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清末科举制度的存在致使赌博现象泛滥,走私活动猖獗,社会混乱不安,仕途壅堵不堪,科场作弊成风,考生人格扭曲。这使得科举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荡然无存,由是科举制度在清末走上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顺天乡试解元查为仁科场案,历来众说纷纭.新出土的杭世骏佚文《查莲坡墓志铭》则揭示出了此案的真相.查为仁乡试科场案系由其父查日乾的冒险和投机的性格所造成.查日乾约请举人邵坡代作文章,贿买书办,传递文章进入考场.查为仁因作弊心虚误书卷面籍贯而被查出.  相似文献   

3.
宋代科场的程文互通现象极为普遍,某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据之以去取的科目往往对其它科目形成强大辐射性影响,使得其它科目产生与主导科目趋同的情况。同时,这些占主导地位的文体对科场以外的文体也形成强大的影响,如北宋前中期,赋的手法在古文、词体中的化用,北宋中后期议论的手法在诗文中的扩张,都是典型的例子。宋代的破体为文现象,无论是内容之破如苏轼之以诗为词,还是形式之破如柳永、周邦彦之以赋为词,我们都可以从科场训练所造就的功底与科场文体间的互通互用里找到依据。以“破体为文”现象观之,科场命题的内容和科举取士的价值取向,从根基上规定了宋代文学表现的主题;科场训练所造就的思维定势则规定了宋代文学表现的方式,科场衡文的标准衍化为宋诗文的审美追求,而科场文章矜胜特性所造就的宋人好新求奇,追求卓越的文化性格则强化了破体为文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隋唐创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于我国隋唐及以后的社会政治制度、教育、文化、知识分子价值向等方面发生直接影响 1300年之久。然而,科举制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消极性,如科场作弊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东光 《中州学刊》2007,(3):182-184
唐代是贵族地主政治向品官地主政治的过渡时期,贵族政治无时不在对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施加影响。在录取实践中,试卷成绩对考试结果常常不是决定性的。因此,科举考试的舞弊大多不在科场之内,而在科场之外。唐政府针对科场舞弊建立了各种防范措施,并加大惩处力度。有些措施不仅在当时收到良好效果,就是对今天的各类考试,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初东北流人诗,是在清初统治者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镇压和流放的政策中产生的。从清兵入关建立清王朝,到康熙死去的八十年;是清政权建立和巩固的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镇压汉族人民的反抗,并从精神上打击反抗的意识,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打击相结合的两面政策。在大开科举考试,使“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的同时,对敢于反抗的汉族知识分子施行严厉的镇压。清初八十年,连年而起的科场案、江南奏销案、浙  相似文献   

7.
晚清科场考官是主宰科举考试风气的要角,突出代表者即为张之洞。同治六年,张之洞出任浙江乡试考官,不仅注重首场文体的醇正,而且重视二、三场文体的命题和取士,极大地推动了晚清科场的古雅风气。此后,他又在湖北学政任内倡导经解之学,开办新式书院,成为晚清学风转向的关键。从同治六年至光绪初年,张之洞在出任科场考官之际,选编《江汉炳灵集》、《轩语》等科场书,在论文论学方面侧重教士而非讲学,对各类科举文体逐一指示门径,既便于初学者揣摩捷径,又能为中上之才说法,反映出晚清选才取向与科场风气互动影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郭庆财 《阴山学刊》2009,22(3):27-31,38
“永嘉文体”是盛行于南宋乾、淳时期的科场程文体式。开创者陈傅良以及吕祖谦等浙东士人在科场中的成功,使“永嘉文体”大盛,其程文作品被奉为范文在士子间流传,使科举文风趋于熟滥。而陈、吕后来皆悔其少作,体现了永嘉事功之学与科举虚文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9.
唐代进士为天下士林所企羡.当时,科举试卷尚未"糊名",知贡举者选人有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当权者对举子的印象远比考试本身更为重要,他们的喜好往往决定了举子的命运.科场之外互相援引,形成唐代科场"通榜"之风,一些在文坛有名望的古文家利用进士试推荐志同道合者,影响知贡举者对人才的选拔,带来了中唐古文运动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在清朝(公元1644——1911年)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它的前期从顺治到嘉庆这百余年间,木兰围场的创建和形成,是和当时清廷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的。特别是康、乾两帝把当时的热河做为他们另一个政治活动中心以后,其地位更加突出,它和热河避暑山庄、外八庙相依为命,成了清朝前期政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练。前者是清帝巡幸塞外,岁举秋狝之典,团结蒙古、新疆各少数民族习猎训武之所。后者是清帝驻跸热河时进行巡展觐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原因、手法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个别人利用电算化的弱点进行舞弊现象有所增加。从当前会计电算化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浅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以一定的心理活动为前提的,考试作弊心理是考试焦虑的结果。本文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其成因作出几点分析,并对考试作弊的防治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王子今 《河北学刊》2007,27(5):73-76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14.
邬文玲 《河北学刊》2007,27(5):76-79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15.
赵凯 《河北学刊》2007,27(5):79-82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16.
今日高校,依法治校已成为一个主旋律,而考试舞弊现象的客观存在却考验着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如何对大学生的考试舞弊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在分析考试舞弊处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忠民 《社会科学》2012,(3):138-152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私营企业,其资本产权及企业治理已经受到来自国家及劳方权利的双重挟制,开始出现与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不同的特点,但企业治理结构最基本的职能依然掌握在企业所有者及代理人手中,这种状况在"五反"时发生了极大变化。"五反"在不否定企业原有产权及治理结构的情况下,嵌入了"检查队"、"工作队"这样一种可以凌驾于原有企业治理结构之上的主导力量。"五反"后,以巩固"五反"成果为目的,试图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的新的制度安排最终并未实行,对私营企业原有治理结构发生实质性作用的仍然还是"劳资协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李艺辉 《云梦学刊》2013,(6):133-135
学术诚信缺失一直是大学校园最为人所关注的问题.学术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剽窃和考试作弊这两个方面.美国大学的荣誉制度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存在于高校中的学术诚信缺失问题,它的管理思想对我国高校的考试管理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考风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检验。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考风不正的问题,考试违纪、作弊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真实,影响学习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长了投机取巧的坏学风。影响考试风气的原因很复杂,本文对一些高校中存在的不良考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保明 《北方论丛》2006,(1):98-102
清代国家或地方政府除了颁行若干法令律例对吏役进行制度规定之外,州县衙门内部对办公吏役的管理内容更加切实丰富。管理措施包括申饬堂规、颁发告示、设立号簿、严格考勤和定立差捕条约等五个方面,体现了地方衙门办公系统的完善,不仅可以防范吏役作弊,也使得衙门内部运作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