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阿祥新著《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一书,围绕《宋书·州郡志》与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具体考证,颇得乾嘉考证的传统;而围绕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的系统探讨,则显示了可谓卓越的史识。  相似文献   

2.
自秦至清,越南有约一千二百年作为中国郡县,约九百年作为中国藩属.作为中国郡县的越南,经过多年的教化,已渐"通诗书,识礼乐,为文献之邦";作为中国藩属的越南,继续用汉字,立孔庙,兴科举,崇尚儒学,兼容佛老,中国文化仍然大行其道.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首越南人作的诗,是廖有方<题旅榇>,载于<全唐诗>.安南立国后,丁、黎、李,直到陈朝前期,由于佛教势力影响巨大,禅诗盛行三百余年.  相似文献   

3.
陈氏心、辣辣分别出自越南小说《盲目的天堂》(杨秋香)、中国小说《你是一条河》(池莉),她们生活的时代横跨改革开放(革新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她们身上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作为母亲,她们不仅有着无私的母爱,同时又带有专制的家长作风;作为现代的女性,她们敢于独立面对生活,在感情上也坚持以我为主。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可以看到越中两国相似的社会历史、两国妇女相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越史略》是记载越南古史的重要史籍之一。至于它为何人所撰、撰于何时;它与《大越史记》一书的关系;它为何将李氏王朝历史分为两卷阐述及其史学思想的蕴含等问题,都是史家存有疑窦的地方。是文着意于此,悉心考证,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在西南边疆先后建立了南诏与大理政权。唐代,南诏与唐王朝的关系时战时和,当中央与南诏关系紧张时,西南地区各部族审时度势,选择在交战中处于优势的一方而附之。宋代,中央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发展平缓,双方形成了以市马为主的贸易关系。滇东南、桂西南各族纷纷加入贸易行列。由于安南(越南北部)独立,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趋于复杂,宋王朝未能处理好与边界问题相交错的民族关系,酿成了皇年间侬智高的反宋斗争  相似文献   

6.
一部反映安南黎朝开国历史的演义小说《皇越春秋》,有意识地总结了陈、胡、后黎三朝治乱兴亡的历史经验,强调了“有德者治”的观念。这一观念,既体现了越南民族的明君政治理想,也反映了越南古代思想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书由日本江房时代古学派学者山井鼎考文、物观补遗,是《四库全书》中仅有的两部由外国人纂集的经学著作之一,在日中两国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也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珍贵文献。日本中国学家狩野直喜有《<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一文,考证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及传入中国始末。本文则主要论述其学术背景、卷数问题,重点是学术价值的认定和异文校勘等。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到陈万鼐氏所著《洪昇研究》一书(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书中对洪昇生平及著作的好多具体问题进行了研讨。从资料考证方面来看,陈氏此书用力甚勤,有些看法也很可显示出他的眼力。例如,他在未能看到黄六鸿《福惠全书》的情况下,却从《郯城县志》中找到了黄六鸿的传记,这是不容易的;又如,赵执信曾对洪昇作过一些不正确的评价和记述,后人颇有信从之者,而陈氏则依据事实,一一加以驳斥,此亦甚有见地。然而,由于陈氏身处台湾,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有关重要资料,皆未能见到,以致书中可资商榷者殊不在少。故本着学术探讨的精神,胪陈管见于下。  相似文献   

9.
《学术研究》今年第三期发表了哲学系講师李錦全写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問題》一篇文章,該文主要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同时亦兼对刘节教授在《学术研究》一九六二年第一期发表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題》一文,提出一些商榷意見。文章首先指出: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天人关系”問題,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項重  相似文献   

