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生成与民族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不管什么民族的形成途径和形成时代与众不同,但氏族和部落的互解、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化是所有民族生成的起点。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在促成这种互解和转化过程中以及在推动民族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民族的生发相适应,人类社会形成了接受型、排斥型、融合型等三种民族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 ,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 ,以至于广义上的文化来进行考察。日本文化模式的价值精神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他们共同影响着日本的外交。本文对战后日美关系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浅显的尝试性的分析 ,集中阐述了美军占领时期日本的“无常”表现、提升“自主”权益中的日本富国意识因素、维持日美“基轴”关系与对美“说不”及其文化动因等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利用冷战格局推行"向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冷战结束后,日本对美国的依附相应地减少,欲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因而引发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摩擦与矛盾,但是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共同需要,两国又互相协调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逆流”是战后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发生既是美国占领政策变化的结果,也是日本保守政治家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发展的现实积极把握与参与的结果,体现了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传统。“逆流”客观上符合了战后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对于促进战后日本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由于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经济外交就成为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占领国际市场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开发援助等手段的实施,日本的经济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强烈的经济动机和政治色彩的影响,加之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制肘,日本战后以来的经济外交并没有完全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基雅维里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其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身因素包括他的教育背景、个性、能力及个人的社会经历等;外部因素指社会政治环境、国际政治局势、时代思想潮流、传统文化等对个人思想造成足够影响力的多重要素。  相似文献   

7.
论近代日本军队的天皇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军队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凶悍顽强,支撑这支不义之师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天皇崇拜。天皇崇拜的形成与天皇作为军队政治和精神领袖的特殊地位、传统的武士文化的特质及对军人进行的崇拜天皇的奴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这种天皇崇拜意识的张扬最终酿成了近代日本巨大的民族悲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战后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苏联从成立起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从列宁时期帝国主义的直接武装干涉,到斯大林时期的冷战政策。这就使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高度集中、强制命令的战时体制就此形成。战后,由于苏联的领导者没有把战时体制及时地转轨,这种僵化的体制就一直延续下来,在这种体制的长期作用下,苏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危机。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传统、战争需要、体制惯性、社会呼应、人为强化诸多因素的作用 ,我国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虽然这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 ,这种体制的积极作用逐步减弱 ,消极作用逐步增强 ,并使其固有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适度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 ,既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完善政治制度、建设法治国家、遏制权力腐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台湾地区的政党体制历经国民党一党威权体制、一党主导的竞争性政党体制、两党政党阵营的对峙,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两党政治的格局。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选举制度因素、“总统”制度因素、政党认同与选民投票行为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台湾两党政治的形成对两岸关系带来重要影响,其中在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西欧联合是战后世界历史的重要现象,它的发展对于西欧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种联合是在战后特定的条件和国际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对此本文拟从思想文化渊源、政治、经济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成长时期为界,战后日本学界的中国认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60年代末期为止。这一时期日本学界的特点是,以批判日本社会封建性为主要特征,对中国的社会变革持肯定态度。第二个阶段从70年代算起。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人的传统文化与行为方式得到了重新评价。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落后状态也使日本学界的中国认识发生了变化。这里所考察的主要是战后日本的中国学界,拟通过对战后日本中国学的解析,勾勒出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形成和变迁过程。此外,通过比较论证,指出意识形态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以及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是推动日本社会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但从经济意义上看,也是构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市场经济本来是自然生成的,但是明治政府在其形成中却起了催生婆的作用。一百多年前明治政府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滥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国家出现多种形式的还政于民,这是非洲民主化后政治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是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实等多因素互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其中,主要因素有冷战之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联合国、非统、非盟以及非洲地区性组织与非洲主要大国的态度,军人对待政治的态度等,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西欧低地国家与北约的建立及在初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低地国家在北约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北约组织的创立、北约军事战略的确立与深化、北约军事—政治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等多个方面,这种作用影响独特而且深远,并且为美英等大国所无法替代。低地国家其政治作用的基础在于其独有的社会文化、地理位置以及地缘政治历史,以及美苏战后冷战斗争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是指一个执政党其内部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问的排列组合及其与社会其他系统间的横向联系等的制度化状态,影响和制约党的执政体制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方面。从现实层面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基础、职能、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也面临着市场经济、基层民主、民间组织、历史文化和西方民主等多方面的挑战,必须从多方面加强与改进我党执政体制。  相似文献   

17.
翻译总是与特定的语境有关,受到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印记对鲁迅晚期的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其翻译目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都体现出译者的政治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8.
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着冲突,这些冲突是影响中日之间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合作的主要障碍。考察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探究中日文化冲突形成的因素,需要从孕育日本文化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结构以及迅猛的经济增长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政府、市场与战后日本的职业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职业训练发展迅速,并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与战后日本政府和市场在发展职业训练方面的分工与协调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体制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民间主导、政府支援,民间主导主要体现在投资和办学上,政府支援是以间接支援为主,直接供给为辅。该体制以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和独特劳动人事制度为其背景,而且有着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形成相互作用。由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千差万别,导致社会中出现各种文化集体,或相互类似、和谐,或相互矛盾、冲突。在文化的矛盾体中,进步文化与落后文化此消彼长。落后文化的蔓延、嚣张,必然严重影响整个社会风气,造成犯罪率直线上升,并给治安管理、打击犯罪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文化与犯罪的相互关系、犯罪生成的文化因素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于犯罪防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