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视野中的新发展观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视野中的新发展观架构王思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日益凸现着发展观问题研究的重要时代意义。在批判经济增长论及传统经济学中崛起的新发展观,前所未有地突出和阐发了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人道价值,这种价值取向上的重大转折,已把发展观中的价值问题提升到发...  相似文献   

2.
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戴建平(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93)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含义,涉及到政治、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传统的发展观由于建立在对发展问题的片面的理解之上,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后...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发展观经历了从单纯经济发展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短期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单一发展到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发展变迁过程。在当前,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总体而系统的看法。我国的发展观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可持续、再到科学发展观、从总体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再到和谐社会的演变过程。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论人的发展的当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 《学术论坛》2003,2(5):16-19
以发展求生存是人与物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区别之一,但现代化凸现了发展对于人的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和危机迫使人类反思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正是这一反思的结果。可持续发展观反映了人的发展在当代的转向要求:从为生存而发展到为发展而生存,表现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类整体发展观的萌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观。新的文化发展观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发展观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大庆社会科学》2004,(6):61-61
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2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采取十项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转变观念。要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来,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搞好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三是调整结构。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发展观的主体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久强 《学术研究》2002,1(2):31-34
人类要走出困境,需要自觉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并且要将这种自觉的主体精神具体化为指导人类发展的实践理念,即形成合理的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观。新的人类文明发展观,是以自觉的主体性为其哲学内核的,它要求主体性的自觉弘扬,要求人类理性的合理运用,要求用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要求以更新了的自觉的人类中心意识、人类主体意识去寻求自由之路。本文从主体发展观、理性发展观、类发展观和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来阐述新的发展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新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 978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动期转入了以人为本综合发展的深化时期。新发展观的提出和完善,不但从理论上促进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变革,是发展各因素的协调作用过程,而且从实际上有利于端正我们的发展方向,提高我们的发展质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新发展观的研究与学习,一方面更要将新发展观落实到各地区的发展实践中,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各地区形成和完善新的发展战略,促进各地区的全面发展。关于发展观的理论探讨,笔…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解决以什么样的发展观指导发展实践的问题。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对发展和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与时俱进,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定不移地树立和长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柴婷婷 《北方论丛》2008,1(3):121-124
现代社会,人们在尽情享受发展所带来的丰盛宴席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迷失到这种发展观及其实践设定的困境之中.在西方发展理念支配下,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系列带有全球性、人类性的问题与困境.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现代发展观念已使发展本身处于它的内在矛盾之中.解决西方现代发展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观--以人类生存为基础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臧乃康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它不仅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直接指导,而且左右着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和全局。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学说与...  相似文献   

14.
论发展观和文化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单纯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及其造成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分析、批判,认为这种发展观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也有种种表现,它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抓而不硬的主要思想根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新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指出新发展观是一种协调、持续发展观,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一种文化发展战略。我们只有实现发展观的根本转变,才能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召开,这是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提出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的发展观和当代国外先进发展观为理论借鉴和理论补充。经历了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完善,具备了构成严整理论体系的前提、要素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由发展中心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整体论、发展系统论、发展永续论和发展统筹论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邱铁红  冯宝忠 《理论界》2004,2(4):31-32
党的十六屇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发展观提升到一个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坚持系统性原则,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使社会发展观更科学更会面;强调以人为本,是以人为价值主体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党的十六大完整地提出和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这就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是以这个新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为立场、观点、方法的,是这个新发展观的具体而生动的体观。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首先应当确立和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发展观中三个层次的价值问题王思隽(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哲学博士)自新发展观崛起以来,经济增长论以及传统经济学的价值取向遭到有力抨击。新发展观不仅提出和尝试解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合理性关系问题,而且前所未有地突出和阐发了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