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引证丰富,由于编者对引用古书不熟,文意理解出现偏颇,直接导致在标点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经过十年修订,《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对原版标点错误有所纠正,但标点问题仍然不少。现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存在的专名号标注问题分作十类,列举35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引文中存在文字错讹、句读失当、异文处理欠妥等问题。兹举上述各类疏误21例予以辨析,其中3例(叉、仗、緐)为第二版新出现的讹误,其他各例两版皆同。今后该字典修订中应注意加强引文核校工作,尤其注意克服形近而误的问题;对存疑的故训,应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予以考实,避免误会和肢解;对文献异文应甄别去取,或加必要标注,以求字典内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金部为例,修改内容包括新增字头、修改注音、修改义项、 完善释义、订正引证几个方面。这次修订工作,纠正了《汉语大字典》第一版中的一些硬伤性错误,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大字 典》。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历时性大型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修订版)在利用古籍注疏建项释义方面存在的疏误进行讨论。全文涉及条目20条,分为三个部分:一、采用欠当古注释义;二、据古注临时义释义;三、误解古注意图释义。  相似文献   

7.
以具体实例的方式指出了《大字典》在例证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缺少例证、义例不合、引文错误、溯未及源、探未及流、源流颠倒,并尽可能地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可供《大字典》修订和汉语语文辞书编纂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疏误再议朱城对于《汉语大字典》中偶尔出现的疏误,笔者曾撰《〈汉语大字典〉疏误举隅》一文,作了一点拾遗补阙的工作[1]。尔后在翻检中,又发现疏误若干条,在此试作再议。一、书证偏晚例卒(3)步兵;后泛指士兵。《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字典》引用了《说文解字》解释字义。在标点《说文解字》原文条目过程中,《汉语大字典》尚有疏忽、错误,存在着不合《说文解字》体例、不合自身体例、前后矛盾、失断、误断以及对原文援引书证处理失当等问题;《汉语大字典》对《说文解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一曰”例)的标点处理不够周全,尚须斟酌;对个别条目的点断仍有疑团,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汉语大字典》在“引证”(书证和例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引证与释义不符”、“引证标点疏误”、“书名、篇名、作者舛误”等九个方面,旁征博引、详加解说,逐项逐字地予以辨析指正。这种校雠勘误的工作,对《汉语大字典》这部大型工具书的修订再版,无疑是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字典》在借鉴、利用古注材料建项释义方面着力甚勤,成效显著,然百密之疏在所难免。文章从其第二版第一卷中选取或有疏误的条目略陈管见,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误解误用古注释义,包括对古注理解或引用有误,对古注瑕疵未予甄别,对古注实际含义认识不清;二是沿用古注单字释义,其中有的属临时义不宜立项,有的意义欠明确易引起歧解;三是依据孤例古注释义,致使义项内容单薄,不具概括性。  相似文献   

12.
历时性汉语字典需要解决书证用例的“始见书”问题。这是反映字义源头.保证字典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汉语大字典》四、五、六、七卷中个别条目的书证迟后现象,并为其补充一些较早用例,供读者和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条目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对《汉语大词典》中的26个近代汉语条目进行商补,共分为义项不全、释义不当、书证晚出、书证缺失、词形不全、注音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偏误及 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典>对古语词的释义存在详略偏误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四种:一是上位概念越级,二是未释区别特征,三是未分总名与专名,四是不辨同义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详略度应该掌握的三条原则,即:上位概念准确的原则、解释名物词的区别特征的原则、兼顾系统平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关于《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的关系,学界观点主要有"来源说"与"摘抄说"。"摘抄说"的论据和论点都难以成立;"来源说"虽结论允当,但其立论依据有失偏颇。将《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有关内容相比较,从简本之符号标示位置,以及简本、今本、帛书本中某些章句的划分等方面可以看出,简本《老子》虽然未必是今本、帛书本的祖本,但必然是今本、帛书本形成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肯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征求意见本)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存在的问题。以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词条为考察对象,分释义、义项及词条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还对修订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后秦鸠摩罗什翻译《大智度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典籍,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大乘佛教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佛教百科全书",对中国佛教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是历来中国佛教各宗派所依用援引的重要论典。然而由于历代辗转翻刻,传世本《大智度论》亦颇有讹误脱衍之处,本文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智度论》写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部分讹误,同时指出了敦煌本的巨大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对于简本《老子》的版本性质,学术界虽存在多种看法,但并没能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其实,简本在篇幅、结构、章数、排次、书写形式和文字内容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些明显不同于帛书本和传世各本的特征。只要对这些特征的可能性成因加以认真客观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肯定并且惟一的结论,那就是简本只是一个摘抄本,是墓主或者其先人为了某种实际需要,或者是基于某种理解,从当时流行的几种本子中选录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