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X什么X"是疑问代词"什么"构成的结构式之一,上世纪80年代随着学者们对"什么"研究的加深,对"X什么X"结构式的研究也逐步增多。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在现代语言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对其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X就Y"句式是以句法标志"一"和"就"前后呼应而成的一种句法结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X就Y"可填充的词类以及"一X就Y"的四种变式句等方面对"一X就Y"的句法结构进行考察,分别对"一X就Y"句式中的句法标志"一"和"就"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概括了"一X就Y"这一格式在整体表达功能上的连贯性、量多义、非凡性等多种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形容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除了以重叠式出现的各类形容词外,还有许多词根与词缀相结合而组成的固定格式,如"老……了"、"X不YZ""X了巴Y"等(其中X为词根,Y、Z多为词缀或类词缀)。本文拟对"X了巴Y"格式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构成、功能、语义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这/那(个)X"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格式,本文主要探讨"那(个)X"格式,分别从句法语义特征、表达功能、"那(个)"的虚化轨迹三个角度,对这一口语用法进行探析,重点探讨了"那(个)"表性状程度的虚化轨迹。该格式主要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而且还带有说话人自己的主观夸张情感。  相似文献   

6.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随着汉语"X族"表达式的流行,"X族"已然成为一个能产性颇高的构式。而学界对短语构式却缺乏关注,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族"的构式特征及其认知机制。"X族"为嵌入式的短语构式,具有构式完型效果,指别共有X行为特征的人群;认知机制上,"X族"构式主要涉及认知隐喻和转喻、以及社会、认知与语言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就是X”这一结构。它表示说话者对谈论对象强调性的确认与肯定,但说话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倾向则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去体会。但是,所有这些意思不能单单通过构成“X就是X”这一结构的成分的形式或意义体现出来,因此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整体性特征。此外,对构成“X就是X”结构中的“X”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就是”的分解与其表达的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安岳方言存在大量的"X到"类词语。从词性看,"X到"类词语可作副词与动词;从句法成分看,"X到"类词语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从使用频率看,"X到"类词语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X+到"类词语在安岳方言中的语义丰富,口语色彩浓厚,使用广泛。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价值等角度来分析安岳方言中的"X+到"类词语现象。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X无可X”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结构。它不仅在结构组成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感情色彩方面基本上倾向于贬义,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结合语料库,从构式特征对“X无可X”结构进行考察,利用“多重压传观”揭示其认知生成机制,认为该构式是由拷贝构式、否定构式、四字格构式等多重压制以及承袭“忍无可忍”的用法中概括类推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X奴"式流行语的大量出现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该流行语的研究具有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利用词汇空缺、认知经济性、词语类推机制来分析"X奴"式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揭示该流行语的语言机制,并从语义泛化的角度对其语义进行分析,了解语义泛化使"奴"的旧意不断脱落和"奴"的语义由实到虚的语义特征;并为从微观层面对流行语进行个体研究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兴词族"X族"中的新成员"考碗族"为考察对象,从"X族"词族的总体特点出发,探讨"考碗族"的意义、衍生动因、形成机制及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2.
"山寨X"新词的诞生,是认知主体体验现实表征,形成心理表征,实现语言表征的过程。伴随着"山寨"语素的去范畴化和"X"语素的泛化,"山寨"由词汇地位降格为一个构词语素。"山寨X"构式的多产性与"山寨"语素语义的差异性缘于认知心理、认知方式和语言本身对语言模因的驱动。  相似文献   

13.
"管他X不X"格式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管他X不X"是由"不管X不X"虚化而来的。从形式、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该格式进行考察,发现其表现形式更加自由多变,表达含义更加丰富,语用效果上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X一点+Y一点"这类形式在汉语中较为常见,且在使用上有泛化趋势,其结构独特,语义类型也较为丰富。基于汉语语料库的考察,其语义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并举型、条件型、因果型。同时,它还具有三种重要的语用功能:劝告、主观评价、陈述。  相似文献   

15.
粤东兴宁客家话中活跃着一个有趣的口头语“X个X贼”。仔细研究词性,会发现大部分词属于形容词,但也有少数兼做动词。本文通过它与动词和性质形容词的比较总结出这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引出另一使用频率极高的同义形容词“死”,在语用的效果上进行比较,得出“X个X贼”更形象、更生动、更传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X BE 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判断句。表面上看起来主语和表语重复,传递的是"零信息",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传递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一种言语行为。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是由言内、言外和言后三个层次共同作用完成的。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认为X BE X结构的意义解读可以从言内行为上完成对词义的解读,从言外行为来表达交际意图,从言后行为来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真实语料为依据,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能产性极强的"想X就X"格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其内部结构可根据X1与X2的异同进行更细的分类;其连用形式也有鲜明的结构特征;同时文章认为该格式的基本语义是体现动作发出者的主观意愿及其意愿的自由实现,同时具有强化说话人主观情态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并试图解释其缘由;最后文章还对格式的语用特征做了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中古汉语中,"VP-neg"式反复问句句尾的否定词"不(否)"开始虚化并由此造成了该式的分化。对于"是X不(否)"式中"不(否)"的词性,学术界一般仍将其视为否定副词。但是,否定判断句的发展状况以及与"是X耶(邪)"式的对照表明,该式中的"不(否)"已经虚化为语气词。近现代汉语中的"是X不"式反复问句并非直接承续于中古汉语的"是X不"式,而是来源于对"是X非"式反复问句中否定词的替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具有副X化、副X和X化三类形式的化缀词进行归类考察,分析三种形式存在和转化的语义基础及语法功能,指出它们都具有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而且"名词+化"和"形容词+化"的三种形式的成立呈现出一种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20.
“X都X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基于语料库对“X都X了”这一构式的句法特点、意义及其前身进行研究,研究显示:“X都X了”中变项“X”多为单音节的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趋向动词以及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受构式中固定项“都”和“了”的影响,该构式具有“完成义”,同时根据具体语境还具有“劝勉”“强调”“感慨”“无所谓”等意义。与其前身构式“都X了”相比,两者之间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变项“X”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