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消极心理,而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现代心理学正处在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时期,它研究的更多的是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更多的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实现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追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34-236
选取99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考查积极心理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发现,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在SCL-90的5个因子及总分上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了显著改善。实验表明,与专题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积极心理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要明确课程地位、加强师资培训、确定教学原则、内容体系、注重教学方法,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的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积极心理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幸福观给予了最新解读,并结合当前大学生幸福度较低的心理实际,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幸福观给予了最新解读,并结合当前大学生幸福度较低的心理实际,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广西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走向进行分析 ,探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性课题,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目标的深化。以及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文化学转向、本土化转向、积极转向,共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嬗变。它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由“问题”学生到大多数学生身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由过去的单纯“纠错”转向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从简单理论灌输到增加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帮助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教育除了传授给学生社会生存的技能以及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以及修养,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强化生命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然后珍爱自己的生命。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入手,分析积极心理学对于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对学生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对策,从而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运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重新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并从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育内容、重新建设队伍及拓宽教育途径四个角度论述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弹性模型为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培训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具体操作方法,从培养积极的心理认知,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1.
丁西泠 《阴山学刊》2006,20(2):97-98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面对未来残酷的就业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对自己发展前途的迷茫,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学生心理问题凸现而越来越步入人们的视线。何谓大学校园的“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发现并改变“心理弱势群体”的现状?应该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积极情绪体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61-62,71
本文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运用相关理论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以此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有益尝试和重要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建设,建立运行机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学生实际行为表现,阐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阐明开展素质教育,只有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教育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客体指道德文化信息,是德育目标的反映与体现,需要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调整自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反差;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政治化倾向严重;缺乏层次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开发高质量的、供主体接受的、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活跃的道德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心理特点,探求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无疑会对实施绿色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逐渐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是其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单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难以奏效,而音乐美育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了音乐美育的愉悦性、情感性和交往性等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对于处于文化实体中的个体而言具有表征、构建、唤起和指导之功能,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是通过文化的各项功能对心理健康进行调适的过程。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提供丰富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文化调适为媒介,通过唤起民族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指导生活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实施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健康教育是以体育学科的主要特点、内容为主体的教育体系,是体育和现代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现代社会对体育的必然的客观的要求。实施体育健康教育,就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全面认识体育健康教育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