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甲骨文研究新作———《甲骨文田猎刻辞》简介继《甲骨文简论》之后,陈炜湛教授又一力作推出:《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4月出版发行。该书30万字,是关于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的专著,乃作者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对甲骨文作分类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当然也不能例外。甲骨文的时间跨度近300年,若将其放在一个平面来研究,则可能造成源流不清,掩没其发展变化的本来面目。在汉语史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的今天,对甲骨文语言文字进行断代研究,已经成为学术发展的必然的要求。事实上,前辈甲骨学家已经认识到对甲骨文语言文字进行断代研究的重要性。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的断代十大标准中,就有文法、字形、书体三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三方面,特别是文法的断代研究还非常不够。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的断代分期,是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环。一九三三年,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他把甲骨文分作五期。这是他对甲骨学、商史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因为“从此凿破鸿濛,有可能探索甲骨文所记载的史实、礼制、祭祀、文例的发展变化,把对晚商各朝的历史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他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考古学的方法密切相关.在甲骨文研究中郭沫若提出要重视地层、伴出器物的研究,对甲骨文断代有着重要启发作用.郭沫若还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对甲骨文进行研究,按字体风格不同将甲骨卜辞分为不同的王世.同时还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整理,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等方面出发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其所创"标准器断代法"在青铜器研究中建立了殷周青铜器研究的新体系,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明末董说所编《七国考》,于“楚职官”中分别记有“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与“保”。对其职掌,董说虽然未加解说,但凡见之于史籍者都予以平列记录,实际上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官职。如果加…卜被他遗漏的“师”,则有五种。近来某些考证楚国官制的文章,也是参照董说所列,或分五种,或分三种;解说也不尽合楚官原意。“师”与“太师”,本有某种内在关系,论者却未予注意;且多以司马迁之“潘崇为太师,掌国事”为据,认定潘崇为令尹。本文拟就此试加解说,并兼及楚官“环列之尹”。  相似文献   

6.
岐山发现周代甲骨文之王 据《宝鸡日报》2004年1月2日报道,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副教授徐天进带领的考古人员,于2003年11月在岐山县凤鸣镇祝家巷北发现两片先周时期龟骨,其中一片有38字,另一片有17字,前者因其文字之多而被称为周代甲骨文之王。这两片龟骨经专家研究确  相似文献   

7.
董说《西游补》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补》是一部假神魔故事而讥弹世风的小说奇书,阐演情理,寓意深刻,向为研究者所重视.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人董说,新近有研究者提出了作者当为董说之父董斯张.本文对董说与其创作《西游补》作了多方面考辩,综合内证外证,论定董说对于《西游补》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太阳循环观念为视角,对学术界热切关注的甲骨文四方风和一些哲学术语提出新解:①甲骨文四方神名和风名的得名,与古人关于太阳循环而有四方四时观念有关;②“道”字在古文字里从首从,首的原型为眼睛,实为太阳神,而表行走,合之则为太阳循环运行,是为哲学“遁”之未义;③楚帛画有“太一”太阳神,其下又随从四方四时神,哲学上所谓“太一生四象”正由此而来;④“易”在甲骨文里作日出海面形,因为太阳东升而有昼夜阴阳变化,所以哲学上有所谓“易以道阴阳”“易与天地准”“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之说。  相似文献   

9.
《西游补》的作者,不知自何日始,由静啸斋主人变成了董说。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材料证明:《西游补》的作者不是董说,而是静啸斋主人———董斯张,即董说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汉字字形叙事之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乃斌先生《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刊上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一文中提及“古老的中国文字,就是为记事--叙事而产生,而进化,而成熟的”观点,并有所示例。班固汉字“六书说”中有“象事”、“象意”两项,董说也许可与之印合。董说似还可以拓展许慎“六书说”中有关“会意”等构字法的诠释思路,为汉字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故在借鉴总结前人说法的基础上,试对汉字与生俱来的象形表义、音义结合、立体叙事的特点进行粗浅解析,以回应补充董先生的观点,并说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之源远流长和植根之深厚。  相似文献   

