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近期国家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列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全市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及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牡丹江市统计局在全市随机抽选了100个村,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开展了农村生活环境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商丘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约占三分之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四月下旬商丘市统计局农调队在全市随机抽取睢县、宁陵县、柘城县、梁园区、夏邑县10个乡镇的100个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进行了入户调查,透过一组组厚重的数据,我们有欣喜,有隐忧,更感到建设美丽乡  相似文献   

3.
图说四川     
今后五年,四川乡村更加宜居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农办印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后五年,四川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逐步补齐全川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图为温江区稻蒜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4.
图说四川     
今后五年,四川乡村更加宜居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农办印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后五年,四川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逐步补齐全川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图为温江区稻蒜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11):96-102
美丽乡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追求,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江西省130个自然村的问卷调研,运用潜类别分析方法探讨农业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与需求期望等,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应按照"生产保障、基础建设、惠民扶持"的思路,建立持续高效、运转有序、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运行机制。在充分尊重农业居民家庭需求期望意愿的前提下,江西省农村财政经费资金缺口达119.76亿元。同时,对地处偏远的乡村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住房、教育文化事业、社会公用事业等五个方面构建黑龙江省民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统计指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线性加权综合法得出黑龙江省2001—2010的民生指数。并在把握黑龙江省民生状况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民生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乡村建设团体和机构,诞生过一批乡村建设运动的知名活动家。其中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活动家有三位,即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在河北省定县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约十年,创造了“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的晏阳初;创办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山东省邹平县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约七年,创造了“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的梁漱溟;主持四川省江巴壁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市北碚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约二十年,创造了“实业民生——乡村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反腐倡廉的风气。中共黑龙江省统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陆荣以《认真抓好“三讲”教育,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题,对省局机关开展“三讲”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统计工作“三个面向”的服务特征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围绕着“三个不适应”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统计改革和建设的战略举措。黑龙江省统计局根据国家局的要求,突出围绕省委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新形势,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抓住统计参政和建设两条主线,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省委、省政府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十大工程”之一,重点推进。本文试图结合黑龙江省及黑河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七年来的实践,借助统计方法总结、探讨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工作对策,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面向中国乡村教育的指数研究亟待开展。文章利用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测算了2016年和2021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结果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中西部地区省份不仅在综合指数的得分上持续提升,而且在师资建设指数、学生支持指数、教育生态指数上与北京的整体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分区域来看,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虽不存在“马太效应”,但仍然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其“东南强、西部弱、东北滞、中部塌陷”的旧格局仍未被打破。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充分利用好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改善乡村教育生态,最终实现“破局”,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至2035年国家教育治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6月,60个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率先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四川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部署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川乡蝶变,幸福洋溢.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反映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情况及总体进程,及时准确地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2003年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2000—2011年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情况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相关文献,从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间不长,但在各层面已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指标体系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方面,目前还存在缺少跨区域的县域比较研究、对农民满意度的重视不足、评价指标的测量缺少连续有效数据支撑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当更加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建立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数据采集、共享和治理的数字化系统,夯实评价过程急需的数据基础;开发客观数据驱动的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模型,丰富现有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美丽中国",承续着"富强民主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的中国梦。为深入积极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省政府作出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美丽县"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更好地反映"美丽县"建设的进展、效果、特点与变化,课题组通过建立"美丽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客观、准确、动态地评价、监测、反映"美丽指数",为正确决策、科学规划、定量管理和具体实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循环型农业的“3R”原则,以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能耗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黑龙江省循环型农业综合效率评价的输入指标,以农业总产值、耕地产出率、主要农作物单位产量作为输出指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构建DEA模型,对黑龙江省16个地区的循环型农业的综合效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强调生态环境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人类对维护生态环境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协调作用,应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分析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水平,为生态省建设、生态环境规划和区域竞争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严峻挑战,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建设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统计》2007,(1):44-4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引起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期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从乡村建设规划抓起,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做起,遂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收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为此,青海省调查总队对全省17个县(市)、70个村、35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大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有八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