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穷人经济学"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收入高低为标准,现实社会中的人可以分为“穷人”和“富人”。“穷人”和“富人”具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规律和经济利益,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和“富人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倡导经济收入和相关资源的分配应该向穷人倾斜。按照“穷人经济学”的理念,解决“三农”问题有三个答案“多予少取”、“农业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论证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必要性,并就策略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的效率 ,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 ,从而影响社会的协调与稳定。因此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文章从“效率”角度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激励理论分析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化变迁的过程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上,关于货币问题经历了各种复杂争论。从梳理逻辑争论的角度可将其界定为三个基本问题,即两分法(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存量与流量、内生与外生货币供给。从根本上讲,这些争论与主流经济学一贯忽视货币作用而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有关。实际上,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不仅是重要的、内生的,也是决定所有经济关系的根本,整个宏观经济只有通过货币的总量关系才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决定所有价值和分配变量,这是基于现代货币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性质的基本假设来分析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从西方经济理论自身的演变来看 ,还是从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合理回归与相互融合来看 ,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都愈来愈受到关注。而在收入分配研究中又表现出两大鲜明的特点 :一个是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 ,另一个是对社会最底层成员的关注。作者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并提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辛谭 《华人时刊》2005,(12):5-5
中国一些经济学者分析认为,“穷人经 济学”将是“十一五”规划的理念之一。未来 5年,中国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 “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 和社会的公平”,避免陷入“穷人更穷、富人 更富”的贫困陷阱。 “穷人经济学”不仅仅从道德上容易获 得大家的共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也有助 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福祉。 “穷人经济学”需要关注收入分配和资 源分配,注重‘增长的均衡”即社会民众整体 收入水平的均衡增长,特别是关注民众收入 金字塔塔基的稳步提高。按照福利经济学的 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收 入水平提高了,才意味着社会福祉的增长。政 府需要调整收入和资源的分配,使得现有社 会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譬如对于“富人”而言,收入增加后,个 人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使得其中用于消费部  相似文献   

7.
经济史学科是融合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边缘学科,因而在经济史研究中,就研究对象、方法和成果而言,显现出偏重于历史学或偏重于经济学的特点来,形成了历史学家的经济史或经济学家的经济史。目前,运用经济学方法,并对经济学科产生较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经济学理论离不开经济史,理由在于: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基础;经济理论必须结合经济史揭示的经验性材料,才能启发人们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加以应用。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创新应加强运用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应注重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能得到的史料更多地运用经济理论为工具来解释和分析经济事实,如运用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边际分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产权和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对外贸易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等等。应注重从经济史中总结出特定规律,以对现有经济理论进行补充和创新。 在南开大学近期召开的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就经济史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史学教授了长清先生。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问题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课题组在掌握大量统计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实际调研、文献研究与比较,结合经济学原理深入分析了山西收入分配现状,剖析了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探寻了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症结,并利用调查数据构建经济学模型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地理论剖析与实证研究,提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主要的货币危机形成理论后,提出了分析货币危机的一条主线:汇率稳定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经济政策。汇率稳定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是导致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根本原因。在此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现可维持汇率稳定的四项基本措施:第一,汇率稳定制度的法律化;第二,适当扩大汇率稳定的目标;第三,通过其他政策的配合使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第四,健全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 近来,经济学界纷纷探讨发展“中国经济学”的问题,参与讨论的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想法和主张。大致有如下论题:“中国经济学”是否独立存在,即经济学理论是否是世界范围的科学;其次,如果存在,“中国经济学”应是什么样的体系。与此对应的有这样几种观点:1,未来的“中国经济学”是研究市场规律的,因此应建立在西方经济学之上,既包括古典经济理论又包括现代经济理论;2,“中国经济学”应是中国经济实践的结晶,应与中国文化传统和经济传统相一致,并在中国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它任何东西.”可见,税收首先是作为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形式而出现的.在商品货币关系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税收不仅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杠杆.这种经济杠杆与其它的经济调节手段有机配合与协调,可以灵活而有效地调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运行,从而使整个经济运行进入一种有序的受控状态.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税收的这些作用同样存在,尤其是经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税收的作用在日益增强,这里仅就税收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源错配不仅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对技术进步的方向产生影响。金融资源错配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金融资源错配,进而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另一方面,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金融资源错配致使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产生三种宏观经济效应: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要素的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我国有必要进行要素市场化改革、银行体制改革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缓解这三种宏观经济效应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结合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根据1990~2003年期间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货币替代与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居民规避汇率风险和交易需求而持有外币的动机比较突出,投资动机对货币替代的作用不显著,随着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有出现较大规模货币替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鼓吹把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于“不发达经济”的“研究”。他看到“不发达经济学”两种主要形式:即增长模型和增长阶段论都宣告了破产,于是提出自己的一套“概括”,企图“发现经济过程的因素”。他认为,“个人之间和集团之间经济才能和经济素质的差别对于经济发展有影响”,“气候和其它地理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主观唯心主义或唯地理论的解释,当然是错误的,其目的在于借此逃避真正决定经济发展的制度本身的问题。至于胡说什么“整个不发达世界目前最繁荣的地区是与发达世界已建立接触的地区……这些接触是发达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技巧和资本到达不发达世界的通道”,那更是赤裸裸地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侵入“不发达地区”打掩护。  相似文献   

