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避实击虚因敌制胜《孙子兵法·虚实篇》里说:“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用兵的规律就像水的流动,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胜利是避开敌人的坚固地方而攻击敌人的薄弱地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略。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后来的许多战争中得到了检验和证实。战国时,孙武的后裔孙膑率领齐国军队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成功地运用了因敌制胜、避实击虚的作战原则,将实力强大的魏军屡次击败。在具体实施这…  相似文献   

2.
老子《道德经》上把治国和用兵联系起来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57章)。战争中要“以奇用兵”,实质上是靠智慧战胜敌人。这个原理在商战中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兵无常势,商无常情,但都有征兆可寻,端倪可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战是很激烈的,市场的情势也是瞬息万变的。要在商战中取胜,也必须“以奇经商”。商战是智慧之战,谁的智策高明,谁就能在商战中取胜,立于不败地。  相似文献   

3.
一、以近待远以逸待劳《孙子兵法.军争篇》里说:“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冶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要用调动、控制、消耗或拖垮敌人的办法来消灭敌人。在接近自己部队的战场等待远道而来的敌人,用安逸休整来对付疲于奔命之敌,如此可大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在《孙子兵法.虚实篇》里,也有这样一段话:“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要想方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兵法论述的是敌我之间的态势。简单地说,以近待远,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中有条战略原则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意思是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的把握才寻求战机同敌人交战。战前要有准备,要创造必胜的各种条件,清除影响胜利的各种风险,造成未战先胜的局面,然后再战,则战无不胜。这一战略原则,高屋建瓴,也可作为企业战略竞争的最高指导原则。企业制度的战略改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必须进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应能够迅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就像军队制度是为了适应战争需要而建立的一样。孙子兵法《九地篇》指出:“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相似文献   

5.
论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战机。“先发制人”要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后发制人”则宜静待战机,乘隙而攻。因为收回的拳头,正是为了更有力的一击。我国古典军事论著中关于“后发制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苟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百战奇法·后战》:“凡战,若敌行阵整而且税,未可与战,宜坚壁待之,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无有不胜。法回:‘后于人以待其衰。’”励子兵法》中也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避其锐气,击其精归。”这些论述都准确地体现了“后发制人”的谋略思想。这种军…  相似文献   

6.
唐宁 《现代交际》2006,(11):24-25
丁春秋是《天龙八部》中的星宿派掌门人,练就一身怪异武功,能将强于自己数倍的敌人内力在瞬间消化,从而轻松制敌。本案中的县级日化经销商杨平,在最近的一场战争中,以弱势之兵,巧妙利用智慧谋略,在二、三级市场的局部战争中,几度打败了巨人式的宝洁,以及以终端著称的舒蕾,所销产品成为当时前三甲品牌,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译文】保存阵地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这是从蛊卦《彖辞》“巽而止,蛊。”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老子说过;“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意思是说如果想要夺取,那么一定要先给予。这其实是一条妙计:为了达到“取”的目的,可以先“予”。这条计策是有广阔应用领域的。 第一、可用于军事领域。《孙子兵法》说:在战争中,为了调动敌人,可先给敌人一点小利,使其听我指挥,然后伺阶将其歼灭。古今中外,这样的战例实在太多了。据《韩非子》记载,春秋时晋国的执政官智伯想要攻打邻国仇由。仇由处在万山深处,道路崎岖,无法通行。如果派人去开路,就会暴露入侵的企图。智伯冥思苦想,心生一计。他计人用上好的青铜铸造了一口漂亮的大钟送给…  相似文献   

9.
故友 《老年世界》2014,(16):38-39
《灵枢·本神篇》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中医养生的范围之广泛、其内容之丰富,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以及按摩、针灸、导引、气功、药饵、运动等,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且用很少时间,而又不费大气力的手法来养生保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老年人》2007,(1):34-34
提到永州这个地方。不少人就会睛不自禁地背诵出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永州成就了柳宗元,柳宗元也使永州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2日《南方周末》文化版,陈一鸣探讨银幕军人形象的文章《许三多“退役”,学生兵入伍》中再次提起了中国群众喜闻乐见的“西点军校”:“以西点军校为例,该校不仅是美国将军的摇篮,还被称为美国CEO的摇篮”,西点的校训是“使命、荣誉、国家”,“所有人都喊,傻子一样地喊,喊得久了,口号就熔化到血液当中去了”,“西点军校的高端人才就是通过这样一部战争机器打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明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解析]此计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一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的道理。[出处]"隔岸观火,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唐·乾康《投谒齐己》)对岸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而一河相隔,另一边却看  相似文献   

13.
小春 《当代老年》2014,(1):45-45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川页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兵法很讲究‘“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十三篇,就有《虚实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兵家要语》中讲‘“善学兵者,通于虚实之变,遂可人于神微之奥。’”也就是说,只有精通于虚实之变的人,才能算是懂得谋略的神妙。其实论辩也是这样,变幻莫测的虚实战术是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而虚实战术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实击虚”。本文就一些论辩实例来谈谈这种技法的运用。所谓“以实击虚”技法是指在论辩中论敌用一些虚妄的、无法验证的问题来企图难倒辩者时,辩者反其道而行之,以一些具体的、实在的问题来回敬对方,争得主…  相似文献   

15.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2):42-42
古代的车马 在古书上我们常见“车马”并举,如《诗经·唐风》中云:“子有车马,弗驰弗驱。”《论语·公冶长》云:“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在战国之前,车马是相连的。通常来讲,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所谓御车即御马,乘马也就是乘车。  相似文献   

16.
一文 《当代老年》2008,(10):48-48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千金翼方》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孙真人的《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北师大于蓝教授在“为人之道”讲座中说,人到了“耳顺”的年龄,应该是对世间的一切都理解和包容的年龄。内一心从容淡定,通晓世故,修炼中庸之道已陶冶和熔铸达绚烂之极。因此,“耳顺”源于“心顺”。  相似文献   

17.
我读曾国藩     
我花两个月时间读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卷首辞云:“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相似文献   

18.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①。子张日:“子夏云何?”对日:“于夏日‘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口:“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敌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加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①予夏、手张都是孔子的学生。〔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样交朋友。子张问近:“子夏说了些什么?”回答道:“子夏说过,值得交的,就交他;不值得交的,就拒绝他。”子张不以为然,说:“这同我听到的交往原则不同。君子尊敬贤人,也接纳普通人;称赞好人,也同情无能的。我是大贤人嘛,对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刘佳 《老人世界》2014,(8):53-54
我们知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人体生命的动力和源泉,并起着营养脏腑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云:“人有阴阳,即为血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诗文中,对长寿老人有许多雅称,极富情趣。黄发:老年人白发脱落更生黄发,是高寿的象征。《诗·鲁颂·闷宫》中有“黄发台背”的句子,郑玄笺:“皆寿征也。”又据《书·秦誓》:“尚犹询落黄发。”黄:代指长寿者。《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朱熹批注说:“黄,老人发复黄也;,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礼仪·士冠礼》中也有“黄无疆”之句。耆:老年,意即60岁以上的老人。《孟子·梁惠王下》:“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晋书·食货志》:“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长孺齿,可以养耆年。”花甲: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