1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F0002-F0002,F000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钱茂伟教授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三大块,分别称为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凡24章。传统史学的研究,有通代史与断代吏之分,有体裁之分,有官修与私修之分,有庙堂与江湖之分,没有形态之分,至今未见将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作为一个整体形态加以系统考察的专题著作。  相似文献   

12.
100年前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三大发现之一,而王懿荣正是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并不是他"因病服食龙骨"而得之的偶然事件,而是他深谙金石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的必然结果;他最早作出甲骨文是"殷商之物"的结论,也是其学术造诣的必然体现。他的发现,对中国学术史特别是历史学、古文字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大激在治政之余,倾心于古文字研究,其研究涉及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类古文字材料,在古文字研究的诸多领域都有建树。在金文研究方面,他不仅有《愙斋集古录》、《愙斋集古录释文剩稿》、《字说》和《说文古籀补》等著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积极开始了对青铜器的分域、断代工作。他是较早自觉地对青铜器等古器物进行断代、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关于这一点,学术界一直没有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青铜器的断代、分域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吴大激在对青铜器断代、分域时,自觉地将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互证,认识到青铜器铭文前后制作方法的不同(前期多铸款,晚周多刻款),注重字形的作用,注意到用标准器来作系联,这些都是可取的、科学的。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其方法有时显得简单,又不乏主观臆测的成分,他对青铜器的断代、分域今天看来不乏可商榷的地方。但是,他能积极地尝试这项工作,这种行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他所使用的断代、分域方法是对青铜器进行科学的断代、分域研究的萌茅,可以这样说,他为后人对青铜器的断代、分域研究做了先驱性工作,后人正是继承与发展了他的这些研究方法,对青铜器进行科学的断代、分域研究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五月二十八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宣教授在我校学术馆给历史系师生作了《甲骨文研究的新任务》的学术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 第一,关于甲骨文的材料。胡教授说:从前甲骨文被称为“龙骨”,当作了中药材。一八  相似文献   

15.
商代甲骨文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世《诗·商颂》五篇,其成诗时代颇多争议。今以甲骨文及同时期之金文词语与商颂做比较研究,证明《商颂》的主要内容可用甲骨文及同期金文表述,其为商诗当无可疑。文章并推测《商颂》的原始记录形式为三言句或以三言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告诫人们不可据今文之形以求古人之意,许慎以字形的变化为根据,把汉字史分为古文和今文两个阶段。现代文字学为了揭示汉字发展规律,也以字形变化断代汉字历史。近来有人以造字系统的历时运动为断代根据,汉字文断代才有了实质性进步。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本文以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为根据,提出一种新的断代理论。  相似文献   

17.
刘绪先生前后写了两篇关于偃师商城是不准确界标的文章,文中多有不实事求是之处。故有必要予以澄清,以正视听。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碳-14测定年代数据,偃师商城是夏商二代断代分界的界标。  相似文献   

18.
十年磨一剑,解读“欧洲甲骨文”——林梅村教授的丝绸之路考古研究1995年丝绸之路考古有两大发现令世人瞩目。一是在帕米尔之西大夏佛塔出土卢文桦树皮写卷,二是帕米尔之东也取得重大考古发现。一支由中国和日本两国科学家联合组建的考察团远征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植物形态学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认定甲骨文“■”乃隶书苡,为薏苡野生种的文字形式,它与甲骨文“■”即共同组成薏苡属的两个物种,并用“■”即■以字归类之。这是世界上首次关于栽培种和相应的野生种并进而提出生物属的文字记录。  相似文献   

20.
序与前言一组钱仲联《全明词》序断代词作,勒成全集,于亡友唐圭璋先生之《全宋词》,《全金元词》继之。他家踵武,则先后有《唐五代词》、《全明词》、《全清词》之纂,而后历代词作之渊海始备。然其间编者之为力有难易焉,《全宋词》筚路开山之功不待言,然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