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菜妪,河北宁晋县人,姓冯,40多岁,在郊区租房住,农贸市场卖菜为业。因老伴儿经常买她的菜,由此熟识。  相似文献   

2.
静待盛放     
杨晔 《伴侣(A版)》2015,(6):54-54
每次路过菜市场,我总会遇见这样一个卖菜人,三十多岁,瘫痪,坐在轮椅上,吆喝卖菜。
  最近我开始思考圆葱的花是什么样子,就是因为这个卖菜人。他的生意一直很不错,倒不是大家有意照顾他,因为他总是笑呵呵的,很阳光。  相似文献   

3.
吴玲 《老年世界》2011,(20):23-23
八旬老太靠卖菜过活走红。30年仅见国外儿子一面。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龄,85岁的周瑞英老奶奶却独自在马甸桥地下通道内卖菜。近日,这位在网络上走红的“果蔬奶奶”受到了不少关注,很多居民在下班时都会刻意路过给她捧个场。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笑     
正比喻"三十岁以上的男人就像蒲公英。""漂泊不定?""不。一阵风过来,说秃就秃了。"夫妻相老妈烫了一头长长的鬈发,效果不理想,既显老又显脸大。她去市场买菜,卖菜小伙喊她"胖婶",她气得当天就把头发剪短了。没想到,第二天去买菜时,卖菜小伙对老妈说:"胖叔,你跟昨天一个胖婶很有夫妻相!"该你追我了某人在精神病院实习,忽然一神经病患者手  相似文献   

5.
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龄,85岁的周瑞英老奶奶却独自在北京马旬桥地下通道内卖菜。据报道,剧奶奶的儿子在国外娶妻生子:30多年母子只见过一回。近日,这位在网络上走红的“果蔬奶奶”受到了不少关注,很多居民在下班时都会刻意路过给她捧个场。  相似文献   

6.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却在卖菜间隙挤出时间自学、写作,用了三年写出一部20万字的日记;他的家庭,居住在繁华都市最底层,却从来没有因为贫困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卖菜叔”一家的故事,以满满的正能量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个普通人。  相似文献   

7.
无臂青年,爱心铸就完美人生管玉贤,曾维新在天府之国的四川省,有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自贡。在市区的灯杆坝菜市场,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年轻人在这里买菜。时间一长,卖菜的农民逐渐跟他熟了起来,虽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每次卖菜给他,都习惯...  相似文献   

8.
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在利息税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存款者在负利率的状况下更遭受了净损失。“为什么利息还要上税呢?我们打工本身就赚不了几个钱,存在银行得些利息,还要交税?”从湖北来北京打工的赵玉琴对记者抱怨,“有钱人对利息可能不在乎,可我们在乎啊!”赵玉琴今年39岁,有一个8岁的儿子。她的丈夫在北京卖菜,她自己则做小时工, 一个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夫妻俩一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相似文献   

9.
我的朋友老王来到菜市场买菜。为了几斤菜,他和卖菜的小伙子争执起来,卖菜的小伙子是个愣头青,加之那天又喝点酒,就对老王说了许多极不中听的话,气得老王差点渊庄病发作。回家后老王仍是气愤难平,想想自己在单位大大小小是个领导,别人对自己都是毕恭毕敬,何曾受过这种窝囊气呀!于是在脑海中他反复播放着那令他感到万分屈辱的镜头,恨不得把那个不懂礼貌的家伙交给警察。从此老王总是提起那件小事就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10.
《中外书摘》2014,(12):69-69
现在住的小区楼下,有一个菜摊,卖菜的是夫妻俩,出摊的主要是丈夫。离他们两百米,小区进门直走的另一栋楼下,也有一个菜摊,盖了简易的屋子,蔬菜的种类似乎也要多一些,和楼下这家相比,也算是豪华。刚搬来时,因为所处的位置和看起来更“豪华”的摊位,我和老婆几乎都在那家豪华菜摊买菜,虽然偶尔会对卖菜人“爱买不买”的态度和总是夸大其词的广告不满,但并没有想过转到楼下这家来。  相似文献   

