在的理想性.  相似文献   

8.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而和谐社会观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中。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当代信息文化潮流有助于促成比较对照、鉴别反思的审美心态和审美思维方式,破除绝对美、普适性审美理想的神话,它使传统的源于现实社会、民族国家、空间和地方的审美惯例遭到了挑战。网络传播全球化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促成了新的网际关系和新的人际审美关系。同时,在当代信息文化语境中,审美和文艺接受的客体对象呈现出了极大的复杂性。数字化革命使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经济转变,也使文化创意和形象战略日益凸显,新异性与新奇性成为重要的美学标准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当代设计称之数码时代的设计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体现在“浮于表面、失去意义、只有无数断裂的碎片的叠加和组合,一切都成为虚假、复制、类象”这一层面上。它使广告变成为一种毫无思想的时尚。当戛纳广告节再一次将绣球抛给后现代主义作品时,笼罩在数码时代光环下的“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让中国广告人爱恨不得。剖析数码时代设计艺术,寻其本源,意在探求这一具有时代性文化思潮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道有信论美有三大特点:对审美现象多元相位的探索性;勇于突破常识和超越传统的批判性;积极反思存在与关怀终极的人文性。今氏论美启示有三:承认多元,追求超越;感悟智慧,鼓励原创;扎根存在,关怀人文。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审美文化多元共生的语境中,各种艺术文本呈现出的全面低幼化、粗鄙化、欲望化和平面化表征促使我们开始将反思和批判的目光对准长期高居神坛的艺术受众.考察当代书写文本的受众——读者、视觉文本的受众——观众和大众审美文化的受众——消费者的内在景观与审美症候,揭示当代审美文化的堕落趋向和其广大接受者的精神病变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可以引起学界将关注的重心由审美文化的制作转向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