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模型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也集中体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对语言模型内涵的揭示,便于对语言学理论体系有总体把握,同时也是语言学理论类型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研究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语言观和生态观,尝试探讨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语言建构观。其生态观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并对其展开批判。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出“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的语言观和道家的语言观存在相通之处:他们都不相信语言,又都离不开语言;都善于运用悖论语言和诗性语言.展开精神分析与道家的深度对话,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道家的语言观和语言风格体现了沟通意识与无意识、"知"与"不知"、"言"与"不言"的努力;道教"守其母""复归于婴儿"的思想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以R.H.Robins、Esa Itkonen和Goran Malmqvist三家为代表的中国语言学史著述。西方语言学史家基于自身的语言观,其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论述往往有独特的发现。这三家对中国语言学研究学术态度的变化也反映出了西方学者认识这一研究传统的历程。梳理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具有语言史、学术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是众所周知的,但其前提,即语言研究的哲学(形而上学)转向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索绪尔提出以"关系本体论"的语言观取代"物体本体论"的语言观,为语言学确立了本质主义的学科对象,即语言的本质。索氏的"语言(langue)"是柏拉图"理式(idea/form)"性质的范畴。柏拉图之后2000多年,到索绪尔才终于出现了语言研究的形而上学,或语言学的形而上学转向。索氏的语言观和关于结构与符号的思想,以及语言学整体的发展,迅速被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诸学科借鉴为模板。而所谓哲学的语言转向只是这个宏大画面的一部分,索绪尔是开创了整个20世纪哲学的重要先驱。作为一种话语类型,古希腊哲学或形而上学是基于对言语方式的关注和改造而产生的,因而20世纪哲学朝语言学的转向,也是向语言的回归。从现代语言学到哲学的语言转向,再到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在这些逐渐绽开的文化波纹的中心,是索绪尔投下的思想的石子。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应首先设定为言语研究的一种范式,旨在揭示言语研究在语言学中的学理渊源和方法论动力,以期充分激活语言学中的言语研究。通过对学史的梳理可以呈现以Saussure、Bloomfield、Jakobson和Firth为代表的4个广义结构语言学流派的言语思想与语言观、言语理论与言语研究方法。评价这些流派在言语观和言语研究方法上的关系、扬弃及其纵横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埃纳·豪根提出了研究语言的革新观点:语言生态——比喻观。比喻观认为"语言与社会生态"的关系等同于"生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生态语言学研究者均沿用此观点对语言进行研究。而伽讷在总结语言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认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语言"生态思维"——非比喻观,企图修改比喻观的分析论。从生态思维的四个观点:整体观、环境观、动态观和互动观出发,能够科学地解释语言现象,是生态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8.
语言模糊性是基于模糊理论阐释的词语语义界限"不清晰"这一特性的语言学概念,而解构主义翻译观之核心概念——不确定论是思考世界本源与终极问题的哲学概念,两者适用范畴相去甚远。从语义内涵、方法论、关键词意义与功能等方面来看,也同样如此。故两者之间不存在如此渊源的理据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语言学虽然是在经学中发展起来且为经学服务,但同时又是独立于经学的一门学科。其名称经历了由"小学"、"文字之学"、"字学"到"语言文字之学"的变化。中国语言学史很有分期必要,我们从"并观语言文字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环境,以各个时段的主流语言运动为参照点"这一标准,将其分为五段。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从分布视角对语言进行科学描写,扭转了美国模仿欧洲语言学研究的局面,对后来语言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有研究认为Harris的分布假说和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研究认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分析存在缺陷.通过回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分布的描写运用,并对比分布假说与社会语境论,分析发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在推动语言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历史价值,但由于语言观相对封闭,存在重描写(音位与语法),轻解释(意义)等局限性,而且在语言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与社会语境论存在不同.分析认为,分布分析高于方法论范畴,但又算不上一种理论(假说),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较妥,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语境论.重新认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有助于当前我们以更开放的语言观来审视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