11.
我对有关“小商小贩”的新闻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和弟弟上大学时的学费,全是母亲摆摊卖菜挣来的。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那年,我以选调知青的身份在天津溏沽一家副食店卖菜.溏沽离唐山很近,所以地震带来的影响也相当大,30年后依然记忆如新.  相似文献   

13.
郭春敏 《老人世界》2013,(12):30-30
每当鲜嫩的韭菜上市时,看到站在路边卖韭菜的农村妇女,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一把。不只是喜欢吃,而是韭菜对我而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中午择韭菜时,又想起了我小时候母亲卖菜的往事,  相似文献   

14.
原以为卖烟比卖菜容易,可真正干起来才知道卖烟也不那么简单。卖烟人不仅要有识别假烟、假币的本事,还要时时提防被偷、被骗,更要和检查人员周旋  相似文献   

15.
柏兴武 《老年人》2006,(11):29-29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二叔爷。二叔爷住在上海他儿子的豪宅里。我去时,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二叔父没有在家,堂弟告诉我说:“爷爷卖菜去了。”我一听心里甚是诧异,莫非二叔爷在儿子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二叔爷就一个儿子,在我们家族排行老八,我叫他八叔。八叔大学毕业后在上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北漂农民工父亲,他以卖姜为生,却在吆喝声此起彼伏的菜市场里,埋头写字,20万字的手稿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他说,自己没能给孩子买过糖,也没送过礼物,他要把一家三代的故事写下来,留给孩子们,让人记住这个农民工家庭的故事。每天早上,40岁的姚启中都要蹬自行车近8公里,到达北京西城的菜市场,从捡来的毯子底下翻出姜,摆好,然后拿出一个磨得掉皮的笔记本。这个在北京卖了15年菜的男人开始了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写文章。赶早市的人看着这个不吆喝的小摊贩,笑他:"你是不是在底下捣弄‘反革命’呢!""你个卖菜的,卖一秤记一秤,是不是回去和媳妇交账?"  相似文献   

17.
自北京闹“非典”以来20多天里,笔者楼下小区的门口就日益热闹起来,操着各种口音的爷们、大嫂、小妞脚跟前的菜,绿生生地叫人,红扑扑地留客。虽然这热闹让进出的住户稍嫌麻烦,但“非典”时期,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买到便宜的菜,大家还是乐意。“非典”之前是不许随意摆摊卖菜的。有菜市固然好,买卖双方都喜欢,但市容就难看了,于是市容管理人员就只顾容不顾市了,三天两头奔袭。卖菜的爷们、大嫂、小妞也成精了,嘴里和顾客讨价还价,耳朵支楞着,一有风吹草动,卷起菜就跑。往往跑出几步,把菜往草丛中一丢,接着跑。他们期望着市容人员百密一疏,事后还能捡回自己的菜,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8.
夏珺,年龄是五十出头,人民日报资深记者。2009年8月2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他的一篇报道。与他发表的许多重要报道比,这是篇小文章,篇幅不长,九百来字,事情也很小,写一位农民进城卖菜,但读起来很有味道。兹录于下:  相似文献   

19.
强江海  姚静 《老年人》2010,(2):12-13
2009年3月底,江苏省淮安市电视台连续5晚播出一则公益广告——一位中年男子提着一篮子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说:“这菜篮子干净,老百姓的餐桌才干净,愿天下所有吃行业的经营者都讲道德,讲良心,讲责任。”这个中年男子叫孙焕平,是淮安菜市场一位卖菜小贩,公益广告是他自编、  相似文献   

20.
据中广网报道:近几天,南京夫子庙农贸市场内,一个卖菜的小女孩成了网络红人,《寒冬里,夜色已深,夫子庙菜场仍有位小孩在守摊》这一网帖让许多人感动。照片中,一个小女孩站在蔬菜摊前,手里拿着西红柿。发帖人说,当天晚上7时30分,他途经菜场时,整个市场内空空荡荡的,摊贩们正在收拾准备回家。但有个摊点却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