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推进“惠家工程” 实现人口计生事业新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家庭,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组织周密、网络健全、基础优良、群众信任、覆盖广泛的优势,以人口计生"惠家工程"为载体,突出"和谐人口,民本计生,均等服务,普惠家庭"的主题,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个性化的惠家服务,维护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惠家工程"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省政府把实施"惠家工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利益导向基本制度,积极推动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兼容,着力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倾心打造"民本、诚信、和谐"计生,有效促进了全省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为安徽奋力崛起,实现"三个强省"宏伟目标,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紧紧围绕人口计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的需求,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三进家"(人口文化、健康共享、产业帮扶进家庭)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为贫困计生家庭收入的增加、环境的改善、生活的幸福办了一些实事,逐步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以来,广东省惠州市站在"大人口"的战略高度,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人口发展新路径,找准人口计生工作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中的新定位,立足家庭,面向社会,高标准落实"惠一生"利益导向机制,创新推出"惠一家"优生健康工程,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育关怀资金、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伤残儿家庭再生育关怀等八大惠民项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元氏县坚持以群众的需求、家窿的发展,特别是广大计生家庭的幸福感和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合社会资源,部门协调联动,通过开展计生惠民六项行动,使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增强计生家庭优越感,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和社会和谐发展。婚育新风行动助和谐。大力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传播健康、向上、科学的人口文化,倡导婚育文明新风,利用人口文化园、文化大院、宣传漫画、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性别平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河北省藁城市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家庭保健服务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坚持"全人口、大服务"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大力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免费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努力实现服务能力、服务项目、服务人群全覆盖,全面提升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推进了人口计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葫芦岛市卫计委坚持"抓人口就是抓发展,抓计生就是抓民生"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五项工程",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政主导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是加强统筹协调机制建设的基础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委、省政府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规划和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时,充分考虑人口问题,统筹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把服务计划生育家庭、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纳入全省惠民"八大工程"。一是全面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以两年为一周期,对全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工作思路,不断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主要做法是:科学谋划,着力探索创建幸福家庭工作理念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的目标,北京市人口计生部门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逐渐确立了"836"的工作思路即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这八个字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以建设家庭人口文化为理论引领,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山东省寿光市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将惠民、温馨、创新的寿光特色与计划生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调整完善利导机制深化"惠民计生"政策强化利益导向的组织培训和规范化操作,抓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密山市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宗旨,以创建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以深化"兴凯湖新家庭计划"为载体,大力实施"惠家工程",用新型家庭人口文化的甘霖,浇灌着这方黑土,滋养着每个家庭,书写出"和谐人口、民本计生、均等服务、普惠家庭"的动人诗篇。"兴凯湖新家庭计划"是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是实施"惠家工程"、开展"黑土甘霖"行动的延伸和发展,突出了品牌效应和地域特色。其具体内容是"六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家庭发展,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列为"十二五"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人口计生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对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概括总结并弘扬实践人口计生系统核心价值观,是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人口计生系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敬业、为民、求实、创新。在30多年的人口计生工作伟大实践中,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及其工作人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线,以"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为目标,认真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  相似文献   

14.
提升计生家庭尤其是计生困难家庭的发展能力,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这一形势,江苏省射阳县计生协积极探索采取计生协会与各类专业合作社联手的办法,大力实施"幸福2+1"工程,帮助计生困难家庭提升发展能力。两年多来,通过实施"幸福2+1"工程,共帮扶了4237户计生困难家庭,帮扶面占计生困难家庭的96.4%。通过扶帮带,共使计生困难家庭两年总收入提升到2.59亿元,人均年收入提升到8900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市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创建"十二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目标,按照"创先争优、率先发展"的要求,积极实施"秦邮人家健康幸福"促进工程,面向家庭,服务群众,创新载体,彰显特色,多种方式方法并举,多方结合融入渗透,走出了一条"大人口、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人口文化建设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创先领先率先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高邮创造了更为有利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朝阳区人口计生委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核心理念,构建以家庭人口文化为中心,以关注家庭成员和谐健康为基础,以关注民生为目的,以"六大工程"为平台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推动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实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朝阳区"新四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口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是江苏省扬州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年",也是全市"人口家庭发展深化年"。市人口计生系统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改四风强服务"为目标,以"人口家庭发展工程"为载体,推进职能转变和服务提质,稳妥实施计划生育调整政策,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明晰化"的要求,优化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增进计生家庭福祉,为"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体围绕观念理念、基层基础、民生民情、创新创优、‘行凤作风五个方面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市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创建"十二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目标,按照"创先争优、率先发展"的要求,积极实施"秦邮人家健康幸福"促进工程,面向家庭,服务群众,创新载体,彰显特色,多种方式方法并举,多方结合融入渗透,走出了一条人口文化建设发展新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创先领先率先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高邮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海珠区推进实施幸福家庭促进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海珠区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民需为本,民生为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人口、家庭、健康、发展"作为工作主线,把紧紧依托社区,服务家庭作为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项目综合的人口计生宣教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过程中,以"德政工程"为载体,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人口计生法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高起点、大力度加强奖扶政策体系建设,形成了集"奖扶医帮优保"为一体、具有贵阳特色的人口计生利导模式,真正使计生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进入持续良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