10.
五代十国的动荡,使交趾获得了摆脱中国千余年郡县统治的机会.丁部领于公元968年建立了大瞿越国.北宋早期,越南经历丁朝、黎朝和李朝三个朝代的更替.在越南王朝的更迭过程中,宋朝统治者不断调整对越政策.宋朝这种变化集中反映在作为宗藩关系核心内容的册封和朝贡两个方面在属于政治范畴的册封上,宋朝对越南统治者尤其是新篡立王朝统治者的请封经历了由不愿接受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接受的动态过程;而在对待属于经济范畴的朝贡时,宋朝对越方的积极朝贡反而出现了由欣然接受到不胜其烦再到屡屡"却贡"的过程.在对待越南请封和朝贡问题上,宋朝完全相反的态度变化,恰恰反映出宋朝处理宗藩关系的理性转变.随着重新将越南置于郡县统治这一理想的破灭,宋朝逐步转向采取和平务实的政策,从而保证了宋越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爭的胜負,不仅关系到全体农民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命运。这是个极其严重的问題。因此,在我们当代文学中,有許多作品是反映这个问題的。但是,把两条道路的斗爭,写得象《创业史》这样广阔,这样深刻,这样尖銳的,还不多见。《创业史》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作品前面所引的那句乡谚:“创业难”。这里所说的“业”,并不是某一家的小家业,而是社会主义的大家业。《題叙》里虽然也写了梁三父子在旧社会创立小家业的难,但这不过是一个对照;是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事  相似文献   

12.
最近,經济系邀請中国科学院經济研究所杨坚白和梁文森同志来校講学。他们分别作了題为《关于社会主义积累问題》、《关于国民經济平衡的几个爭论问題》和《关于固定资产簡单再生产问題》的学术报告。 楊坚白同志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积累问題》的学术报告,首先谈到了社会主义积累来源的问題。他说,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来源,一不能靠对外掠夺,二不能靠借外債。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依靠自力更生,克勤克  相似文献   

13.
哲学系楊荣国敎授在《学术研究》今年第五期发表《刘节先生历史观的哲学基础的剖析与探源》一文,对刘节錯誤历史观的哲学基础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文章首先从刘节在《学术研究》一九六二年第一期发表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題》一文談起,指出刘节在这篇文章中宣称要用“天人合一”說去論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問題,是明白把自己置于与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喀喇汗王朝史稿》再版《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一书,分八个部分整体呈现喀喇汗王朝全貌,是在国内外第一部研究喀喇汗王朝的专著《喀喇汗王朝史稿》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作者在史料上汇通中西,方法上基于传统历史学方法又不拘一格对于诸多争论做出判断和论证,使得喀喇汗王朝这一历史陈迹更加充实和鲜活。  相似文献   

15.
政局新动向和人文新因素使明清之际士人质疑和救治了传统政治秩序,其主要成果集中在《明夷待访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明夷待访录》通过历史理性探讨皇权专制中君臣的权职失衡,提出了“天下之法”方案和“学校”途径。《天下郡国利病书》采用现实理性探讨君主集权下国家和郡县的权分失调,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方案和“圣人”途径。这为后来中国的政治变革创造了突破口、注入了新因素和启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是王夫之晚年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的第一篇。在这篇文章中,王夫之赞扬法家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论证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必然性,抨击了为分封制辩护、主张复古倒退的尊儒反法派,表现了王夫之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洋溢着坚持团结进步,反对分裂倒退的法家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夏衍同志的《电影论文集》收集了作者解放后发表的有关电影方面的一些重要文章,于1963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这些文章讨论如何发展和繁荣我国影电事业以及进一步提高电影艺术水平的问題,也有一些有益见解。但是必须指出,在许多重大问題上,夏衍同志的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的,是与我们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背道而驰的。这在《把我国电影艺术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生活、題材、创作》等文章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仅就这些文章中的几个主要错误观点提出来进行一些初步的讨论,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视农业生产,轻视商品流通的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但《管子·轻重》篇则不同。它特别强调流通的作用,认为国家必须控制商品流通过程。研究一下《管子·轻重》篇的这一思想,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管子》书中有十九篇文章(亡佚三篇)冠以“轻重”之名。郭沫若认为:“《轻重》诸篇成于汉文景之世。”①罗根泽认为:“轻重十九篇,并汉武、昭时理财家作。”②根据“轻重”篇的思想内容看,应是西汉前期的作品。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经济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9.
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了岑麒祥先生编著的《语言学史概要》(以下简称《概要》)。这是我国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语言学史,全书近30万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和外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状况,内容相当丰富。读了之后,受益不浅。但是,这本书也不是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虽然已经有同志对这本书发表过一些意见,可是有些问題还谈得不够,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全面评价这本书问題太大,而且也容易和別的同志的意见重复。这里只就编写语言学史的几个重要问題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0世纪中叶之前,越南曾经是中国的郡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儒家学说在越南得以广泛传播,对越南的意识形态、学术思想、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民俗信仰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儒家学说在越南经过损益、整合和重构,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越南国家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