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进入成熟期后,内涵日益复杂化,形成政治性伦理道德思想和品格性伦理道德思想的庞杂分支,而且互为对立、互为支持、互为消长.从而,使人们的立身之道、待人之道和为国之道的价值取向发生岐异,影响着民族精神和社会精神境界.正确认识两种伦理道德思想的正面和负面作用,消除其中的毒素,熔铸民族的品格,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在血缘宗亲的群体关系中,高度地发挥着人的本性,随着孝养的制度化,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从其原生期、形成期逐渐走入成熟期,发展出以三纲五常为主体的政治性伦理思想和以仁义说为核心的品格性伦理思想.前者借专制集权主义而大行其道,渐趋极端,压制着后者,扭曲着人性.后者顽强地抗争,熔铸着民族的精神,培养着"民族的脊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冲突又融合,共同构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循其矛盾规律而发展,从不中断,绝不消亡,在经过漫长的成熟期的五个阶段后,必然迈入自己的高级期.  相似文献   

3.
白族是一个知道感恩,有所敬畏,追求和谐,世代传承的民族。深入研究这一民族,对于发掘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 ,提出国家、强力与法在一开始就是相互依存的。强力与法作为国家维持社会秩序的两个重要手段 ,彼此之间也是互为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论湘西土家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湘西土家族人所受教育的途径增多和外部世界变化,他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必然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碰撞。文章以程氏宗族为例,向人们揭示,为加快湘西土家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现要做的最关键的工作是努力建构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题,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和丰富的,自强奋斗与和谐兼容是民族精神中最可宝贵的品质,并以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例予以阐述。作者认为,纵观当今世界风云,提出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由于橡胶市场持续向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的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布朗族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也遭受了显著冲击:在传承方式上,传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寺庙教育让位于现代学校教育和市场以及新媒体教育。这样的变化,在拉近了布朗族与现代性关系的同时,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面临着被中断的挑战。为此,应努力发掘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布朗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使之融入到现代学校教育中,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增强布朗族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布朗族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白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得益于白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和白族文化教育传承机制的有效性。白族文化利用自身的地缘特性,催生白族的文化自觉,打造自身文化传承的民族文化心理动力基础;以亲缘为手段,发挥教育的亲和优势,提升文化传承的实效性;通过世俗生活家园的文化场域构建,教育和感染人;凭借白族文化自身的价值,打造了其文化传承价值的根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是内在联系的,培育现代民族精神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把优秀文化传统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其转化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人们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二是将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对接,培养人们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10.
哲学对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表现为对本体的无尽追寻。西方哲学最古老的理论形态就是本体论,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传统哲学在积累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所固有的理论困难。但是,本体论的追求是人无法根除的一种渴望。因此,现代哲学家如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马克思,都在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提出尖锐批评的同时,各以自己的方式重建着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转移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内地城市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重要目的地,经济型流动人口是主要流动类型,流动方式包括自发的人口流动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内地有效地扩大了民族交融的内容,整体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但也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与摩擦,而城市社会的排斥与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加大对新疆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形成混合居住模式则是扩大民族交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文化多样,历史发展进程不尽相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种多样性也突出地反映在形态各异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方面。从社会政治合法性建构、社会阶层划分、政治组织、社会规范体系等四个维度探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政治制度的类型、构成和作用机制,描述和解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探索云南少数民族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就人的社会意义而言,文化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特定文化能否得到有效传承,直接决定着特定人们共同体继续存在的可能和意义。从人类历史来看,传承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多样,其中最直接、最有效而又最具形式化特征的方式和途径毫无疑问就是教育。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迁徙移动特征显著,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机遇而形成跨界移动的突出特点。在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积极应对生存发展和竞争压力的过程中,朝鲜族发展了特色浓郁的教育文化,形成鲜明的教育信仰,增强了朝鲜族的集体意识,在传承朝鲜族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道德生活和伦理理论处于深刻的危机中,要摆脱这个危机,就要向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德性理论回归。通过分析西方近代以来的道德哲学,可知近代的道德证明都是失败的,传统的德性理论有助于我们寻求道德的形而上依据。中西传统的道德哲学可说是异旨同归,都强调人对价值、对善的追求,强调人的道德生命,认为德性是人本性意义上的目的,追求最高的善和极至的美。  相似文献   

15.
受到英国殖民者的怀柔统治,克伦族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地位在英殖民时期得到了全面提升。克伦族的发展是基于并服务于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这促使克伦族与缅族的隔阂与矛盾加剧。缅甸独立前夕,在英国殖民者的诱使下,克伦族挑起了武装分离运动。昂山虽然开启了缅甸民族和解的大门,但由于昂山在民族问题上的狭隘性,克伦族民族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愈发严重,遂成为缅甸民族问题的最大难点所在。通过分析克伦族民族问题中所粘附的英国殖民统治因素,以及对昂山的民族和解思想的反思,来探究克伦族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或可借此推动缅甸民族的和解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冲突法法律选择方法产生的深刻影响,同时指出最密切联系原则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单亲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和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138对单亲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对比,以及对5个单亲家庭的个案调查,分析研究了单亲家庭对其未成年子女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指出单亲家庭对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的影响尤为显著,还讨论了如何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尽管社会保障这一名词出现在20世纪初,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态,至少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在从西周到清前期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极其复杂的思想基础,政府、民间、宗教、宗族、基于业缘和地缘的自保互助组织等主体参与了保障事务,多元化的举办主体承担着全面的保障项目,并有一套严格而实用的管理监督制度、保证制度或诏令的实施效果。这个基于社会救助的保障体系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团结既是民族工作的目标,也是民族工作的要求,还是族际关系的状态,更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民族团结教育既是民族工作的重点,也是民族工作的难点,还是民族工作的热点,是带有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思路、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在内容上,争取人心,强调义务,精细教育,抵御极端,利益共同;在方法上,方法多样,长短结合,层次分明,感人至深,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处"两个基本特点,其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一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多样性,造成了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分布、立体分布"状态以及物产及生产方式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推动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十分频繁,增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包容,奠定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基础;三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宗教回避"策略,在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