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全球文化的商业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大趋势。文化交流在现代传播技术的支持下,不但可以快速交流,还可以轻易地克服诸如政治、经济、宗教和地域等障碍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而文化内容的去严肃性、通俗化、时尚性又加速了文化的全球化交流。全球化文化传播和交流无疑伴随着无尽的商业利益,与此同时,当然也隐藏着阴谋、掠夺、强权和垄断等有害因素。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文化的商业化,特别是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商业化潮流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危害,以及人类文化交流所面临的困境等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学职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日益完善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它依次经历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3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已不仅是社会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担负着弘扬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伦理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翻译伦理为视角,以《活着》英译本为研究个案,探讨译者白睿文的翻译策略。译者有效兼顾了译文"透明性"与"异国风味",较好地完成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越两国一衣带水 ,其文化交流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这种交流 ,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时代 ,从许多如出一辙的神话传说中寻找到两国民族文化的共性底蕴 ;也可以从历代穿插往来及新时期的“同志”情结中 ,看到两国文化进入深层的交融渗透。在新世纪里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融必然伴随着全球化而日趋加强。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伴随着不同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交流,翻译研究重点也从语言翻译研究转向文化翻译研究,:不同文化在传播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文化渗透特征。译者在文化翻译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加剧了文化渗透现象。反之,文化渗透也对文化翻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翻译与文化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江户时代,在多种语言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靠拢,东亚三国之间形成了类似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倾向,但是建立在"言语差而风俗殊"的多元文化框架之上,难免出现与之相伴随着的文化摩擦和冲突。由此呈现出脱离传统汉字文化圈,转而全面地肯定本民族之"风"的局面。通过分析雨森芳洲的风俗语言差异,反思东亚三国语言文化交流史,将会给人们留下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伦理研究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葛浩文英译莫言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为基础,探讨译者的翻译伦理模式,即译者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努力服务于目的语读者,并尽最大努力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个伴随世界文化交流而出现的音乐教育新视点。在钢琴教学中,打破旧有的“欧洲文化中心论”而建立“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就是这种思维指导下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细读冯雪峰解放前的文论作品,可以从中推导出一条文化交流律。这条文化交流律贯穿在他的文论作品之中。以这条文化交流律为准,打量其文论成色,评析其文论得失,应该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角度。 20世纪中国文化的失衡与制衡,解体与重构,即蜕故孳新过程,始终伴随着思想文化界的“古今中外”之争。彻底反传统的文化激进派不用说了,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据立场和评沦方式与前者虽大不相同,在“古今中外”的论辩驳难中探寻中国文化再生之路的旨趣则一。当年冯友兰在大学课堂听胡适讲中国哲学史.竟震惊于其前所未有的研究“范  相似文献   

10.
"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的转变,概括出当时学人对于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程度及他们心理激荡的历程.文化观念的转变以及"中体西用"内涵的变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觉醒程度的深入--从蒙昧状态逐步深入到重估中西学价值.尽管,这种觉醒并不足以开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但从中可窥见启蒙的前景将是伴随着保守与激进、救亡与启蒙的二元激荡历程.此外,这更启发了后人对文化交流冲撞的思索,并成为中国民族觉醒的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绞染是日本传统染色工艺之一,其缘起与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隋、唐时期,伴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文化背景,“绞缬”工艺传人日本,其后在日本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日本本土绞染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文化的输入还是输出,都必须坚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推动文化交流,既要在文化交流中坚持吸收和利用优秀的外来文化资源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要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将体现着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推向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这一原则,当代中国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同样需要贯彻这一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必须坚持"我们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朝聘文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的乐与舞体现着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质文化交流,表现为先秦音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表现为翻译人员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朝聘场合的对答或观礼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闽台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体育文化交流是闽台文化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情报搜集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追溯闽台文化的历史亲缘关系,分析两地体育文化交流的优势、特点及其在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文化的输入还是输出,都必须坚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推动文化交流,既要在文化交流中坚持吸收和利用优秀的外来文化资源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要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将体现着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推向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这一原则,当代中国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同样需要贯彻这一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必须坚持"我们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文化中的“稳定因素”和“变革因素”入手对文化发展、异化和归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佐以实例 ,得出 :异化并不是促成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 ,归化和异化都在文化交流中相辅相成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藏语中的借词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从表面来看,在异族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从深层来看,它始终反映着不同时代藏族与其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从宏观上记录了各个层次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加强藏语借词的研究,对于藏语言科学及文化考证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丽文化交流,既是自古以来中朝文化交流的延续,又是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在宋、丽文化交流中,文化交流的通道以海上为主;商人开始成为推动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出现外传与禁令并行的书籍流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高丽对中国大陆的文化输出日益明显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交流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它是多向的 ,有着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和自身特有的客观规律。文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调节着各国间的文化平衡。自觉地进行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一大主题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两岸文化交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人们希望在这方面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文化的广泛性,在两岸文化交流中需要把握重点;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的指向性,需要明确两岸文化交流的定位和定性;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层次性,需要强化两岸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