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先秦时代(公元前5——前3世纪)社会形势需要、墨者先后主要活动地域、同时期诸子相应论述,以及《墨子》书内容(尤其是十论)前后不一为依据,叙述墨学在先秦的历史发展是经历了早、中、末三个时期。这样以社会学说史的角度考察墨学,既揭示先秦墨学在发展中的内在逻辑过程及相应的阶段性改变,也说明先秦墨学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区域文化的渗透与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经过历史的千年沉埋之后,墨学在20世纪的复活再生,走过了四个阶段的历史行程。乾嘉至晚清:《墨子》文本的重新发现与整理,民初至五四时期:《墨子》价值的重新发现与诠释,30至60年代:墨学研究的全面展开与成就,80至90年代:墨学研究的重新启动与深化。墨学命运的大起大落与中华民族命运的沉浮变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墨子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集中反映下层民众利益的伟大平民思想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站在弱小国家立场上提出反战非攻理论的伟大军事家,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东亚的伟大科学家。这三个“第一”,既决定了墨学的历史价值,也决定了它的当代和未来价值。  相似文献   

3.
墨学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晖 《殷都学刊》2005,(1):98-101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近代墨学复兴以来,对于墨学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折衷众说,对墨子生平及墨学要点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二十年之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70年代,中国内地之墨学研究较为沉寂,从80年代初开始,墨学研究恢复正常,90年代进入高潮。学者们首先注意的是《墨经》研究,然后是《墨子》的今译,接着是墨学综论性研究和介绍。90年代以来,学术活动也大大增多,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相比其他先秦诸子,墨学研究还应加强。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20—22日,以"墨学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在墨子故里河南省鲁山县尧山召开。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墨子学会等协办,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承办。会议围绕墨学与中华元典文化、墨学与中华民族精  相似文献   

6.
隋唐五代时期,墨学流传情况应予注意者有三:其时《墨子》书仍在流传,且篇卷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同;对墨家与墨学的评价方面,继承的基本都是前代已有的观点;对于墨学流传的态度,则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主张以儒家为正统,一种主张儒经与含有《墨子》在内的诸子书并重。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质疑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文明在科学上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源干希腊时代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中国传统儒学虽使人文精神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墨学以及其所包含的逻辑和科学精神的没落,对中国的文化体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通过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思考墨学和现代哲学在中西文明会通基础上的"视域融合",进一步促进墨学的复兴;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  相似文献   

8.
田宝祥 《理论界》2022,(8):75-80
秦汉以后长期“中绝”的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墨学之近代复兴由毕沅、王引之、孙诒让等人对《墨子》文本的校勘、注释而开启,经梁启超、胡适、郭沫若等人对墨家思想的研究与分析而形成浪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墨学的复兴浪潮中,最为引人注目者,并非墨子本人所阐发的“十论”的政治、伦理思想,而是后期墨学所归纳的“墨辩”的逻辑、论辩思想。将逻辑的概念、规律、理论、方法与现实的政治、道德、社会、生活相系,从而寻求价值与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说是“墨辩”逻辑的思想特质,亦可说是“墨辩”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墨学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三:其一注重考据,即致力于对墨家文本作进一步的考订。其二是以西学为准绳,把精力用在对墨子的科学和逻辑思想的挖掘上,想以此扭转中国传统哲学在这方面的劣势。其三系开自梁启超的革命精神传承系,注重对墨学平民特点的弘扬。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滕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社联和山东省墨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墨学国际研讨会”在墨子故里──山东省滕州市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及港台地区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专著6部。与会代表就墨学研究百年回顾、墨辩逻辑、经济伦理观和墨学价值的当代意义等课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一、墨学研究的百年回顾墨学的“现代复活”,重新成为“显学”,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意义至为重大的事件。回顾一个世纪墨学“复活”的历史行程,挖掘其中所积淀的丰厚…  相似文献   

11.
墨学中衰原因探微@丁宏武$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甘肃兰州730070墨学;;墨子;;思想史~~[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流氓的变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张荫麟.中国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贾敏仁.墨学衰亡的原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3). [7]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 [8]王桐龄.儒墨之异…  相似文献   

12.
杨向奎教授谈墨学研究陈炎在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于山东大学召开之际,笔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杨向奎先生,请他就墨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问:杨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权威学者,今天想请您先从墨子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13.
墨学湮没于汉代,仅存《墨子》一书。先秦诸子言墨、批墨甚多,极少涉及墨家学派发生、发展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全国墨子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墨子研讨会综述郑强胜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儒墨并为显学。西汉以后墨学式微,失去了与儒学分庭抗礼的优势。尽管如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墨子及墨学的影响依然存在,尤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墨子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学术理路和西潮冲击之下,墨子及墨学在清末民初引起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作为现代学术史上的典范性人物,胡适和梁启超对于墨学的偏爱和阐释可以说具有典范意义,其学术主张存在共同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二人都比较重视墨子的《墨辩》部分,以此来发明中国传统学术的"科学精神",但二人对于墨学的理解和阐释也存在根本性差异:一主"智",一重"爱"。以话语分析的视角看,现代性的科学话语和反省现代性的玄学话语构成了胡适和梁启超墨学知识生产的核心要素。可以说,"五四"之后中国思想界对于文化现代化的思索呈现出多岐性,正是对于文化现代性的不同方案导致了胡适和梁启超以及不同学术群体对于传统阐释产生差异。因此,胡适和梁启超关于墨学研究的异同离合可视为近代中国一典型的学术史事件。  相似文献   

16.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但不久就急剧衰落。个中原委,本文归纳为两点。首先,墨家倡导的“兼爱”理想过于强调利他苦己,这种崇高境界常人无法达到,故它在古代中国缺乏坚实的生存土壤,只能昙花一现。其次,儒家奉行的“亲亲”原则迎合了宗法制农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故得到统治者推崇,获得独尊地位,墨学则曲高和寡,受到冷落。时至今日,墨学并未完全过时。对于墨学的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立足于中外科学文化历史,回首审视东周末的墨学中绝和20世纪末的西学东进,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是“李约瑟疑难”最终解答及“雷斯蒂沃困惑”最终能否实现的切点,从而也是构建21世纪新文化的起点。(一)墨子自称为“巨子”,弟子尊称“墨子”,大抵从事过木工一类的技术活,且造艺颇深.主要经历在鲁国。墨子先习儒学,再立门户.开浓墨学。墨家是一个以“工肆”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开始传入中国时,学界曾经将传统墨学与之比附、比较,发掘传统墨学与社会主义的契合点.早期社会主义者普遍推崇墨学,将其牺牲、奋斗精神作为重要的本土思想资源.传统墨学对毛泽东及其中国社会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首属墨学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墨子学会成立大会于1992年10月6日至10日在墨子故里滕州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墨子学会与山东大学、滕州市联合发起举办的。来自美国、瑞士、韩国、南斯拉夫等国家和海峡两岸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学者一百二十余人与会。大会收到专著七部,论文七十余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10月6日下午,大会宣告“中国墨子学会”成立,并一致推举费孝通担任学会首席名誉会长。这次研讨会在1991年6月召开的首届墨学研讨会的基础上,中外学者就墨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墨子的思想与东方传统伦理道德、《墨经》所涉及的范畴以及对它的研究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一定程度的"崇墨学"之思潮,而此思潮的兴起,就目的讲,本不为学术计,即不是从知识理性启蒙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有开心智之作用,而是为政治计,即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具有保国保族保种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