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我浏览过杜老的《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先秦诸子思想概要》等著作。我觉得他治学方法的可贵之处,就是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的“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八个字。杜老从来是把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看作人类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的,对其中各种学派,思潮及代表人物,从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先秦诸子思想为考察对象 ,从中挖掘中国传统变通史学思想的源头 ,进行一番清本正源的探讨。全文从三方面来揭示变通史学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过程 :一论述变通思想产生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二概述先秦诸子对变通思想的哲学诠释 ;三阐述先秦诸子变通思想在历史领域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先秦诸子的变通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法先王与法后王 ,因革损益 ,治乱盛衰  相似文献   

3.
<正> 百家争鸣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出现的,它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杜老说:“在中国学术的园地里,先秦诸子的思想,无疑的是第一批开出来的鲜艳美丽的花朵。这自然有着它的社会根源。因为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变革时代。”政治上的分裂局面,统治者竞相争取“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而“知识分子”为了实现他们各自的主张互相辩论,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旦社会变革完成,天下一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根于春秋时代的文化传统与思想世界之中,在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轨道中进行探讨,更具有学理上的“纯粹性”与“地方性”。这种“地方性知识”视域,其要义是对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进行动态的、历史的、传统的考察,展现于历史维度与时代维度之中,历史维度是指《诗》《书》《礼》《乐》传统在春秋时代经历的“重构”或“阐释”;时代维度是指这种传统成为春秋时代精神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底色。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中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春秋时代礼乐传统的“地方性”,是先秦诸子哲学发源的根基;其二,抉发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原创性,防止陷入“格义式论证”的陷阱;其三,彰显先秦诸子哲学对人类贡献的普遍性智慧与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散文形成了大量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先秦诸子的比喻是众多成语的来源之一.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主要有照搬型、抽取型、概括型三种类型,其下有若干下位类型.按照比喻结构要素的特点,由先秦诸子比喻形成的成语从结构上可分为明喻类、暗喻类和借喻类三大类别.先秦诸子运用比喻形成成语的这种方式,对后世中国成语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子,包括整个先秦诸子在内。首先是哲学家;他们的论著,就文体的性质而言,首先是议论文。人们通常把先秦诸子散文称之为“哲理文”或“说理文”,似乎也正基于此。然而历来对孔子的研究多偏重于对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文学思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 ,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历史背景下文化转型的标志和丰硕成果。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 ,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本文化精神的转变 ,是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多样性和“求变”的时代特色构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显著特征。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历史性转型下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散文,为中国散文奠基。独抒新见,立一家之“说”;风格各异,成一家之“体”;情采纷呈,显一家之“文”:是千恣百态的先秦诸子散文表现的鲜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先秦诸子思想,也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原典、中华后世文化的原动力。本文从诸子思想学说的内容以及诸子思想的内在依据上阐发了先秦诸子成为中华文化原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史上 ,先秦诸子文化的发展和勃兴是最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可以说先秦诸子文化在各个层面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无与伦比的影响。是以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中 ,也以先秦诸子研究独擅其盛。儒、道之学 ,都有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研究历史。近代以来 ,伴随着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 ,学者们致力于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嫁接培植西方优秀文化的本土文化因素 ,因而对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其他诸子学术的研究也先后兴起。从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末 ,诸子研究可谓蔚为大观。近几年来 ,随着郭店楚简等大量珍贵资料的出土与…  相似文献   

12.
嵇文甫的先秦诸子儒学研究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具有汲取先秦诸子儒学的精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容和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现实指向。嵇文甫用唯物史观批判和改造史料学派,既克服史料学派脱离现实的局限性,又充分吸收了史料学派的怀疑精神和求证精神的优长,从方法上完成了唯物史观与史料学派的融合,实现了儒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嵇文甫集中批判了先秦诸子儒学的阶级倾向性、维护贵族等级制度的特点和唯心特质等三个方面的缺点,也充分肯定了先秦诸子儒学的人文主义、重民思想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评《先秦诸子经济哲学思想研究》刘梦清收稿日期:1998—05—22最近,朱有志教授所著的《先秦诸子经济哲学思想研究》一书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该书出版离作者首次发表关于“经济哲学”研究框架的论文已有十个年头了,但正是长久的理论准备、新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经由梳理先秦文献,运用文本解读的方法系统研究先秦的杂家文化.先秦杂家的学术宗旨是政治实用主义的"王治",理论方法是不主任何一家地兼摄诸子、融合百家,思想体系以"天、地、人"贯通和阴阳五行作为理论框架的经纬.以此新的界定,先秦诸子中的《尸子》、《尹文子》、《管子》、《鹖冠子》、《吕氏春秋》、《尉缭》均应归属杂家.先秦杂家在理论方法上深受黄老道家的影响,但在学术宗旨和理论方法上区别于黄老.先秦杂家的产生与地域文化有关,也与战国中晚期学术融合的潮流相一致.先秦杂家充当了诸子学向儒学经学学术形态转变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变化不已的一种进程,这种历史进程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对此,先秦诸子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先秦诸子的历史变化趋势论的产生,受时代剧变的深刻影响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关于历史变化的观念,是先秦诸子史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并且为后世史家所继承,构成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中的大问题。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义利论之于天人论,是其价值导向和根本精神;之于人我论,具有内核或精神的地位与功能,之于修养论,则是其目的和指向。由于天人论、人我论、修养论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居于关键地位,是建起伦理学大厦的基本构架,因而可以说,义利论是先秦诸子伦理学的核心或精神,也是其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生活于春秋战国那个大致相同的时代,其思想感情、审美观念有着某些共通的时代特质,其文也具有一些共同的时代特征。先秦诸子散文,内容上,多为对时政的批评和对未来的建构,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行文时流露出强烈的主观情感,饱荷情韵;艺术上,多借助于比喻、寓言、类比等方法说理,富于形象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哲学中,诸子百家竟相争奇,但又各存偏颇,荀子站在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上批判地吸取各家学说的合理因素,以“辨合”、“符验”和“解蔽”的思想方法对先秦认识方法论进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存在于诸子思想中的感性与理性、绝对与相对的矛盾对立,初步考察了双方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当时的水平上达到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对先秦认识论和人类理论思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把水作为传达某种理念、表达某种思想的载体的现象.先秦诸子的思想倾向不同,他们的作品中通过水意象所传达的理念,既有差异,也有很多一致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意蕴.先秦诸子视野中水意象的多种内涵,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的意蕴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不断地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极力推崇孔子,这使先秦诸子成为其关注热点。在对先秦诸子传承谱系的追溯中,汉唐哲学成为不可逾越的环节。通过孔学、老学和墨学对汉唐哲学的影响,康有为勾勒了汉唐哲学的概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孔教观展开的。康有为视界中的汉唐哲学受制于其孔教观,正如孔教观使其在审视先秦哲学时将诸子皆视为孔子后学,断言"百家皆孔子之学"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