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最强大的动力,体制改革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证了中国从漫漫"复关"路到成功入世的华丽转身,成为全球经济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对外开放所展现出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与  相似文献   

2.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华民族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一道路选择凝聚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艰难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现代化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区位和人文禀赋的特殊性,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不同于内地区域的困境和挑战。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要前沿和桥头堡的西北陆路边境口岸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为了有效推进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必须本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全面、科学、实事求是地总结分析该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宏观上看,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经济、社会、语言文化、周边地缘政治等方面;微观上看,边境地区不同次级区域的实际情况各异,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因此,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考量,采用多元化路径,才能全面、精准、有效地推进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起于近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其萌芽则可以追溯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从明清以来到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岷江上游地区的一些事件蕴含着延续性,将之串联起来考察,恰能梳理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族群边缘区域由萌芽到生成的历程。清乾隆十年,三齐三十六寨“脱土归州”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萌芽;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留存在一些藏羌村寨的“辫子坟”,昭示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破土而出;20世纪30年代,由土司蜕变为红军战士的安登榜之生命史,是数以千计参加红军的少数民族的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助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嫩芽长成“树苗”;1951-1955年间,少数民族民众竭力支援成阿公路修筑,他们的经历将单个的村寨、人群自然而然地与宏大的国家、共同体融为了一体。至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岷江上游地区茁壮成长为“树木”。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纵观近现代中国,面时"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叩问,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创性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一道路(模式)形成的现实基础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的历史是理论上不断创新、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历史,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在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党的民族政策 ,对增强民族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形式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取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这一宝贵经验源于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确立了新的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理论武器;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化方位,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稳定发展的保障;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指明了可行性道路,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时俱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彝族的诗歌创作是延着两条路发展的:一条路是继承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典籍(包括口头的和用彝文记载的),继续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诗歌创作;一条路是采用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文进行诗歌创作。本文主要是就用汉语文进行诗歌创作这一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彝族诗歌创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自力更生”深化了我们对于独立自主的认识,激励起共产党人藐视一切困难、坚定革命信念、以艰苦卓绝的斗争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它来源于艰难困苦的革命实践,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证明:我们不仅要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而且也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同时,自力更 生精神不可丢。之所以强调自力更生,就在于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及其动因问题的深刻认识。它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内容,不仅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怀直接相关,而且也体现了实践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王先俊 《南都学坛》2020,40(1):93-101
从新中国到新时代,当代中国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回顾走过的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经历了探索的曲折,更创造了历史的辉煌。70年社会变革所创造的辉煌向我们昭示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70年社会变革所得来的启示则是留给我们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坚持发展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2.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历代提炼、重铸,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炎帝文化是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炎帝首创农耕文化的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炎帝历经磨难的实绩,激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炎帝利民思想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民奉献精神;炎帝子孙的血脉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民族探寻复兴之路的奋争历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大法宝;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理论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凝聚力是确保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根;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源;民族凝聚力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确定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如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就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实践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基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法律基础。只有坚持推动这五大基础路径,才能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师道"可说是其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深入研究古代的"师道",从中汲取丰富营养,这对今天的教育实践是大有裨益的。朱熹对《中庸》中的"率性之谓道"的"道"字解释说":道,犹路也。""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所谓"师道",就是指教师应走的道  相似文献   

17.
古代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为中华民族精神着上了底色;神话传说以幼稚想象的方式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并在代代相传中启迪着后人;轴心时代诸子思想异彩纷呈,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营养之源.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地理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饶有趣味而又极富现实意义的问题。文章从历史地理角度论述了地理环境在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中的地位 ,认为有利的自然环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兴盛不衰的物质基石 ;四周封闭的地理环境是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共同化的动力源泉 ;频繁反常的气候环境和南北贯通的运河网络是促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外在因素 ;而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南下为民族凝聚力的壮大提供了丰富的催化剂和养料。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光辉典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伟大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重新奋起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在:领导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求实精神;领导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和丰富奠定了实践平台;领导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确立了目标、任务和方向;创立邓小平理论,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指南.邓小平的思想与业绩推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他的思想与人格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