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族民歌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2.
炎陵民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具体可以分为“革命民歌”“劳动民歌”“风俗民歌”“苦难民歌”“爱情民歌”和“处世民歌”6类。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歌歌词,呈现出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爱憎分明的审美特点。炎陵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由此而呈现的审美特点,是我们了解炎陵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从诗歌本身来看,《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一组祭祀乐歌,是屈原继承和发展南方民歌的艺术结晶。《九歌》同苗族古代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苗族古代民歌及苗觋神辞就是《九歌》的一部分原型,《九歌》明显留有苗族古代民歌的痕迹并与苗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涂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民间歌曲,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的歌。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歌词纯朴自然,语言独特丰富,曲调清新婉转,节奏明快轻盈,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当涂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从歌词、方言、曲调三个方面去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蒙古民歌源远流长。它不但口头流传,而且有些蒙古典籍就曾记载过各类民歌,如《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宝贝念珠》等名著中都能够查见门类繁多的民歌。《元史》就详细记载了蒙古族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内容。蒙古族很早以前就采用过一种叫作“延嘎—伊嘎”、“但—伊嘎”的记写音乐的记谱法,这种记写法已风行于蒙  相似文献   

6.
简论古代书院藏书管理的规章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古代书院藏书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特点 ,并指出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为保存流传珍贵典籍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绣荷包》是中国广泛流传的民歌,其蕴含的传统意义上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来源于女红,转换为歌唱,在民歌《绣荷包》中蕴含了古典形态的情感因子。四川地区的绣荷包又有其巴蜀文化特色。本文以四川地区民歌《绣荷包》的歌词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比对,以呈现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歌留给后人的遗产甚少,载入正史的时间又晚,受民歌影响的文人还不在诗坛占据主导地位,且在文论论著者心目中缺乏位置。其原因在于受儒家学说中强调诗教的传统说法影响过深,将民歌视作政治交往工具的实际手段及排斥民歌中逾越统治阶级“中和”信条的思想倾向。站在中国古代民歌对立面的始作俑者便是孔子。  相似文献   

9.
酉阳民歌     
<正>酉阳民歌流传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据史料记载,酉阳民歌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己开始萌芽,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酉阳民歌优美流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三大类。歌词的创作多采取比喻、夸张等手法,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酉阳民歌歌手多为普通民众,演唱活动风格多样,民歌形式多有创新。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酉阳民歌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叙事民歌记录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族口头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英译科尔沁叙事民歌有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尔沁叙事民歌的英译现状梳理,以《陕北民歌》《阿诗玛》与《玛纳斯》等民族典籍译介成功案例为参照,紧密结合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特点,探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翻译策略,提出了从“底本选择”“团队翻译”和“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旨在助推更多的蒙古族文学典籍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歌坛上,经常听到的歌曲,大多数是民歌,或者是民歌风味很浓的创作歌曲。这些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一经歌出,很快就得以流传。 民歌,即人民的歌,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代代流传,它是人民斗争的武器、生活的伴侣、精神的寄托、思想情绪的体现,近代以来,许多外国歌曲传入中国,这些歌大多数在本国也是民歌。如:《拉网小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民歌是中华民歌中的一朵奇葩。蒙古民歌中的励志民歌唱响在内蒙古草原。内蒙古民歌中的昭乌达励志民歌,充满哲理,催人奋进。本文选取三首传唱在昭乌达草原上的励志民歌,详尽分析了歌词创作的特殊缘由、歌词的特点;并就选用的歌曲从词曲搭配到音乐艺术特点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巴渝古代民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人民在很早就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通俗民歌"下里巴人"和"竹枝词",起源于农事的民歌演唱"薅草锣鼓",也在汉代就已定型。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民歌质朴清新、通俗流畅、含思宛转,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变异,它们曾是巴渝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巴渝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4.
民歌《杨柳青》如按西方音乐曲式概念来分析 ,就音乐的旋律组成来看 ,似乎可认作起承转合四句体的乐段体。而在《杨柳青》的歌词中 ,明确的内容只体现于前二句中 ,后二句则是由固定的衬词组成 ,由衬词组成的衬腔正是我国众多民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歌体现象 ,是基本上相对固定不变的 ;前二乐句往往因歌词内容不同 ,充满了民间歌手的“即兴创造性” ,形成民歌中的主体部分 ,衬腔则是主体部分乐思的补充和情绪的渲染。由此 ,《杨柳青》的歌曲体结构应是一个带有补充性的衬腔体的民间二句体乐段。  相似文献   

15.
金文研究与古代典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古史二重证”以来,古文字学与古代典籍的密切关系日益为广大学者所重视,目前的古文字研究已与古代典籍密不可分。从西周时期开始,已有典籍流传下来,东迁以后,文献益多,这就为广泛利用古籍来研究周代金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丰富的金文资料又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二者互为证补,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6.
陕北人民基于自身在黄土高原上的生活体验,在民歌中创造出了许多隐喻性的语言,陕北民歌中的隐喻表达多是以具有陕北特色的事物的体验性为基础的。探讨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隐喻现象并分析其隐喻语言的体验性,能为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隐喻的体验性假说提供更充分的汉语实证证据,更科学地解释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方法与陕北民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歌词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推进陕北民歌研究。从方言地理学角度考察,陕北方言分区与陕北民歌色彩区划基本对应;语言考释能揭示出陕北民歌形成、发展的历史线索;陕北方言的特征分析是深层把握陕北民歌艺术特质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左权民歌的历史溯源,以及现状叙述,尤其是对左权民歌中最具特色的“开花调”歌词、曲调的探究,进而分析其艺术特色,从而使读者由点到面对左权民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心曲”中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表现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呼伦贝尔民歌 ,以草原奔放、豪迈的性格 ,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的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旋律舒缓悠长,结构独具特色,歌词内容哲理性强。蒙古族民歌大都饱含了沧桑、寂寥的艺术之美,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更是把这种内在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科尔沁原生态民歌这一充满游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演唱形式,述说了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文明,用其独特的歌唱方式、独有的歌曲内容,演绎着科尔沁草原上蒙古族繁衍生息的足迹和赞美大自然、祝福天地合一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