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法律制度的创新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着眼于民族立法的法律制度创新工作,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行政措施,保障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郭咏琳  周延风 《管理世界》2021,37(4):159-179
本文基于包容性创新理论,从少数民族致贫原因、依托资源类型以及资源约束特征差异的现实情境出发,提出少数民族BoP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少数民族BoP是如何与企业互动以识别、突破资源约束而最终实现包容性创新。通过剖析中国W电商企业少数民族非遗手工艺合作项目,本文揭示了少数民族BoP从外部帮扶到内生驱动的包容性创新实现过程。首先,我们发现了基于少数民族情境的手工技艺价值、产品规范化以及自我发展的片面认知约束。随后,我们开发根植于少数民族BoP的包容性创新过程模型,模型共有外部企业指导帮扶、外部企业连接帮扶和内生驱动发展3个阶段,使得少数民族BoP实现从以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源的普通生产者,到以非遗技能作为生产资源的企业合作伙伴,再到以非遗技能作为生产资源实现内生驱动的小型生产者的角色跃迁。本文提出的少数民族BoP概念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关于BoP的分类界定,为探讨少数民族BoP实现包容性创新方式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少数民族身份及外部环境而形成的片面认知约束的识别深化了BoP资源约束的研究,也为中国情境下拓宽少数民族脱贫之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偏远地区,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和内地沿海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滞后很多。南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新疆高校毕业生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时往往处于弱势状况,成为大学毕业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如何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而少数民族一般存在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据此我国提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战略。本文主要探究了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状况,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随着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倾斜,从总的趋势来看,虽然有所改观,但与东部及沿海区域经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如何从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角度,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加强对民族区域经济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常中爱 《经营管理者》2009,(19):321-321
旅游对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作用有利有弊,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振兴和社会繁荣,同时也给当地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等角度总结了旅游给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所施加的影响,并应用有关学者的理论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咨询与决策》2011,(6):66-67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五峰县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全面、客观地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对政府和市场进行补充和完善的"第三部门",其自身发展对社会或地区环境、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许多非营利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的转轨与时代的变迁,夏河拉卜楞寺,作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非营利组织之一,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以夏河拉卜楞寺为例,就甘肃夏河拉卜楞寺的管理创新提出建议,为新时期拉卜楞寺的管理工作提供实践和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德育工作现状,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对重庆市永川区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笔者提出“三融”的理念:即教育融合、文化融合和关系融合。从学校工作、校园文化创新、铺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在学校工作中;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提出了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心系西藏的发展和建设邓小平一直强调发展,他曾说: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重大成就都包含着他的心血。“十大政策”就明确地指出,西藏解放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1950年7月,邓小平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工作会议上,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强调,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事业,民族地区也应该改革。他说,“改革是需要的,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就不能消灭,不消灭贫困,就不能消灭落后”。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条件不成…  相似文献   

11.
王翔 《经营管理者》2013,(14):62+47-62
政治民主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建设面临着民主制度、机制缺乏,民主意识淡薄以及注重宗教信仰、法治意识缺失等问题。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就必须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价值观、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法制建设、政治社会化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和谐,有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一个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13792211人,占全国人口的8.49%。而散杂居少数民族约有2300万人,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各地各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地理区位因素、旅游环境资源的多寡、有着密切的关系。散杂居少数  相似文献   

13.
人才匮乏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人才引进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宜城市有18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民占了大多数。而这些回民又集中在板桥店镇王台村和流水镇余棚村。因此,做好这两个村的回民工作就基本上做好了全市的少数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的时代赋予了党建工作新的任务,新的事业需要新的思维、新的工作方式,党建工作也需要引入新的机制。要着力解决少数地方存在的组织领导弱化、任务目标软化、队伍活力退化等现象,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以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时有发生。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机构大多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物质帮助,缺乏对受害者心理慰藉和疏导及适合于少数民族自身文化背景的解决办法。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家庭暴力现状、民族家庭暴力工作特踟浊及社会工作介入必要性做了探讨,提出了社会工作在介入少数民族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桃花村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如桃花村这样的少数民族村落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些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面临着消逝的危险,而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恰恰可以作为文化资源以产业的新式开发出来,为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服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走出一条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问题对于中国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历来都是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已逐渐成为衡量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层出不穷,对妇女的研究也颇为之多,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的研究目前社会上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高扬"以人为本",共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作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如何切实、有效地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妇女"问题,是中国能否真正达到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的一大关键。为此,我们实地走访了杭州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莪山畲乡的村民、乡政府和几个村委会,以及丽水市老竹畲族镇,以当地为典例,了解并深入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的精神物质生活状况,并构画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是在民族平等的大背景下产生,是民族平等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优惠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它有利于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分析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的依据,加强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组织中的"关键少数"不仅把握关键岗位、担当关键责任,而且充当关键表率,可实现关键"黏性",借力对团队中核心人物的有效把控,能够产生示范、传导与聚合效用。这就需要以责任意识刺激"关键少数"主动担当,以创新意识鼓励"关键少数"积极变革,以使命意识警示"关键少数"引领发展,以整合意识鼓励"关键少数"优化效率。具体而言,应立足使命感积极务实作为、立足责任感主动试错创新、立足引领性提升思维眼界、立足示范性优化言行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