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在传统制度的影响下,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许多障碍。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是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点。农村普惠金融应坚持公平、创新与责任的基本理念;应基于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沿革与监管价值之转变,重新定位金融监管价值;应从现实角度出发审视当下农村金融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偏离。同时,必须达到互动与耦合局面的目标,纠正偏离,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监管。  相似文献   

2.
基于相关文献,从理论和国际实践视角,回顾和述评了推进普惠金融中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定位,以及普惠金融政策框架,认为政府在金融普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取代或过度干预市场,应发展市场友好型普惠金融体系,兼顾金融稳定与金融普惠双重政策目标,制定实施普惠金融战略,实施一揽子改革计划,确定恰当的政策领域等。进而对中国的金融普惠政策与普惠导向的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进行简要分析,指出:金融普惠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快制定实施金融普惠战略;适度降低农村金融组织准入门槛,发展合作金融;减少利率管制;对农村金融机构或服务给予税收优惠或费用补贴、风险补偿;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将金融普惠政策与扶贫政策、农业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以来自中国1 867个县(市)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贷款使用效用维度和产品接触维度显著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率增长;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不存在效率损失。就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率增长提出了继续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金融资源在中西部的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为化解农村金融困境,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2021年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正向溢出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较优。研究认为,应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布局完善农村“新基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下沉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富有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术论坛,“金融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7日至9日在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研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150余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汇聚于此,围绕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与农户发展、增强农业发展韧性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和交流了金融如何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本届论坛的一致共识是:金融赋能是实现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政策工具,未来应持续推进金融制度、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韧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6.
农民转型中的普惠金融支持及其福利影响是一个重要课题。从我国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看,农村金融普惠性与农民转型程度互为格兰杰原因,具有双向互促效应。同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转型虽然并不存在"立竿见影"的福利效应,但长期农村普惠金融对农民转型具有福利增益效应。此外,在考虑农业现代化这一变量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都对农民转型的福利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现代化会降低农民市民化转型的福利收益,增大其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的福利收益预期。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服务农民转型既要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剩余农业人口市民化,更要着力支持乡村振兴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化。  相似文献   

7.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农村金融排斥、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治理模式的升级,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从金融支持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推进了农村信用平台建设,优化了农村金融供给模式,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从乡村治理模式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环境,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升级网格化治理模式。当前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金融素养不高、金融支持体制不健全、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较低等因素限制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金融宣传教育,强化政府主导多方协同,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建立"基层+数字"治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苏43家农村商业银行2015—2018年的面板数据,选取普惠金融渗透度、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普惠金融服务质量3个维度14个指标,从机构层面建立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化转型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普惠与农村商业银行盈利目标之间仍存在矛盾,这是由于普惠金融发展增加经营成本从而对机构盈利能力产生负向影响;但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这种负向作用,平衡金融普惠与银行盈利的关系。最后提出持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我国正处于由农业大国转型为农业强国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突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作为农村金融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并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约提高0.08%,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西部差距约缩小0.15%;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数字普惠金融供给侧存在由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所带来的正向调节效应,在需求侧存在由农业规模化经营所带来的部分中介效应;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性。以数字普惠金融促农业农村金融供需适配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未来可进一步补齐农村数字通信基础设施短板,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释放规模经济效应,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1.
9亿农村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0%,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关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资金,普惠金融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者着重介绍国际上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功模式,并对比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实际,提出适合在我国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忠爱 《南都学坛》2008,28(5):123-126
农村金融发展中基于外生成长模式导致了一些问题:农业的现实投入与农村经济需求不相称,农业金融制度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不完整和功能的不健全,表现出明显的制度缺陷;农村信用社存在诸多制度、资金上的问题。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现象:国有农村金融的刚性退出,农村合作金融的改制困境,乡村集体金融的被迫关闭,农村民间金融的异常活跃。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换个角度,从农村金融市场层次划分、农村金融机构功能重构、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三个方面来看,内生成长模式最终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将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围绕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主题,就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研究、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供求问题、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动态、研究理论、方法创新等5个主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在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均衡、市场配置效率、农业产业链金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农村金融生态优化、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农村金融学科建设等问题的未来研究与政策改革上达成了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4.
信息通讯技术(ICT)和农村金融分别作用于农民增收的机理和效果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但对农民增收的联合作用机理和效果仍不明晰。研究发现:ICT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增收;ICT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使用,提高了农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与可得性,强化了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电子化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推广,加快了先进ICT技术的普及,助推了ICT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15.
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可行的数字化路径。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担起农业碳减排"重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运用解释变量替代法、面板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后,结果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可通过农民创业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实现,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但效应大小存在差异;相较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该线以东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侧面反映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还未突破"胡焕庸线";与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亟需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普惠金融数字化是否有效释放了农村居民消费动力?消费环境优化又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文章在系统梳理普惠金融数字化、消费环境优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动力释放的关系原理基础上,利用我国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消费环境优化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传导机制以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普惠金融数字化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有利于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普惠金融数字化可以通过促进消费环境优化进而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即消费环境优化是普惠金融数字化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传导机制;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存在基于消费环境的门槛效应,即在消费环境的不同门槛区间范围,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差异较为明显,随着消费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也会不断增强;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与发展享受型消费均产生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全面释放,但相对于生存型消费,普惠金融数字化更有利于释放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文章研究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含义包括:深耕普惠金融数字化,促进其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强网络消费贷款与互联网金融等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统筹区域间普惠金融数字化的协调发展,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动力释放;全力推进消费环境优化,将消费环境治理聚焦于农村流通领域,构建通畅高效的农村流通设施体系,建设系统的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营造安全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充分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制定差异化的居民收入提升策略,科学规划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统筹解决"一老一小"人口结构问题,系统发挥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化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居民消费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中国式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决策中的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决策中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农村内部形成的社会规范是同群效应产生作用的主要机制;受教育程度较高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使用行为在村庄内部具有更强的示范效应。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较高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使用率,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是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位一体”视角的农村 普惠金融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市场、政府与社区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三股力量。农村金融体系成长是市场内生作用力的结果,市场应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农村普惠金融自身的特性,要让每一个贫困人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必须通过政府的力量强制组建以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成长的效率。理论上讲,市场失灵可以通过政府政策和法令程序来强制履行合约得到解决,但强制履行合约的高制度成本与高组织成本导致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中的政府失灵。而农村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与政府双层失灵的缺陷。因此,要能较好的为农村贫困和低收入者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必须构建市场、政府、农村社区密切结合,能相互弥补缺陷的“三位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普惠金融的发展,让社会各阶层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进而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较大,为剖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效应,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扶贫效应模型和推算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基于全国31个省的相关数据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实证检验,阐释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富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贫富差距的改善作用不显著、缺乏可持续性且存在地区差异。对此,提出我国应当从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和创新服务工具等入手,不断扩大普惠金融对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正面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需要,也是助力农村脱贫增收的关键措施。在系统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农村贫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盐城市2014—2019年区县级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盐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盐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直接减贫效应,且这一结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盐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区县经济增长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的途径间接减缓农村贫困;数字普惠金融对盐城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农村减贫效果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对贫困县的减贫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