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士坦丁堡作为中世纪首屈一指的国际性都市,富庶且战略地位重要,因此多次遭受外敌围困。7世纪,阿拉伯民族通过新一轮军事扩张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717年—718年阿拉伯军队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战争的结局对两种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故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同西罗马帝国一样遭到奴隶、隶农起义以及外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因此而寿终正寝,而拜占廷帝国却续继存在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才被土耳其消灭。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突并没有妨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的关系涉及阿拉伯与拜占廷两大帝国数百年间的战与和、直接冲突与直接交往,是两大文明不断接触、反复较量、碰撞而又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公元三三○年(中国東晉成帝咸和五年),羅马皇帝君士坦丁因鑒於羅马帝国的經濟、政治、軍事中心,早已由西部移到東部,遂於巴尔幹半島東部拜占廷地方,建立新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這是拜占廷成为羅马帝国都城的開始。到了公元三九五年(中国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年),羅马皇帝达奧多西死,以拜占廷为中心的帝國東部由他長子阿卡底阿斯繼任皇帝,以羅马为中心的帝國西部由他次子洪诺利  相似文献   

5.
科穆宁制度是1081年阿莱克修斯上台后建立的以皇帝为中心、以皇帝的家族为统治基础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确立了皇帝家族和军事贵族的统治地位,建立起庞大的皇帝家族对非皇帝家族的绝对优势,为科穆宁王朝前三位皇帝提供了坚实的统治支柱,使他们加强了中央集权,恢复并保持了对贵族、官僚政治、军队和君士坦丁堡民众的控制,最终遏制了11世纪以来十分严重的贵族叛乱和阴谋活动,为拜占廷帝国在1081—1180年出现的百年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地。公元四至五世纪,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大迁徙的双重浪潮冲击下,已趋腐朽的西罗马奴隶制大帝围迅速瓦解。而以君士坦丁堡为新都的拜占廷帝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和完整的政治官僚体系、在历经同样的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却能屹立千载,其原因在于帝国奴隶制社会在漫长封建化过程中有它自身的成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略论军区制在拜占廷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占廷军区制产生于7世纪,是在外族入侵和骚扰的压迫下形成的.它存在的基础是小农经济。军区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拜占廷帝国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而且深化了拜占廷社会的封建化程度。军事贵族加入了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兼并活动,加剧了小自由农和“农兵”的破产程度和速度。自由农的破产使军区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从而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拜占廷国防力量削弱,在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进攻面前软弱无力,坐以待毙。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代,大约在500~1500年间,在亚欧大陆和北非沿海地区兴起了许多大君主国,同时伴随着巨大宗教势力,磅礴于旧世界广大地区。东亚有以崇奉佛教为主的隋、唐、宋、元、明各朝统治下的中国;西亚北非有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东欧有信奉希腊正教的拜占廷帝国;西欧有皈依罗马公教的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瓦解后又形成了法、德、  相似文献   

9.
作为伊斯兰教发祥地的阿拉伯国家,从一个十分松散、野蛮的落后游牧部落,在一个世纪内,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是中世纪的一件大事。西方史学界把这个“奇迹”归结为两方面主要原因:阿拉伯人的宗教狂热驱使他们奋不顾身地为真主而战;拜占廷和伊朗的内在矛盾,为阿拉伯人的入侵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0.
自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拜占廷皇权对教权的控制基本上占主导地位,查士丁尼时期,皇权对教权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建立统一帝国保护下的统一教会,皇帝们积极镇压异教,摒斥异端,调节教会内部的分歧和冲突,并极力抬高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在宗教界的地位。查士丁尼还从理论上阐明了皇权与教权关系的基本原则,从实践上为后世树立了皇权支配教权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拜占庭帝国在世界古代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位置正好处于东西方世界的交汇之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拜占庭都是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它还是基督教文化繁荣的重要基地,对西欧的中世纪文化(也同样对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的文化)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影响。探寻君士坦丁堡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总结拜占庭帝国的成就和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了解和探索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和东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查一路 《可乐》2011,(6):19-19
1453年4月5日,奥斯曼土耳其的舰队在穆罕默德的率领下,势如破竹,剑锋所指,是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固若金汤,城墙坚不可摧,大炮更有无穷的威力。此外,君士坦丁堡还有天然的屏障——金角湾。这道海峡犹如天堑,将来敌阻隔在陆地另一侧。更大的障碍等着穆罕默德去克服。为了加强君士坦丁堡的防御,  相似文献   

13.
拜占廷圣像破坏运动直接影响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影响了军事上的成败,甚至影响了拜占廷帝国与西方各国和罗马教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执事官制度是早期拜占廷帝国实行的一种官僚制度,在罗马———拜占廷社会转型时期起过重要作用。执事官是秘密稽查使头领、官吏总法官、帝国外交大臣及宫廷禁军长官,在帝国中央政府拥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在早期拜占廷帝国,执事官制度起到了加强巩固皇权、稳定内政、成功外交的作用。执事官官僚集团反映了4~6世纪罗马———拜占廷社会转型过程中官僚制度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进入13世纪,拜占廷帝国全面衰落。与罗马教皇结盟失败后,拜占廷更加倚重蒙古-罗斯。莫斯科公国则在政治军事上服从蒙古统治的同时,在宗教上效忠拜占廷东正教,并最终赢得了拜占廷的支持。由于内乱和国际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拜占廷对莫斯科公国的政策由初期的完全支持演变为后期的有条件中立。拜占廷对莫斯科公国的支持直接推动了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并客观上促进了俄罗斯的统一,推动了立陶宛与波兰实行王朝联合。  相似文献   

16.
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时的埃及,文化领域中的一大变化就是基督教的传播及发展。埃及首创了基督教教理学校,是修道制度的发源地,还经历了基督教历史上最严重的迫害。埃及与拜占廷帝国间的政治、文化冲突导致了早期教义纷争的出现,最终科普特教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世纪,东方国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秦汉到唐宋,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直到明朝中期,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达于极盛,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历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高度文明,为世界瞩目。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登上了国际历史舞台,他们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辖着富庶的土地,拥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发达而多彩的文化。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拜占廷帝国,在进入中  相似文献   

18.
利奥三世统治时期处于拜占庭帝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期。在击败入侵的阿拉伯军队后,利奥三世针对拜占庭海军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传统的卡拉比西安舰队,改革海军支出、创新海军体系、完善海军军备,最终建立了基比拉奥特海军军区。在随后的海上作战中,基比拉奥特军区数次击败阿拉伯帝国海军,并且重新夺取了地中海地区的海军霸权。利奥三世的改革也存在一些缺陷:就海军在帝国军队中总体地位而言,改革后海军仍是陆军的附属;在海军战略上,尽管多次击败阿拉伯海军,但拜占庭海军仍然以守势为主;同时,利奥三世也缺乏对海军装备的革新。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3,(11):16-17
古城陷落,威尼斯人渔翁得利 1453年5月,横跨欧亚两洲、传承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走到了穷途末路,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被来自西亚的奥斯曼帝国攻克。对于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来说,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对他们是个巨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20.
"执事官"利奥的《历史》是10世纪拜占廷帝国一部重要的史学作品。通过对书中人物样态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利奥一些新的史学思想,由此引发我们对10世纪拜占廷史学的重新审视和评析,以及对拜占廷史学在西方史学史方面贡献的反思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