15.
<正> 近来,经济学界纷纷探讨发展“中国经济学”的问题,参与讨论的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想法和主张。大致有如下论题:“中国经济学”是否独立存在,即经济学理论是否是世界范围的科学;其次,如果存在,“中国经济学”应是什么样的体系。对应地,有这样几种观点:1,未来的“中国经济学”是研究市场规律的,因此应建立在西方经济学之上,既包括古典经济理论又包括现代经济理论;2,“中国经济学”应是中国经济实践的结晶,应与中国文化传统和经济传统相一致,并在中国式的发展中创新,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乏力,物价水平低位徘徊,通货紧缩迹象较为明显的状况,从表面和深层两个层面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对此,该文提出了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的措施:利用当前物价总水平低的宏观经济条件,加快结构调整力度,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培育起我国拥有较大数目的“中产阶级”;积极创造条件,拉动国内需求,包括培育市场消费热点,启动投资需求,降低企业税收以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资产收益。  相似文献   

17.
《国富论》是古典经济学派杰出的代表亚当·斯密的名著。在《国富论》中,虽然专章论述货币理论的只有一章,篇幅也不长,而且不是他的整个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但就全书来说,涉及到货币有关的问题却有很多处。这说明他对货币理论,特别是对货币流通问题是十分重视的。本文仅就其中货币流通理论问题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货币理论不等于财政赤字货币化,不等于放弃中央银行独立性,不等于无限制地增加政府支出。2019年美国兴起的围绕现代货币理论的大辩论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挤出效应的问题。现代货币理论秉持内生货币观,认为由于利率受到中央银行的直接控制,政府支出不会推高利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二是通货膨胀的问题。以货币数量论为代表的反对观点没有认识到失业和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现代货币理论强调政府支出的结构要考虑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从而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进行支出也就不等于通货膨胀。当前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所面临的困境是引发现代货币理论大辩论的主要因素,现代货币理论有可能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美欧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密切关注其争论的最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系各专业特别是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一部分是涉外经济课程。这里所讲的涉外经济课程是指课程的内容直接与国外有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涉及外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基本理论及经济思潮,这类课程主要有:“外国经济学说史”、“西方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另一类直接涉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这类课程主要有:“外国经济史”、“世界经济”等。  相似文献   

20.
新剑桥学派理论是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率越大,国民收入中利润的比例就越大,作为工资收入者所得的工资的比例就越小,因而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个理论对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下如何改善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宏观经济运行背景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从理论上证明经济增长可以减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