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与罗蒂后现代哲学的启示刘魁80年代中叶,美国科学哲学家A·范恩(ArtherFine)在其著名的《自然本体论态度》一文中喊出了“实在论死了”的口号,宣告后实在论时代的到来,震惊了整个国际科学哲学界。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赞同他的看法,但是...  相似文献   

2.
库恩、劳丹、范·弗拉森与反实在论郑祥福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反实在论,是库恩、劳丹、范·弗拉森、法因与罗蒂等人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合。然而,由于法因与罗蒂的思想拥有大量后现代哲学的特征,不仅否认科学实在论,而且也否认反实在论,因此,前三者就成了反实在论的典型代...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无疑是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科学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都相互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猛烈的抨击,却又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证和辩护;另一方面,以范恩和罗蒂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家在80年代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价值提出了怀疑和否定,从而引发了科学哲学的价值危机。鉴于这种困境,许多科学哲学家走上了重构科学实在论的道路,其中以澳大利亚哲学家D·M·阿姆斯特朗的“自然主义实在论”最有新意,在国际哲学界也颇有影响,由于国内哲学界对阿姆斯特朗的理论比较陌生,本文结合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对他的自然主义实在论作一简评。  相似文献   

4.
检索并统计“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相关论文(1983~2013),得到“××实在论”研究有效文献419篇。对上述有效文献进行年度刊文量统计,表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对所涉及的有效文献进行“科学实在论”类别统计,得到每种科学实在论首次提及时间(开始研究时间)、年度新提及的科学实在论的种类数量及其总体变化趋势。进一步统计每种科学实在论研究所涉论文总篇数以及年度刊发论文数,分别得到它们的关注度和研究的连续性。最后,结合上述研究以及各种科学实在论的内涵,得到中国国内科学实在论的研究特点及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F·萨普继1977年出版《科学理论的结构》一书后,又在1989年出版了他的新著《理论的语义观和科学实在论》,并进而致力于科学认识论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他的理论结构之语义分析观点和准实在论观点。在当今西方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中,F·萨普俨然以第三者的身份,力求辩证地总结这场争论,代表了当今西方科学哲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否证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直至后现代科学哲学,比起其他哲学流派.可谓繁荣之至。然而,正是这表面上繁荣的科学哲学,正在误入歧途,正在走向一个否定科学哲学并进而否定科学的歧途。审视这种趋势.是我们重建科学哲学和肯定科学哲学的价值、使科学哲学继续存在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副导师。主要著作:《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人《历史唯物主义》(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副主编)。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人《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1993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将其收入《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第23版)和《世界文化名人录》(第11版)。记者(下称记):杨博士,您的研究领域较广,从您的论著看,其中的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能否这样理解?杨耕(下…  相似文献   

8.
陈新辉 《理论界》2011,(5):101-103
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对科学实在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着古老传统的构建物理学为主体的科学大厦的核心原则———科学实在论遭遇到生存问题困扰。探讨当代物理学语境中的科学实在论有助于我们思考哲学和科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评A·法因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批判□陈健法因(A.Fine)以提出NOA纲领①而闻名于英美科学哲学界。本文分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分析法因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批判,第三部分是作者对这些批判的分析及评价。一、对实在论的批判法因曾宣称:“实在论已亡。”②他...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中期以来,科学哲学界针对亨普尔科学说明模型中的问题,提出了因果实在论的说明理论、建构经验论的说明理论、自然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的说明理论.这些当代科学说明理论及其模型中所存在的一个根本分歧在于本体论承诺问题,通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1)后现代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和当代自然科学中的量子力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新特点密切相关的,也是与当代社会科学中的文化人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学科的发展特点相关的;(2)凡体现后现代性的各类思想观点及思维方式的最突出特征是不确定性;(3)一味推崇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主义其发展是不结果实的,尽管它以批判现代性的面目出现,但却是保守主义的,以不确定性否定确定性不仅抹杀了历史,而且也抹杀了后现代主义本身。  相似文献   

12.
实体与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实在□韩民青最近,在国内学术界的实在论研究中,发生了“实体实在论”与“关系实在论”之争。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是张华夏与罗嘉昌、胡新和发表的文章(参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第3期)。他们均承认实体与关系都是实在的,但在何者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围绕着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展开的,其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坚持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则坚持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辩明条件语义学,两种理论的分野在于是否接受二值原则。其中反实在论以抛弃二值原则,诉诸直觉主义而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体现了某种革命性变革,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论坛》2007,(3):159-160
为促进证据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升证据科学学术水平。推出学术精品和学术新人,根据《(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文库)建设管理办法》,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现开始面向全国学者受理《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申报。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文库》选题包括证据科学、证据法学、法庭科学等领域,鼓励对证据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作品。(二)受理作品形式包括:1.学术专著;2.学术译著。  相似文献   

15.
“意义大于指称”──论科学实在论的意义观郭贵春伴随着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语义分析已作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扩展、渗入和溶合于所有科学哲学问题的探究之中。但在语义分析方法的具体展开和实现过程中,必然要引申出对科学理论术语的指称及其意义的揭示和阐释。而...  相似文献   

16.
批判实在论是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主要学说之一,批判实在论从本体论上论证了社会科学解释的可能性条件,并提供了一条新的社会科学解释的可能形式。  相似文献   

17.
西方后现代思潮以强劲的势头涌入早已洞开的国门后,便在我国泛滥开来,作为这种思潮一个重要方面的后现代科学,也得到了热烈的回应。有关论题日益多见于各种报刊著作。典型的事例,如美国的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中译本出版后,《读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著名报刊便作了一番推介,接着便有该书特有的概念如“返魅”和认识方法论的应用,相关的文章也迅速出现。后现代思潮在我国不仅体现于科技领域,而且已渗透、泛滥于广阔的文化领域,文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统治”的衰落,科学实在论作为当代科学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已逐渐成为西方科学哲学运动中最有前途的一个发展趋向。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除了许多复杂的条件之外,科学实在论得以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大批科学实在论者在理论的构造、阐释、评价和选择中,自觉地借鉴、移植、汲取和引入了语义分析的方法,从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新”是大力发展科技的一个口号,它强调科学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此处借用“知识创新”这个词语,意指辩证唯物主义也要不断向前发展。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那样:“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228页)21世纪即将来临,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值得认真思考。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部分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部分与当代科学的联系作一些讨论。1、辩证唯物主义要运用当代科学思想,深化对当代唯心主义思…  相似文献   

20.
将测量"语境化",提出"测量语境"的立体概念,是后现代科学哲学对测量解释的创造性探索.这就是从"测量语境"的结构出发,沿着动态和静态两条线索,分别从语形、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测量语境特征;测量存在的两重性及其在实在论基础上的统一,确立测量语境实在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